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之父有三個名字 | 陳喜儒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無印良品之父有三個名字 | 陳喜儒 歷史 第1張

堤清二(1927-2013)

每每看到MUJI(無印良品商店),或媒體上有關無印良品的消息,我都會想起一個人——他個子不高,溫文爾雅,風度翩翩,談吐不凡。尤其是他那「曾經滄海」的淡定、平靜、睿智、親切,更有迷人的魅力。

他有三個名字,且各有其用。本名堤清二,用於商場。筆名辻井喬,用於文壇。化名橫瀨鬱夫,用於革命。但無論哪個名字,在各自的領域,都曾經響當當,轟轟烈烈,有如電閃雷鳴。

他1927年出生在一個特殊、複雜、專制的家庭。父親堤康次郎,落拓不羈,放浪恣肆,有妻妾五人,子女七人。據說,他情人無數,有多少私生子,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在家里,他是個專制的暴君,重男輕女,唯我獨尊,岀門回府,都要全家,包括傭人,跪著迎送。他教育兒子,要堅強果敢,要忍受孤獨和寂寞,要獨立思考,不要交朋友,因為沒有人可以信任……他常常說「經商不需要學問」,「寫詩不如種田」,甚至禁止男人在家里聽音樂。倘若對他不言聽計從,俯首帖耳,則拳腳相加。商場上,他利欲熏心,野心勃勃,縱橫馳騁,不擇手段,大肆收購囤積土地,修建鐵路公路,開辦飯店百貨店遊樂場旅遊景點,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他創建的西武集團成為控制日本諸多行業的巨大的商業帝國。在政界,他叱吒風雲,呼風喚雨,東征西討,所向披靡,連續十二次當選國會議員,兩次出任眾議院議長。

母親青山操,筆名大伴道子,作家、詩人,有《大伴道子文藻集成》六卷留世,原為妾,後入籍為夫人。

他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從小就養成了內向、自尊、倔強、叛逆的性格。他嗜書如命,酷愛文學,熱衷於學生運動。在成城高中讀書時,他就是學生運動的領袖,率領師生驅逐了文過飾非的校長。在東京大學經濟系學習期間,他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學說,思想和世界觀發生了重要變化,化名橫瀨鬱夫,由作家野間宏介紹加入了日本共產黨。他決心與父親、家庭決裂,脫胎換骨,獻身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身體力行,深入大街小巷,向工人、市民、職員、學生散發政治傳單,組織報告會、學習會,積極宣傳,號召民眾,奮起鬥爭。

東大畢業後,他與父親斷絕關係,放棄繼承家產的權利,成為職業革命家。在顛沛流離的地下生活中,積勞成疾,患了肺結核,高燒不退,咳血不止。當他在病榻上得知學生運動遭到鎮壓,發生流血事件時,痛不欲生。在悲憤、沮喪、絕望中,他拿起筆寫詩,傾訴自己的感情,用辻井喬的筆名發表。同時也讀了許多有關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的書,開始重新審視思考自己的人生。治療休養一年多痊愈時,父親復出,再任國會眾議院議長,需要秘書。他正好無所事事,於是毛遂自薦,對母親說:「我什麼事也沒有,如果可以,我去幫忙。」就這樣,他當了父親的秘書,在政治巨頭間穿梭往來。

1964年,一向飛揚跋扈、橫行霸道、聲名狼藉的父親病故,其異母弟弟繼承了主要財產,成為西武集團的掌門人,世界首富,而他只得到了西武百貨。

日本政治家,都有自己的地盤,俗稱「票田」。為使他父親在故鄉滋賀縣的票田不至於荒蕪流失,其父後援會的幹部、家族兄弟、企業同人、自民黨大佬都勸他從政。池田勇人首相曾當面問他:「清二君,你不想繼承父業嗎?」他說:「我雖然當過秘書,但從來沒想當政治家,因為我沒有政治家那種斬釘截鐵、當機立斷的判斷力。」他在父親身邊工作期間,目睹了政界的爾虞我詐,翻雲覆雨,殘酷無情,陰謀詭計,看透了一些所謂政治家的信口雌黃,朝秦暮楚,醜陋無恥,所以決心遠離政治,潔身自好,走自己的路。在征得自民黨元老池田勇人、佐藤榮作的同意後,他推薦並支持一個熱愛政治的官員利用他父親的票田,出馬競選國會議員。

他本人早在1954年,就進入西武百貨,學習經商。西武百貨隸屬於他父親創建的西武集團,由他的舅父經營,但連年虧損,聲名狼藉,成為笑柄。母親想叫他助舅舅一臂之力,爭一口氣,看他興味索然,就勸說道:「百貨店經營衣服、家具、生活用品,你熟悉這些,也許對將來寫小說有好處。」

他是個好強的人,一旦投入,就要幹岀名堂。為了改善經營狀況,把西武百貨變成一流企業,他深入調查研究,聽取員工們的意見,拜有豐富經營經驗的企業家為師,大量閱讀有關現代經營管理的理論著作,銳意進取,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憑經濟學家的直覺,詩人的浪漫,小說家的想像力,生意搞得風生水起,不僅開辦了多家分店,創建了西友超市連鎖店,還相繼開辟了零售、金融、信用卡、飯店、保險、廣告、休閒等業務,他麾下的西武流通集團有一百多個公司。他投資文化,創設西武劇場廣場文化,建立西武美術館,形成了多元的季節企業集團。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的鼎盛期,西武百貨店的年度營業額就曾一度雄居世界之首。

