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原名:從村上春樹的《奇鳥形狀錄》到半藤一利的《諾門坎之夏》
本文是頭條號《橋本看日本》的獨家文章,今日頭條享有獨家版權,未經允許轉載侵犯今日頭條版權權益,將受到法律追訴。歡迎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熟讀世界史的朋友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總有這樣的疑問;當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為何德國的盟友日本還在坐山觀虎鬥,日本在滿洲布置了100萬關東軍按兵不動。同時,還有人歷史迷問筆者二戰時的日軍是不是當時參戰國軍隊中學歷(能力)最高的軍隊?有了這些疑問,筆者在今年夏季就特意去找這方的資料,正好在心齋橋的舊書街,看見有出售半藤一利的《諾門坎之夏》一書,就馬上掏錢買下來。與此同時筆者也閱讀了村上春樹的《奇鳥形狀錄》一書,因為其中就有諾門坎戰役,在這本書的最後,村上大師列出了參考文獻,筆者也是按圖索驥地找尋這些書籍來閱讀。
村上大師的參考書有1942年的《諾門坎美談錄》,《諾門坎空戰蘇軍將領回憶錄》,《諾門坎戰記》,《靜靜的諾門坎》,《諾門坎上下—草原中德日蘇戰爭》等等。據說在《奇鳥形狀錄》寫作期間,村上大師甚至還到大陸實地考察了諾門坎戰役的戰場。但是給筆者印象最深的還是半藤一利的《諾門坎之夏》,書雖然很厚,讀完感覺是非常受到啟發。
在村上春樹的《奇鳥形狀錄》書中的諾門坎戰役,完全是無能無責的日軍首腦,與第一線勇猛果敢的日軍士兵形成強烈對比。這些文字描寫讓讀者腦海中可以想像出當年戰爭的景象,通過人物間的糾葛,慢慢地揭示了諾門坎戰役的本質。而半藤一利的《諾門坎之夏》是歷史書,沒有文學的描寫,與村上大師的文學想像相反,人物的感情都完全被忽視。這些才是吸引筆者的地方。
1939年的諾門坎之戰與之後德軍入侵蘇聯如何聯繫?諾門坎戰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有極高的地位與深遠的影響。發動諾門坎戰役的就是當時號稱皇軍精英的「關東軍」,日本方面是精心準備,要達到的目的,在戰後的回憶錄中全方位,詳細地分析,娓娓道來。日本皇軍曾經橫行東亞,打敗過帝俄軍隊,在諾門坎戰以前,幾乎沒有大的失敗,這樣的背景下,為何諾門坎戰役會輸得這樣慘?筆者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陸軍參謀本部作戰科的問題,這個陸軍參謀本部作戰科,就是策動盧溝橋事變,太平洋戰爭的日軍最高司令部。而關東軍參謀本部作戰科是直接擔負諾門坎戰役發動,指揮的當事者。
這兩個部門在半藤一利的《諾門坎之夏》中有詳細的描繪,他們是如何的沒有戰略,沒有責任,沒有能力的一幫人,這些人卻在發動戰爭,因為日本軍隊中樞的無能,普通士兵的性命就這樣被白白地葬送。這點與文學作品村上春樹小說《奇鳥形狀錄》是相同的視點與論點。無論是陸軍參謀本部,關東軍都會自己面對的戰局,以及由此制約的各種狀況,缺乏科學地分析,有的僅僅是空洞的精神論。用很原始的姿態投身戰爭,這些參謀本部與關東軍都是相通的。
因為歷史上的日俄戰爭,日本戰勝帝俄,所以日本方面對蘇聯也是充滿藐視與鄙視,從來沒有正確的認識,認為俄羅斯人都是無能的膽小鬼。槍聲一響就會在日本人面前簡單地屈服。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日本方面對諾門坎戰役並沒有認真地準備,最終敗在準備充分,軍力強大的蘇聯軍隊面前。
諾門坎戰役的政治意義是,當時的世界正在分為兩大陣營:美英法為首的同盟國,與德意大日為首的法西斯勢力之間的激烈對立。而日本本來是與英國是同盟國,與美國是友好國家,但最後,日本侵占滿洲,拒絕國聯要求退出滿洲的要求,與德國,義大利結為盟友。這時日本與蘇聯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背景是蒙古是蘇聯的保護國,而滿洲國是日本的傀儡國,這兩個附屬國之間有深刻的邊境問題,諾門坎就是從簡單的邊境問題,上升到局部戰爭。
