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學堂百科>小知識、多看點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博陵清河
編輯:莉莉絲
傳說在遠古時候,後羿射下9個太陽拯救了蒼生大地,西王母便賜其不老仙藥,但後羿為了不離開妻子嫦娥一直不捨得吃,就交給嫦娥保管。後羿的一個徒弟逢蒙是個奸詐小人,一心想要得到仙藥,便趁後羿不在家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情急之下把仙藥吞下去了,結果身體便不受控制地向天上的月亮飛去,一直飛到了廣寒宮去了。這天是八月十五,後羿回家後心痛不止,於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
以上是「嫦娥奔月」神話故事流傳最為廣泛的一個版本。不過,關於「嫦娥奔月」還有很多並不為人所熟知的冷知識。
上圖_嫦娥奔月
一、嫦娥本名不叫「嫦娥」
雖然「嫦娥奔月」的完整文字記錄最早出自西漢的《淮南子》,但「嫦娥」的事跡卻早在商代的巫卜書中便有了記錄,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中出土秦簡《歸藏》中有卦辭:「昔者姮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西漢初期的《淮南子》引用之後中也記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因此,嫦娥本名應為「恒我」(通假字)或者「姮娥」,那為何到今天變成了「嫦娥」呢?
中國古代皇帝的名字他人不能直接讀出或寫出,必須做到「避諱」,不然輕則獲罪,重則丟命。兩漢時期為了避諱漢文帝劉恒的「恒」字,把「姮娥」稱為「常娥」或「嫦娥」,至於為何會用「常」或「嫦」,可能是由於「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演化過程中與《山海經》中記載的「三皇五帝之一帝嚳的妃子常羲」扯上了關係(常羲又叫常儀,在上古傳說中是生育月亮的母親,因而演化成了嫦娥的母親)。
上圖_嫦娥,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嚳(天帝帝俊)的女兒
二、嫦娥與後羿原本不是夫妻
後世之所以對「嫦娥奔月」故事情有獨鐘,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對後羿與嫦娥的愛情和被迫分離感慨:後羿怕服用仙藥成仙長生不老之後會與嫦娥分離而不肯吞食,而嫦娥為避免仙藥落入奸人之手而被迫吞服結果導致與後羿分離,怎麼看都是一個淒美感人的故事,中秋節也被人們寄予著闔家團圓的美好願望。
但令人意外的是,早期的《歸藏》和《淮南子》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嫦娥和後羿是夫妻關係,相關的考證中也並沒有找到佐證。真正將嫦娥和後羿列為夫妻的記載是東漢高誘為《淮南子》作的註解:「姮娥,羿妻也。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因此。嫦娥和後羿「成為」夫妻是在東漢以後的事情了。
上圖_後羿,五帝時期人物,帝堯的射師,嫦娥的丈夫
三、歷史上有兩個「後羿」
根據《山海經》的考證,「後羿射日」的傳說早在「嫦娥奔月」之前,是後世在不斷的演變過程中糅合到了一起。「後羿射日」的傳說中擅長射箭,射掉九個太陽,拯救了蒼生大地的英雄後羿也成了一個光輝形象被後世敬仰。
然而,除了《山海經》、《淮南子》整理的神話傳說中射日的「後羿」之外,歷史上還存在另一個「後羿」。
《史記·夏本紀》中記載:「魏莊子曰:‘昔有夏之衰也,後羿自鉏遷於窮石,因夏人而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人事,而信用伯明氏之讒子寒浞。浞殺羿,烹之’。」
與射日的「後羿」屬於神話傳說范疇不同,《史記》中明確記載的這個「後羿」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他為夏朝初期東夷族有窮氏部落的首領,因為夏朝的第二任君主(也有可能是第三任,前兩任是禹和啟)太康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結果導致四方叛亂,後羿乘機掌握了夏朝的政權,殺了太康,先後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仲康之子相為傀儡,相逃亡以後後羿更是直接掌握夏朝。
這便是「太康失國」和「後羿代夏」的歷史事件。不過,後羿掌權以後也犯了太康一樣的毛病,沉迷射獵、不理朝政,結果被自己的義子兼親信寒浞給奪了權,丟掉了性命。
上圖_太康失國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後羿並不姓後,這里的「後」在上古時期用來代指君主,和「王」是等同的。因此,如果細究「後羿」這個詞,指的肯定是有窮氏首領後羿,而非神話傳說中唐堯時代的後羿。因為早期文字對「後羿射日」的神話的記載的中沒有「後羿」,只有「羿」或「大羿」。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帝俊賜羿彤弓素繒,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
《楚辭·天問》寫道:「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堯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淮南子》記載:「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豖希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由此可見,「後羿射日」的本來模樣是「大羿射日」,後羿和大羿絕非是同一個人,只是由於二者名字相同,又都精通射箭,被後世誤傳訛傳為同一人。而且,大羿是神話人物,和誰扯上關係都無傷大雅。
上圖_《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
四、毀三觀其他版本
「嫦娥奔月」流傳至今,最為廣泛,人們最耳熟能詳的版本自然是「嫦娥被迫無奈版」,但實際上,「嫦娥奔月」在歷史上留下了至少五個版本。除了這個最廣泛的版本之外,還有三個版本相當的毀三觀。
最早將嫦娥和後羿列為夫妻的高誘在《淮南子》註解中寫到:「姮娥,羿妻也。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這一版本中的後羿得到仙藥之後是沒來得及吃,而嫦娥過夠了人間的苦日子,便偷盜仙藥吞食,狠心拋棄丈夫,獨自成仙去了月亮。
根據屈原《天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引出了另外一個版本:後羿射殺了河伯,搶占了河伯的妻子,嫦娥因丈夫不忠,心生怨恨,為了報復後羿,吞食了仙藥,就此離家出走。
上圖_月中蟾蜍
還有一個版本直接借鑒了篡奪夏朝的後羿與其妻純狐的歷史:後羿是遠古時期有窮國的國王,雖然勇武善射,但是性格殘暴,在國內實行暴政,搞得百姓怨聲載道,後羿恰好從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藥,如果後羿長生不老的話,百姓就將永遠承受後羿的殘暴統治了,於是美麗善良的嫦娥為拯救百姓就偷偷把仙藥吃了,化作仙女飄向了月宮。
嫦娥奔月的故事還在續寫,源自人們對星辰的向往。千百年來不僅給文人墨客們帶來了題材和遐想,月兔、嫦娥已經成為了月亮的代名詞,同時也流傳給了我們用來團圓的中秋節。
參考文獻:《淮南子》《歸藏》《山海經》《史記·夏本紀》《史記》《楚辭·天問》《天問》
……………………….END……………………….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說,歷史領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