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初見畢青苗,印象最深刻便是嘴角燦爛的笑容。這似乎與印象中「壓力大到掉頭髮」的博士生形象不符。

談起自己的學術生涯,畢青苗總是提起三個字,「心態好」。盡管科研工作很緊張,她也會在空閒時間追追電視劇,刷刷微博。畢青苗笑稱自己是「非典型」博士生,然而正是這位「非典型」博士生,在2018年不僅獲得了國家獎學金,還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聯合培養項目支持留學哈佛,做到了大家眼中的「典型」優秀。

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留學 第1張

▲畢青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和學術相遇的第一個瞬間

「保研表格上有直博、專碩、學碩三個選項,我一眼就被‘直博’吸引了。」回憶起學術生涯的開端,畢青苗選擇用「心動」這個詞來形容。

就讀於嶺南學院西方理論經濟學專業的她,如今是直博的第五個年頭。也正是這一年,她獲得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對畢青苗而言,走上學術道路並非事先的規劃,而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緣分。「我是一個特別隨性的人,直到大四才開始考慮未來究竟該走什麼路。」本科四年,年年都能拿到獎學金,優異的成績讓畢青苗得到了保研的機會。

生於山東青島的她,從小便被儒家尊師重教的思想影響,對做學術,做老師,有一種天然的憧憬。本想出國留學的畢青苗因此決定「試一試」,沒想到這一試,便成為了她與經濟學「愛情」的開始。

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留學 第2張

▲畢青苗在2018山東大學舉辦的制度經濟學論壇上獲優秀論文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3年的夏天,畢青苗報名參加了嶺南學院的暑期夏令營。畢業於數學專業的她,在當時可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經濟學「門外漢」。面對老師提出的種種問題,她只能努力開動大腦,靈活應對。

「有一個問題我印象最深,‘一個蛋黃月餅要怎麼分,才能讓兩個人都滿意?’,我當時就想,這算是什麼問題?」對經濟學理論一竅不通的她,選擇用數學中微積分的方法解決。「沒想到老師說,這樣好像也可以。」

盡管努力答出了一個個問題,但畢青苗仍然感覺面試表現過於糟糕,以至於對結果不報什麼希望,然而最終她還是接到了這個巨大的驚喜。 而她與經濟學的「愛情長跑」,也就此拉開帷幕。

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

「做學術就像是一場長跑,不能透支。」在畢青苗看來,做學術研究最重要的還是堅持和保持好奇心。她把自己的學術生涯比作一場「愛情長跑」,在做研究的過程中,既有心動和吸引,也有壓力和爭吵。

該如何與學術工作相處?回顧這幾年的學術經歷,畢青苗覺得自己最大的優點就是心態好。「不開心就不做了,玩開心了再做。學術研究不應該是一種逼迫。」每當在研究上遇到壓力或瓶頸,畢青苗會去健身,或是看看電視劇,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別人會說,你怎麼一天到晚都樂呵呵的?其實我也會在辦公室通宵,會熬夜到三四點,但因為我心態好,平時大家都看不到我背後的壓力。」

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留學 第3張

▲辦公室里的畢青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盡管科研壓力大,但畢青苗始終記得導師徐現祥教授的一句話,「科研是科研,生活是生活,不要把科研和生活捆綁在一起。」一年回兩次山東,她整整一個假期都會和父母一起呆在家里。讀博的這幾年,父母給了她很大的支持,幫她化解了許多壓力和情緒。

談起身邊的親人、導師、朋友,畢青苗總會說自己很幸運。她坦言自己的導師是對她影響最大的人,「如果沒有遇見導師,我的人生肯定和現在不同。」在徐現祥的指導下,畢青苗完成了多項學術研究,而導師的言傳身教,更是讓她學會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在導師身上,畢青苗感觸最深的是他的溫暖,和對學術的執著追求。每當研究遇到困難,畢青苗都會到辦公室和導師談心。「導師會問你有什麼困難,然後和你一起想應該怎麼做。」學習論文,師門聚餐,這樣一周一次的研討會,是徐現祥堅持了近十年的傳統。

和學術研究「久處不厭」,還需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主動學習新的知識,獲取新的體驗。

