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話題

音頻

人物

視頻

辟謠

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歷史 第1張

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歷史 第2張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2762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

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歷史 第3張

自從明清易代,對待明朝三個世紀里的各行業牛人,清王朝的態度,也是經常認帳。就連明末時那些浴血抗清的英雄們,大多也在清代得到了虔誠紀念。但是,對於一位明朝十六世紀時的「奇人」,清朝幾代帝王的態度,卻是相當的例外——不但要封殺,一定要「搞臭」。

在這件事上,清朝康熙乾隆這幾位皇帝,都是花了大力氣。多次組織身朝中大臣,對這位百多年前的明朝人發起「圍毆」。甚至還親自上陣,比如「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就親筆寫了多篇文章,對這位明朝「奇人」破口大罵,給他羅列了「十大罪狀」,簡直是怒火噴薄而來。

如此能叫清代帝王「花力氣」的明朝奇人,正是明代十六世紀,一位名滿天下的「奇葩」王子,更是世界科學史上公認巨匠:朱載堉。

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歷史 第4張

一:奇葩王子

朱載堉,嘉靖十五年(1536)生於河南懷慶府。他是明朝鄭藩恭王的世子,等於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小王子,但在錦衣玉食里生活到十五歲,卻又橫遭塌天大禍:父親鄭藩恭王朱厚烷遭人誣陷,竟被抓去鳳陽囚禁。昔日光鮮的王府,這下亂作一團。

拜明朝「養金絲鳥」般的宗室政策所賜,藩王家的子弟,常見草包紮堆,攤上這種大難,更是各種雷表現紮堆。從哭鬧上吊到花天酒地混日子,幾乎樣樣全有。但這次才十五歲的朱載堉,卻叫大明朝堂吃了一嚇:反應竟是出奇的淡定,一直冷靜的安撫王府上下。待到父王被押去鳳陽後,他更放著華麗王府不住,在王府外修了個土室,從此在里面過著粗茶淡飯的苦日子——我爹一天不放回來,我就在這土室里住下去。

堂堂世子,竟選了這麼個苦累活法?這事兒自然轟動了大明。但也有人嘲笑說,這個奇葩小王子不過是擺個樣子,熬上幾天準受不了。

但沒想到,朱載堉這一熬,竟是整整十九年。這十九里,他穿著布衣吃著粗食,每天就知埋頭做學問。非但不住王府,就連熱心上門提親的媒人,也都統統轟出去。直到34歲那年,父親被隆慶皇帝平反冤案,長吐一口惡氣的他,這才娶妻生子,結束了土室里的苦日子。忠勇倔強的形象,也在當時美名遠揚。好些官員都羨慕說:就憑這段「仁孝」經歷,等朱載堉繼承王位後,必然也是個「賢王」。

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歷史 第5張

萬沒想到,二十一年後,即明朝萬歷十九年,年過半百的朱載堉,又叫大明朝大跌眼鏡:父親鄭藩恭王朱厚烷病故,依明朝禮制,朱載堉本可順理成章承襲王位。但朱載堉卻果斷給萬歷皇帝上書,堅決不肯做藩王。一看朝廷不允,他就一而再再而三請辭,接下來十五年里,竟連續上書七次,終於把懶皇帝萬歷感動的眼淚嘩嘩,送了他八字好評:讓國高風,千古載見。此後直到1611年去世,他都遷居在懷慶府,過著與書為伴的隱居生活。

這樣一位高風亮節的王子,放在封建社會,本該是褒獎的對象。特別是放阿哥們掐到你死我活的康熙年間,那更該是重點表彰追封的楷模,怎麼就招了大清朝的恨呢?

這事兒,主要因為朱載堉的獨家追求——搞科研。

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歷史 第6張

二:科學巨匠

其實,早在十五歲那年,少年朱載堉毅然住進土室起,他就認準了一個人生真理:所謂的王爵利祿,遠遠不如科學有趣。

朱載堉的天賦奇好,以史料記載,他童年時就酷愛音律算學等學科,各種看上去深奧難懂的相關典籍,他竟常做到無師自通。然後無論苦熬土室的十八年,還是後來重返王宮,甚至「讓國」後的晚年歲月。深居簡出的他,一直都在科學海洋里深鑽,獲得的相關成果,每一個都堪稱震撼。

