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海國圖志》在中日兩國的傳播與影響?
鴉片戰爭之後,清朝開始面對古今未有之變局。部分開始具有世界觀和的開明士大夫,也被迫重新思索自己所處的世界。作為他們中的集大成者,魏源就受林則徐所托而編寫了《海國圖志》。這是一本在當時非常罕見的國際情況介紹著作,包含了世界地理與歷史方面的許多內容。然而,由於需要整合過於複雜的內容,全書不免顯得粗糙而存在不少認知錯誤。
最終,《海國圖志》在中日兩國間的流傳命運和影響,也是值得後人唏噓感嘆。
宏大世界觀
鴉片戰爭的結果是魏源寫書的最大動力源
對於中西兩個世界體系間的信息鴻溝,魏源在出書立著時就已經有了清晰認知。例如,他發現那些福建和廣東的居民到南洋發展,會成為英夷窺探中國的信息來源。在位於馬六甲的教會學校里,有英華書院提供傳教士研習經、史、子、集,圖經地志。那些抵達十三行的外商,也可能從很多管道收集到關於清朝的軍政要聞。就連日本、暹羅、安南都知道善待漂流到海外的本國居民,並在每年整理他們帶回來的情報和外國見聞。相比之下清朝的對外認知非常有限。這也是魏源需要書寫《海國圖志》的重要動力。
從全書的目錄來看,《海國圖志》有著寬廣的橫向空間和漫長的縱向時間線。魏源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史學為基礎,結合來自西方的最新地圖,向讀者介紹五大洲、四大洋在過去2000多年里間的歷史革沿。
《海國圖志》首次為中文世界引入了五大洲概念
在空間維度上,魏源首先帶領讀者從廣東沿海出發,在第1卷中提及自己對鴉片戰爭成敗得失的分析。第2卷則是介紹世界各國的歷史和地理概況。後面的3-6卷,分別介紹呂宋、印度等地的南洋諸國。再到從第7-9卷,介紹以大秦為起源的歐羅巴諸國和全新的美利堅合眾國。最後,在第10-18卷的詳細記載歐洲列國的宗教、歷法、地理、章程制度、海軍、火器、貨幣等技術和制度優勢。
在全書的附錄中,魏源引用葡萄牙著作《地球總論》里的概述和劃分,首次向中文世界介紹了很多今天已是常識的內容。如地球分為五大洲,人口分為五大人種。歐洲各國的語言大致成一體系,非洲和亞洲列國語言駁雜,而美洲和澳洲的語言主要來自於歐洲的語言體系。相比於傳統的天圓地方觀念,魏源在明朝的利瑪竇之後,再次將地圓說傳入中土世界,讓中國人再次接觸到了正確的地理觀念。言下之意便是中國不是獨一無二的中心之國,只是位於亞歐大陸的最東端。
光緒年間復印的《海國圖志》13卷
新的世界史體系
《海國圖志》是世界發展對士大夫認知產生衝擊的結果
相比歷史上的許多地理雜記,魏源的《海國圖志》有著重介紹他國的歷史沿革。這是前人作品中所從未有過的事情,也說明來自外部的衝擊強度,讓士大夫們的傳統世界觀開始出現裂痕。
在介紹歐洲史時,魏源從西方文明的源頭入手。依次介紹古希臘、義大利、俄羅斯、英格蘭、法蘭西、西葡,還有新大陸的美國的歷史。他還史無前例的認為,這些國家的歷史同樣蕩氣回腸、值得一看。這是他之前的士大夫所不可能產生的思維。很多後人所吹噓的明末開化人士,大都停留在器物學習層面,對於人文類的交流都不屑一顧。
《海國圖志》首次為中文世界介紹了 阿爾弗雷德大帝