2018年,畢青苗成為了國家公派留學生之一,赴哈佛大學交流學習。初到陌生的環境,畢青苗也感覺到一絲膽怯和不適應,但很快她找回了自信。「我發現我們國內的教育其實和國外比並不差,我們學院的課程設置,包括研討會,小班教學,其實和國際接軌的程度很高。」

在海外留學的過程中,口語往往會成為最大的問題。哈佛大學每周都會舉辦講座和研討會,也給與會者留出了提問與討論的時間。由於對自己口語的不自信,畢青苗剛開始總是保持沉默。但慢慢地她發現,身邊的同學總是十分積極,即使是一些簡單的問題也會與演講者進行討論。「有什麼不敢的,反正沒有人認識我。」帶著這種想法,她也開始參與到討論之中,最後甚至為自己所在的團隊用全英文做了一次報告。

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留學 第4張

▲畢青苗在哈佛經濟學院做報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美留學期間,哈佛的博士生給畢青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們的專注力和批判精神都是值得學習的。而最令她驚訝的是一位研究中國經濟的美國博士,「他每年要來中國兩次,去各地調研,甚至比一些中國人更了解中國。」從他身上,畢青苗學習到了腳踏實地的實踐精神。「作為中國學者,我們更應該立足中國社會現實,做對中國有用的研究。」

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留學 第5張

▲美麗的哈佛校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以真實測量經濟的溫度

經濟學的研究與社會現實密不可分,不僅源於社會,也要回報社會。而「真實」,便是畢青苗科研中的一個重要關鍵詞。

2018年發表於《經濟研究》的《行政審批改革與企業進入》一文,畢青苗和助理研究員一起,手工收集整理了全國333個地級和2852個縣級設立行政審批中心的數據。為了這些數據,他們在一個個城市的官方網站上查找、下載、整理,花費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

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留學 第6張

▲經過無數次修改的《行政審批改革與企業進入》論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了尋找數據,畢青苗還曾在哈佛圖書館呆了一個月多月。2012年至今,徐現祥及其團隊對經濟增長目標管理展開了研究。由於中國各地都有經濟增長目標,為了建立一個不實施經濟增長目標管理的參照系,識別出經濟增長目標的影響,團隊開始尋找全球各個經濟體經濟增長管理的數據,而畢青苗則承擔了整理哈佛圖書館所保存的數據的任務。

厚厚的一沓微縮膠片,每一張保存了二十頁的數據,只能通過人工一張張篩選,記錄,整理。寒假期間的哈佛圖書館早上九點開門,下午五點關門,畢青苗經常一坐就是一整天,甚至看到眼睛都有些發脹。

2018年2月13日,大年三十的前兩天,畢青苗用手機記錄下了這些與她相伴月餘的珍貴資料。

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留學 第7張

▲哈佛圖書館的膠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留學 第8張

▲整理膠片數據的畢青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除了真實的數據,實地的考察調研也同樣重要。2018年盛夏,在嶺南學院的支持下,徐現祥團隊開展了「國家商事制度改革暑期調研」。11支隊伍,30名學子,走過了11個省份,74個城市,162個區縣,以實地測量中國經濟的溫度,真實記錄調研所見所感。

在這次調研中,畢青苗負責推文編輯、數據處理、報告寫作等工作。「你一定要親眼去看看,你才知道中國各地的經濟狀況是什麼樣的。」立足中國,研究中國,服務中國,這是畢青苗目前學術研究的基礎和目標。她始終記得導師曾說過的一段話:「基於中國實踐提煉科學問題,講好中國故事,做出一流研究。」

回首四年的科研生活,畢青苗總結了兩個關鍵詞:幸運,心態好。盡管一路走來也有壓力和艱難,但她對學術研究的興趣始終不減。「現在發現一些新的方向還是會感到很興奮。」正是這份熱愛,成就了她與經濟學的緣分,這場「愛情長跑」,仍將繼續。

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留學 第9張

推薦閱讀

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留學 第10張

中大要建校史館,邀海內外中大人參與

這些中大作業,承包了我一年的腦洞!

—iSYSU—

來源:黨委宣傳部、研究生院

采寫:胡瀾

鳴謝:嶺南學院

編輯:周宏燁

責任編輯:周庭羽

初審:李勁峰、陳凌

審核發布:陳建洪

歡迎投稿&加入我們

[email protected]

拿國獎、留學哈佛,這位中大女博士一直在「愛情長跑」 留學 第11張

小姐姐既優秀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