他不僅時刻注意世界經濟的發展動態走向,學習吸收歐美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和理念,同時也思考研究一些重大的經濟課題,寫了《消費社會批判》、《流通產業論》、《變革的透視圖》、《流通社會學》等多部經濟學著作,並親自到大學授課。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他獨辟蹊徑,別開生面,成為日本企業界、經濟學界一顆耀眼的新星,媒體關注追逐的目標。

在繁忙的商務活動中,他心中的文學夢一直沒有泯滅。1955年,他用辻井喬的筆名岀版了處女詩集《不確定的早晨》,接著又陸續岀版了詩集《異邦人》《沒有收信人的信》,長篇小說《在彷徨的季節》、短篇小說集《野獸的路是灰暗的》、隨筆集《詩·毒·遍歷》等多種。1980年,他退岀商界,專心寫作,岀版詩集、長短篇小說集、散文隨筆集等幾十部。其獲獎作品有詩集《異邦人》,獲第二屆室生犀星詩歌獎;小說《總是同樣的春》,獲第十二屆平林泰子文學獎;詩集《無用的人》,獲第五屆地球詩歌獎;詩集《群青色·我的暗示》,獲第二十三屆高見順詩歌獎;小說《彩虹的海角》,獲第三十屆谷崎潤一郎文學獎;詩集三部曲《群青色·我的暗示》、《南溟·旅行結束》、《海神·幸福的日子》,獲第三十八屆藤村紀念歷程獎;小說《沉落的城》,獲第一屆親鵉文學獎;小說《餘命無幾》,獲第三屆加藤鬱乎文學獎;小說《風的生涯》,獲第五十一屆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

但是,就在他決心擺脫一切商務羈絆,遁入文壇時,他又在商品流通史上,留下了光彩奪目的一筆。

那是他與原《婦女公論》著名主編、後來主持《商品科學研究所》的三枝佐枝子討論如何開發「主婦之眼」、「故鄉名品」等新商品,如何由他的西友連鎖超市提供銷售場地等問題時,突然冒出的「無印良品」(日文意為沒有品牌但質量良好的商品)這四個字,如電光石火,在他眼前一閃,引起了他的注意、興趣和思索。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隨著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西方消費主義思潮也開始泛濫,表現在商品的毫無必要的頻繁的更新換代,隨意拋棄仍然有使用價值的物品,對於來自歐洲的名牌奢侈品的盲目崇拜,爭奇鬥艷的豪華包裝,超前透支,超前消費……生產商為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在包裝廣告宣傳設計上,絞盡腦汁,消耗了大量資源和能源,但實際上並沒有給顧客帶來真正的價值和實惠。這種浮華的消費風氣,扭曲了商品的本質。身為經濟學家、企業家,流通領域的巨頭,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甚至對以百貨店為中心的時尚消費模式產生了懷疑,開始思考尋找商業的新方向。

他說:「同一質量的商品,因為沒有品牌,就便宜很多,是沒有道理的。比如松茸,因為傘蓋上有缺口,或頸部不直,就被視為不良品,不合格,廉價處理,但其湯汁與高價松茸沒有任何區別。」他派人走訪顧客,進行社會調查,大部分消費者認為,農副產品不是看的,而是吃的,沒有必要要求大小粗細長短都一樣,只要質量好,標明產地和農場即可。其它商品也一樣,應以物美價廉為主,不能本末倒置,鋪張浪費。經過反復討論,多方論證,他最後決定把這類反品牌反潮流,追求純樸簡潔,長久耐用,價格合理的產品命名為「無印良品」。它與先有產品,後有品牌的商品不同,是先有理念,後有產品,而且所有產品,都必須遵循統一的設計思想,詮釋自然簡約質樸的精神。

1980年,他在西友超市將無印良品陳列出來。同年,由田中一光設計的宣傳海報「便宜的理由」夾在報紙中配送到人們手中。1981年,無印良品的海報說:「鮭魚的全身都是鮭魚。過去的鮭魚罐頭去掉頭尾,只取中間最美的魚腹,無印良品的鮭魚罐頭則用一整條為原料,強調無浪費,利用最大化。」1983年6月,無印良品一號店在東京青山開張,顧客盈門。1990年正式成立無印良品計劃株式會社,如今產品已達七千多種,店鋪遍布全球,僅中國就有200多家。

無印良品重視、宣傳、傳播生活美,倡導一種樸素的思想、一種簡約的人生觀和生活方式。它是對高級進口奢侈品的反動、反命題,就像人們在飽食蛋糕、肥鵝肝之後,吃一碗可口的茶泡飯,回歸簡單。它的核心價值觀是:樸素不是對奢侈的自卑。樸素隱含的知性和感性,正是它的自豪之所在。這種價值體系若能發揚光大,則可以用更少的資源,過更富裕的生活。

2013年11月25日,被譽為現代日本神話和奇跡的辻井喬先生因肝功能衰竭而病逝。沒過幾年,有關無印良品的醜聞就連綿不斷,使先生的英名蒙塵,令人遺憾。難道先生精心策劃、大力扶持、傾註了心血、理念、希望的無印良品的口碑,也要隨先生而遠去嗎?

2019年7月23日

2018筆會文粹《那「通關密語」》已經出版,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可在文匯出版社微店購買,點擊「閱讀原文」可跳轉至當當購買

無印良品之父有三個名字 | 陳喜儒 歷史 第2張

【筆會近期作品推薦】

胡曉明:江南大義與中國美感

沈蕓:夏衍與巴金的通信

錢振文:木槿花與夏日里的魯迅

羅小茗:錢谷融先生的那句話

張憲光:老師是以陪伴青春為業的人

李天揚:海門·啟東·聚星鎮

張瀅瑩:溫熱

王族:平鍋羊肉

江青:在紐約這間老年中心,我投訴

張蟄:你們看我的皮鞋

吳劍文:他小心撫慰身懷絕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