比如在天文方面,朱載堉就找到了歷代中國天文的測算漏洞,重新設置了計算回歸年長度公式。他對1581年回歸年長度的計算結果,僅比現代高科技測算結果誤差21秒。甚至大明都城北京的地理位置,也被朱載堉精確測量出來,數據與現代經緯度分毫不差:北緯39°56′,東經116°20′。

而在作為科學基礎的數學領域,朱載堉的成果更堪稱井噴:他開發了一系列管口校正的計算公式,準確測出了水銀的密度。還創造性的用珠算來開平方,他首創的數列等式,更是解決了不同進位置的小數換算。這些計算方法,不但現代科學中還經常沿用,更代表了當時世界科學的巔峰。

也同樣憑著登峰造極的數學能力,喜好音律的朱載堉,也完成了一項影響深遠,且在清朝「拉仇恨」的重大成就:十二平均律。

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歷史 第7張

十二平均律,又叫十二等程律,是在音樂里,將一組八度音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這個新穎的律制,是朱載堉以81檔的超大算盤,採用領先當時世界的開立方計算方法艱難得出。在世界音樂史上,更有跨時代的意義:千年來音樂里五度律和純律不能返宮的難題,就此漂亮解決。音樂家的創作和現代音樂的發展,從此有了更廣闊平台。可待到明清易代,這個偉大創造,卻叫清王朝氣的七竅生煙。

因為音樂在清王朝,並不是個娛樂問題,卻是個關乎禮制典章的重大問題。所以朱載堉的新創造,放在清朝皇帝眼里,就是嚴重的離經叛道。於是康熙皇帝一邊在其作品《律呂正義》里,拼命剽竊朱載堉的成果,一邊拼命歪曲攻擊。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除了親寫文章,把朱載堉抹黑成「臆說」,更下旨王傑彭元瑞董誥等大臣,發起對朱載堉的痛批。於是,這位偉大科學家和他的成果,也就在滾滾罵聲中,悲情隱沒於中國歷史。

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歷史 第8張

但是,乾隆以及那些參與「圍毆」的大臣們不會想到,就在同一個時代,地球那邊的歐洲大陸上,這位叫他們咬牙切齒的朱載堉,掀起的卻是另一場狂飆。

三:紅遍歐洲

在朱載堉去世後不久,這凝結著他一生智慧的《十二平均律》,就由傳教士帶到了歐洲,緊接著,就先叫歐洲音樂界轟動:這個全新的樂制,不但解決了音樂界的千年難題,更叫音樂創作解開了鎖鏈,變得更加自由開闊。於是新型的音樂創造如雨後春筍,德國音樂界巴赫正是根據《十二平均律》定音,造出了世界第一架鋼琴,然後歐洲近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樂器,也都是以《十二平均律》定音。近代音樂,就此紅紅火火發展。

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歷史 第9張

以這個意義說,朱載堉就是近代西方音樂的奠基者。事實上,享盡《十二平均律》成果的歐洲音樂家們,也是毫無壓力,就給《十二平均律》加足了「歐洲頭銜」——「標準調音」「標準西方音調」。

而同樣深遠的影響,還在西方科學界。《十二平均律》不止是一種音樂律制,它的誕生,更建立在強大數學測算能力上。於是,與《十二平均律》有關的東方數學「開平方」「開立方」等理論,也迅速被歐洲學術界接受,更立刻助推了歐洲科學家們的頭腦風暴。新穎的數學理念,推動了近代歐洲天文物理等多項成果,赫爾姆霍茨等近代科學家們,更成了朱載堉的鐵粉。以赫爾姆霍茨的讚嘆說:「(十二平均律)是這個有天才和技巧的國家發明的」。

甚至,許多西方學者也是大惑不解,為什麼對近代西方科學有重大貢獻的朱載堉,會在清代中國落到這般「境地」。以英國學者李約瑟的感嘆說,這真是「具有奇妙諷刺意義。」

而在上世紀末中美元首的一系列互訪外交活動里,朱載堉的名字也被再次提及,更被冠以榮耀評價:「對世界有傑出貢獻的中國科學家」。

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歷史 第10張

只看從17世紀至18世紀,朱載堉,這位明代科學的驕傲代表,一百年間在東西方遭到的截然不同的待遇,就可知接下來晚清落後挨打的慘狀,喪權辱國的悲哀,已是悄然預埋。

因為,對待科學家的態度,就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尺度。

參考資料:《明史》、《中國科學技術史》

一位遭清朝痛罵的明朝科學家,卻助推了歐洲近代崛起 歷史 第11張

好物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我們愛歷史》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