與日俄戰爭不同,日俄戰爭的第一階段是日本傾全力與帝俄的遠東軍進行決戰,第二階段是日軍消滅帝俄援軍,徹底打敗帝俄在遠東的軍事勢力,最終獲得舉定性勝利。而諾門坎戰役時,蘇聯把這個邊境的局部戰爭,看成蘇聯整個國家與日本在滿洲軍事的決戰而進行的準備,所以這個準備是非常充分。而日本方面始終是沒有責任的,走到哪里算哪里的對應,這樣日本前線關東軍是士氣與訓練程度非常高的軍隊,但這樣大背景下是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這就是諾門坎戰役失敗的根本原因。
耗12230人,損失率接近90%。
日本幸運的是,史達林在最關鍵的時刻,接受了日本的停戰要求。或許史達林認為還沒有到與日本全面開展的階段,只要給日本一個小小的打擊,讓日本喪失繼續戰鬥的欲望就是蘇聯的勝利,因為,蘇聯與德國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分割波蘭,進入波羅的海三國,與芬蘭作戰都要比與日本爭奪不毛之地重要。
地名上看諾門坎是日蘇之間的小小的戰鬥,但不僅僅局限於小戰鬥,這場戰鬥暴露出日本的參謀本部,關東軍參謀部的無能,無責任,沒有戰略的軍隊最高層發動的戰爭是可怕的為何蘇聯這麼重視這場戰爭?蘇聯主管人史達林已經預見到蘇聯未來一定會與德國發生戰爭,如果在與德軍作戰時,與日軍進行兩面作戰,對蘇軍將是非常不利的局面。蘇聯要避免雙面作戰。因此蘇聯的最高統帥部作出決定,在西線戰線的動向明確前,盡可能避免與日軍發生全面的戰爭。所以,史達林就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確定西線無戰事後,集中全部兵力到東線,與日本進行戰爭。
與此同時日本正在中國華北,華東與中國軍隊進行作戰,與蘇聯的戰爭就等於是雙面作戰,態勢非常不利於日本,但是日本參謀本部完全沒有擔憂這些,而是很隨便地就說要與蘇聯戰爭,對於開戰區卻沒有任何的戰略,僅僅是漫無目的地調動軍隊。剛開始時的第一階段,日軍善戰,給蘇軍重大的打擊,當時日軍掌握制空權,因此戰場態勢處於優勢,原因是蘇軍的裝備並不現代化,日軍的攻擊也不尖銳。2個月後,蘇聯東線的裝備源源不斷運到,而日軍方面卻沒有任何補充,制空權也被蘇軍控制,日軍全面的孤立,就成為蘇軍的活靶子。
蘇聯曾經有這樣的紀錄片,8月20日的最後戰鬥,蘇軍機械化部隊由高音喇叭開道沖鋒,面對強大的蘇軍,日軍方面就是一幅地獄的景象。日軍的損失統計,出動5825人,戰死7720人,傷8664人,病2363人,失蹤1021人,戰損19768人。損失最大的就是23師團,出動15975人,損,這也是日本戰爭,太平洋戰爭的縮影。筆者到現在還是鄙視當時統帥關東軍的37歲參謀辻正信以及他的上司服部卓四郎。日本廣播公司的紀錄片《諾門坎戰役》,就是紀錄從日中戰爭,到諾門坎,再到太平洋戰爭無謀的全過程。戰後高官們都沒有承擔責任,承擔責任都是中下級軍官。
認真分析原因,明確責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但在日本這點做不到。上文提到的日軍損失大約2萬人,這樣的戰損就是一場戰役。日軍是步兵為中心的輕裝備,蘇軍都是最新的T-34坦克與裝甲車,完全壓倒了日軍,僅僅從死傷人數,好像日本的2萬人對蘇軍的2萬人,打一個平手。但實際上,戰爭的起因邊境線是向後退,作戰的目的完全沒有達到。這是前所未有的失敗,但戰役結束後,陸軍要求媒體不要報導,連士兵的書信都要檢查,害怕皇軍的失敗在日本國內被廣泛知道。
參謀辻正信並沒有承擔責任,之後的太平洋戰爭中還指揮了新加坡作戰,又指揮了瓜達爾作戰,在作戰中完全忽視對機場的控制,讓士兵不斷前赴後繼死亡,超過2萬名士兵死在當地,而這位參謀還被後人奉為日軍優秀指揮官,軍神,戰後為了逃避懲罰,隱匿海外,回國後還當選為日本議員,從來沒有為自己的發動戰爭道歉,為死去的士兵承擔責任。
諾門坎戰役使東北關東軍向西試探的企圖徹底落空,進而促使日軍不得不完全放棄「北進」政策,而選擇「南進政策」,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最終導致日本的戰敗。如果諾門坎戰役,日軍還是像日俄戰爭時,進行全國動員給蘇聯致命一擊,或者戰役的指揮者是石原而不是辻正信,歷史或許會重寫。
原名:從村上春樹的《奇鳥形狀錄》到半藤一利的《諾門坎之夏》
關注橋本的微信公眾號,這里有有趣不一樣的大視野
橋本工作室將會定期向各位推薦橋本隆則的最新信息,敬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sinkanaoka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