為了幫缺乏概念的讀者構建起時間概念,魏源將古代帝王年表與西方世界的公元紀年法相對應。比如準確記錄了在相當於周顯王的時代,希臘王亞歷山大東征亞洲且戰無不勝的往事。在談到英倫列島時,也點明是羅馬人給當地帶去了文化。在相當於唐德宗時代的公元9世紀,有阿爾弗雷德大帝整合了盎格魯-薩克遜勢力,對抗大尼國(丹麥)的入侵。到了北宋年間,又有一海之隔的納爾曼(諾曼)攻打英倫。而後兩國合二為一,屢退外國之兵。兵船橫行於四海,且文藝大興、博覽經典。魏源甚至還提到對英格蘭最後一次大規模入侵,是崇信天主教的西班亞王所為。
難能可貴的是,魏源談及的希臘的歷史,也是根據西方文獻梳理出古典各國脈絡。中文世界首次提到了提修斯改革、雅典廢除王政、推舉執政官和梭倫的民分四等。還有斯巴達的重耕戰,以及不用金銀為貨幣的軍國政策。當然也有波斯的大流士入侵,但被雅典和斯巴達聯手擊敗。此後,兩方各招小邦,幹戈不休,並給了馬其頓人以可乘之機。至於羅馬就是漢書中的大秦。他們在周平王年間建城,最終在明景泰年間亡於回回(奧斯曼土耳其),期間頗多坎坷起伏。
《海國圖志》也首次介紹了 伯羅奔尼撒戰爭
在梳理沙俄的成長歷程時,魏源也準確的提到希臘王女下嫁羅斯,從而傳來基督教信仰。蒙古入侵也影響俄羅斯的民風和政治軍事。後來有彼得巡行外國,學習藝術和造船。再到俄羅斯參與三國分奪波蘭,成功挫敗法蘭西王的60萬大軍入侵,成為西方的陸上一霸。
盡管如此,魏源的記錄還是存在很多硬傷,將很多重要的時間點和概念混淆。比如認為俄羅斯信奉天主教,並把英格蘭七國時代提前到了公元150年左右。這應該是單人面對浩瀚信息,又缺乏多方信息對照的結果。
《海國圖志》對俄羅斯也給予了極大關注
摒棄空談的認知態度
魏源將所處時代對比為 周宣王時期
魏源也毫不隱晦的提及,《海國圖志》包含著對現實憂思。在開篇詞里,他就用《易經》來論證因時而動的必要性。還將清朝面對的曠古變局,比喻為周宣王時面對獫狁入侵。引用詩經中歌頌周宣王中興的篇章,暗示大清可以復制這樣的復興。
對於鴉片戰爭的失敗,魏源的歸納是器械不精、所守非地、所用非人,而且缺乏伐謀和伐交。基於這樣的局面,魏源的核心思路是以守為前提,在自保的前提下再找機會反擊。戰則需要訓練水師,調集夷狄之仇敵相攻,並學習夷狄之長技–水師和火器來擊敗他們。
《海國圖志》中有大量關於西方武器的介紹
為此,魏源不僅介紹了量天尺(四分儀)、察天筒(水銀溫度計)、定時鐘、天船(飛艇)、千里鏡、歐式指南針,以及使用先進瞄準技術的「天炮」。還指出歐洲戰艦木堅、鉛厚,如果不是射擊其火藥艙,就無法重創其船體。旁列大炮兩層,無法潛水鑿沉,火攻筏在逼近敵船之前就會被擊沉,如果要使用火箭噴筒焚燒敵艦的索具和船帆,高桅上的偵察兵會使用望遠鏡偵察到並提前做好應對。對於當時新出現的火輪船,魏源指出其不依賴人力,受風向影響較小,可以晝夜不息地航行千里。
魏源不僅是在介紹於西方的先進科技,而且沒有將這些新生事物斥為奇技淫巧。對於西洋的科學成就,魏源本人是大為讚嘆,並認為對方是金運和火運之國,所以善於使用火器和冶金技術。除了軍事科技,他還對於西方的風據、醫藥以及鉛板印刷都有介紹。為了便於毫無概念的讀者能夠直接理解,多次用《易經》概念做中介,以相對通俗的類比說明問題。
魏源一直對鄰國安南大加讚賞
魏源還對清朝的孤立於世界狀態表達了擔憂和不滿。提及鄰國安南、暹羅和日本積極攘夷措時,就當做正面例子施予以讚美。尤其是發展程度較高的安南,被魏源當做理想化的優等生處理。
