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源:國學詩詞大挑戰(ID:gh_27e379c6d220)
作者:國文
莊子在《逍遙遊》里說了一句很精辟的話:「夏蟲不可語於冰,井蛙不可語於海」。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冰凍,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大海,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
這個限制,就是見識和格局,不同的人有不同見識和格局,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
晚年的曾國藩,被朝廷冊封為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贏得了數不盡的名譽。
歷史上能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人非常之少,一旦獲此謚號,必有超越常人的見識和格局,所以他才幹了大事。
此外,曾國藩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很厲害,他的兩個兒子都是棟梁之才,一個是著名的外交家,另一個是著名的數學家。
曾國藩這麼厲害,他憑借的是什麼?就是他非凡的見識和格局。
1
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出自曾國藩家信。這里的「識」指見識,人做大事,見識占主導,直接決定事情的成敗,然後才是能力。歷史上有管鮑之交的故事,讓人感動的同時,也佩服鮑叔牙的見識。管仲之所以能夠位居齊國宰相,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這與鮑叔牙的見識是分不開的。據歷史記載,管仲與鮑叔牙,他們倆一起經商時,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
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他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
管仲三次參加戰鬥,都從陣上逃跑回來。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
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後,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說,他家有年邁的母親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
管仲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
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心里明白,管仲是個很有本領的人。事情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於機會沒有成熟罷了。後來管仲到了齊國,經鮑叔牙力薦,他終於成為了齊國上卿即丞相之位,被譽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
我們都希望自己獲得成功,有驚人的成就,倘若你有見識,再賦予一點才能,你就可以做到。
溪流里納不下江河湖海,一個人的見識和格局,關係著一個人命理運勢的高度。
成大事之人,一定有深謀遠慮的見識,「思想先行,行動跟進」,才能快人一步,做成大事業。
Maria Tyutina @Pexels
2
見識和格局,決定了你的層次
生活中,真正稱得上生命層次的東西,不是名也不是利,因為這些都是過眼雲煙。
真正決定生命層次的,是人的見識和格局。有見識的人看得長遠,有格局之人有大局觀。
有時候眼睛看不到的東西,見識和格局卻可以看到。
曾國藩建立湘軍的時候,正是滿清國運危機存亡的時刻,也是中華民族遭遇大變亂、大災難的時刻。
當時太平天國的崛起,讓百姓流離失所、土地荒蕪,社會處在一片動亂之中,及其可怕的是,在部分地方,傳統的儒家文化被「拜上帝教」所代替,成為煽動人們仇恨的一把火。
在國家生死危難的時刻,曾國藩發表了《討粵匪檄》。
他在文中痛呼「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
接著號召「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動員廣大知識分子參與反對太平軍的鬥爭中。
曾國藩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憑著一腔愛國之情,他在戰爭中自學成材,盡管他對建立軍隊,行軍打仗毫無經驗可談,可是他以史為鑒、以戰爭為師。從多次失敗中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軍之策、戰陣之法,並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曾國藩的見識和格局,不單單體現在他創辦了湘軍,還體現在他徹底打敗了太平天國,把處在風雨飄搖中的清王朝救了出來,讓晚清出現了中興的盛世局面。
人的見識和格局,決定著你將來的能成多大事,造多大的福。
3
見識與格局,決定了你的成就
國學大師錢穆老先生,被人譽為「一代宗師」。
他的學說在國內外很有影響力,學術界流傳著這樣一則關於他的哲理故事。
有一次,他去一座古剎遊覽,剛進廟門,就看到一個小和尚在一顆合抱之粗的古松樹旁邊,種植一種叫「風信子」的觀賞作物。
看著眼前的場景,老先生感慨萬千的說:從前,沙彌們植樹時,已經預料到了千百年後的狀況,現在,小和尚在這里種花,他的眼界想到的只是第二年吶。
一個人想的不長遠,做事自然不會長久,這是心中的見識和格局的狹小所造成的。
在做事方面,有這樣的兩種人,有的人做事,只注重眼前利益,有的人做事卻目光長遠。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幸的事情,真正有見識和有格局的人,會提前就預想到各種意外,他們快人一步,早早就布下了應對之策。
而有的人則是活一日算一日,不提前做規避風險的措施,結果是一旦是遇到難處,就會束手無策。
曾國藩說:「明有二端: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精明。」
意思是「明」有兩種,一種是「高明」,看得比一般人深遠,高瞻遠矚;一種是「精明」,看得比一般人細致,明察秋毫。
高明者有格局,能縱覽全局,觀其大略,知機應變;精明者有見識,聚焦細節,觀其精微,由果溯因。
一個人的見識和格局,猶如二龍戲珠,兩者相輔相成,決定了人的成就。
往期文章
薦讀|部分單位這四大怪現狀,值得對照和深思!
薦讀|家庭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話題|比炒房還瘋,暴漲39倍,炒盲盒是交智商稅?
話題|《羅小黑戰記》,為何高口碑卻難「出圈」?
話題|電子煙無害且有助於戒煙?美國已有6人死亡
人物|22歲攝影師拍酷炫武漢,顛覆對這座城的印象
人物|李白:一生張狂,卻旖旎了月光
人物|中國女排贏球後,郎平這六個字火了……
評論|不要讓今天的懶,成為你明天的難
評論|懂得避嫌,是現代男士的基本修養
評論|一定不要在憤怒的時候做決定
聲明:「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致電010-63076340,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也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將按國家相關規定支付稿酬。
監制:易艷剛 | 責編:劉小草| 校對:趙岑
覺得不錯,記得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