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一些家長秉承著「好孩子是管出來」的教育理念,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管教孩子上,結果卻管出一個問題孩子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懂教育,特別是那些盲目地維護家長尊嚴和權威的「管」,為管而管,不管對錯。
只準孩子這樣,不準孩子那樣,最後孩子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樣,結果可能使孩子形成各種心理疾病。這樣的家長應是最差的家長,與孩子相比,家長其實更應該接受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哪些管教最容易管出問題孩子呢?
1.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地責罵孩子
大為和小蘭正在討論卡通片《鐵甲人》的劇情。一會兒,兩個小家夥爭執起來。原來,大為認為鐵甲人應該趁著敵人不留意時來個突擊行動,消滅敵人,而小蘭則剛好相反,她認為應該直接攻擊敵人。兩人各執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越吵越兇,大為一氣之下打了小蘭一巴掌。媽媽聽到了小蘭的哭聲,立刻介入,大罵兩個孩子不懂事並喝令兩人停止爭吵。一場吵鬧暫時平息,可是大為與小蘭因此互不理睬了整個晚上。
小蘭母親的管教方法顯然是錯誤的,她採用強硬介人的調停方法,使得兩個小孩仍然對自己的看法得不到夥伴的認同而耿耿於懷。這樣管教出的孩子不但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在長大之後還很可能沒有是非標準,總是自以為是。因此,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不分青紅皂白,一棍子打死。那樣,打死了孩子的思想,也打壞了孩子的心靈健康。
2.不開導而恐嚇孩子
很多父母都有威脅孩子的毛病,只要孩子不聽話,就嚇唬他們,讓他們感到恐懼,這的確能在一段時間內收到效果,孩子們往往會立刻收斂頑皮的行為。但是,這種恐嚇也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同樣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例如,有的父母會這樣恐嚇孩子:「你再頑皮,我就不要你了。」孩子聽了,就會立即停止頑皮,因為所有的孩子都害怕父母會丟下他們不管,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比較嬌弱,能力有限,凡事還需要依賴父母,所以大人能夠以這種方法控制他們的行為。
但是,這種管教方法很難讓孩子心服,換句話說,他們之所以聽話,只是因為無可奈何,他們要用「乖」的行為來換取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加深,恐懼心態逐漸減少,父母的恐嚇就不再管用,他們甚至會反過來利用父母的恐嚇威脅父母,對父母的管教產生質問,繼而對父母產生厭惡感。
利用孩子的弱點來恐嚇孩子、控制孩子,這不是教育。其實,孩子之所以做出反抗行為,是因為他們遇到了不順利的事,感到委屈,反抗只是為了平衡自己的情緒,表示自己的不滿。父母要及時開導孩子,利用一些身邊發生的事情與他們一起討論,讓孩子從中受到啟發。這樣會更容易贏得孩子的合作,有效地幫助他們改過。
3.過多的管束
很多父母在小事上顧慮太多,糾纏不休,過多管束子女。這樣不但會使自己很累,對孩子也沒有任何幫助,可以說,這樣的父母所做的工作大多數都是無用功,甚至可能是負功,因為那會破壞親子關係。
4.孩子犯錯時難以保持平靜
大人尚有犯錯誤的時候,何況孩子?可是很多家長就是不允許孩子犯錯誤,只要孩子出現錯誤,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將孩子斥責一頓。
有這樣一個笑話:
父親和兒子坐在客廳里看電視,這時聽到廚房里「啪」的一聲,似乎是碟子掉在地上摔碎了。過了一會兒,兒子對父親說:「一定是媽媽打的。「父親問道:「為什麼?」「因為媽媽沒有罵人。」孩子回答說。
雖然是一個笑話,卻形象地刻畫了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不能體涼孩子,如果連自己時常犯的錯誤都不容許孩子犯,這樣的教育又怎麼能讓孩子心服口服呢?
5.大驚小怪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逐步認識自然和社會。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陌生世界的規則,而不是看到孩子一些「不對」的做法就大驚小怪,責罵不斷。
例如,有些父母看見孩子在玩弄自己的性器官,便會大驚小怪,責罵孩子,讓孩子立刻停止這樣的動作。其實,孩子根本不清楚這是怎麼回事,而父母的大呼小叫會讓孩子更加混亂,讓他們對自己的身體和行為產生恐懼,甚至對自己產生厭惡,他們不明白那樣做為什麼大人要對他們實施處罰。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不動聲色,乘機向孩子解釋男女性別不同的問題。其實,當孩子長到某一個年齡,自然會對性別產生好奇,父母過分緊張,反而會嚇壞孩子,以為這是一件很見不得人的錯誤。
另外,小題大做只能對孩子產生誤導,嚴重的還會使孩子產生心理疾患。孩子的有些習慣或行為其實並不是「壞」,只是孩子對事情不了解而己。只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他們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就能自己改正。
孩子不管教不行,管教嚴格了又會出心理問題,那麼,父母究竟該如何管教孩子呢?有關心理學家認為,要想不管出問題孩子,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關心大於教育 管制為什麼不能算作教育呢?因為管制總帶有強迫性,不能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心理進行教育,容易讓孩子產生反感。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親子教育,而不是行為管制。有些孩子可能比較淘氣、愛撒謊、愛上網…家長應該耐心陪伴孩子一段時間,等到雙方關係改善後,孩子就會下意識地向父母所期待的方向動力。.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就是關愛和信任 父母要學會信任自己的孩子,要知道,你的孩子並非是你的私有財產,他們跟隨你生活,但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不能灌輸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試圖讓他們像你一樣。 3.多把孩子想成是美好的 人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的確如此,如果父母總是能夠看到孩子的優點,而不再著眼於孩子的缺點和錯誤時,那麼教育就不會變得蠻橫無理。因此,父母要用發展的眼光,而不是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給孩子一個好的假定。心理學強調動力,家長應調動孩子追求上進的動力。
4.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犯錯誤就會碰壁,碰壁之後就會知道規則。因此,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誤,不要總是迫不及待地對孩子的行為給以判斷,或者在孩子走上彎路時立刻告訴孩子不對。 5.怎麼教比教什麼更重要 父母不要怕表現出無知,最好能與孩子互動。家長可以像心理咨詢師那樣把自己比作一本書,孩子需要家長翻到哪一頁時,家長會提供給孩子相應的內容。 6.通過行為與孩子溝通 很多好的溝通並不是通過語言,而是通過行動做到的。我們雖然是孩子的教育者,但其實我們是與孩子一起成長。因此,我們要放低自己的姿態,不要覺得自己閱歷豐富,孩子必須聽我們的,而應該考慮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做最好的溝通,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夠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