最後,魏源還表達了對未來世界的美好暢想。不僅僅要學習夷狄的軍事技術,還要以夷攻夷。聯合列強直搗英吉利在東方的重要殖民地印度,迫使其退出在東方的殖民擴張,進而解決中國的沿海邊患。只是在這個問題是,他將法蘭西、美利堅、俄羅斯都當做供清朝驅使布陣的棋子,並認為印度和整個印度洋是讓清朝再度偉大的破局關鍵。
魏源將印度視為必須拿下的關鍵
在中日兩國的傳播
清朝士大夫階層對於《海國圖志》呈抵制態度
《海國圖志》雖然填補了中文世界的許多認知盲點,卻也因為信息過於複雜而很難為大眾所立刻接受。畢竟,在一個大部分知識擁有者只讀取片面內容的時代,全面而相對客觀的東西都容易不受待見。其中,他對於日本和安南兩國的讚賞,讓很多中原中心論者在感情上就無法接受。
此外,由於魏源對不施行君主制度的瑞士和美國都大加讚賞,也免不了因違法政治正確而限制自身傳播。因為大部分知識擁有者的目的,可能只是為自己混得鐵飯碗與體系內認同。如果立刻接受《海國圖志》的全新世界觀,就等於在內心層面斷絕了自己的提升之路。因此,《海國圖志》僅在二次鴉片戰爭後才開始在少數開明士大夫中流傳,真正發揮的影響力就更加有限。就算是對於落後的傳統予以極大尊重,也還是受到保守士大夫的抵制。
科舉制度 嚴重限制了知識擁有者的眼界
1851年,駛往日本長崎的中國商船亥二號為日本帶去了3部《海國圖志》。由於涉及基督教等敏感內容,這些書被上交給江戶,由學問所、禦文庫、老中牧野中雅收去。第二年,又有商船帶去1部,結果還是被長崎會所保存。
到了1853年,黑船事件讓全日本為之震驚。德川幕府便在第二年將此書解禁,還在同年分兩批又買入15部,造成此書的價格隨之水漲船高。此後的三年時間里,日本出版的《海國圖志》各種選本就有20多種,受到很多日人的追捧。日本人對於中的《籌海篇》、《澳門月報》和《夷情備采》等海防外交的內容格外重視,在10組翻刻本中,居然有7組翻刻了海防外交等非地理知識內容。
《海國圖志》在日本出現了眾多新版本
然而,《海國圖志》在日本流傳的早期,還是引發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部分激進派武士,對於魏源的固守傳統、有限落後思想、使用傳統冷熱兵器抗擊外夷的道與術非常認同,稱《籌海篇》是天下武夫必讀之書也!結果,正是這類人在1863年發動了下關事件,並引起列國軍艦的炮火回應。
此後的日本,才開始慢慢進入重要的明治維新階段,放低姿態的惡補各類西方文明成果。但下級武士們的激進舉動,在某種意義上是魏源思想在異國的呼應。諷刺的是,但日本人逐漸度過《海國圖志》所給予的學前班狀態,這本書又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慘敗而在清朝本土流行起來。
《海國圖志》在日本曾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海國圖志》所蘊含的內容已成為常識,但此書的流轉邏輯卻不會顯得過時。從信息的發出-接受-解碼流程來看,只有在心理和知識背景方面做好準備,才能讓人接受新的認知水準。否則,所有新知識的攝入,只會加固一個人對舊世界的固有認知。
點
推薦閱讀
西學東漸:近代中日兩國的早期改革困境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加入冷炮的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