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智慧, 叫知人性, 明事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有一種智慧, 叫知人性, 明事理 歷史 第1張

01

早些年,有家國際食品公司在面試應聘大學生時,會出一道這樣的怪題:

題目說:你,現在是公司的一名重要職員,被派出去,銷毀一車已經過期的麵包——麵包雖然過期,但也還能吃。雖然能吃,但過期就是過期,法律規定不能再讓人食用了。

可是你抵達現場之後,竟然發現四周黑壓壓密麻麻,湧來無數饑餓的難民。

這些難民,眼看就要餓死了。

你把過期麵包給他們吃,他們就活命了。不給吃,他們會餓死,而且還可能在餓死之前,吃掉你。

難民的身後,跟著一群賊眉鼠眼的記者,他們手持相機,用不懷好意的眼神偷窺著你——等你行動。

——如果你把麵包給難民吃,記者們就會報導:食品公司喪盡天良,給難民食用過期麵包,損害了難民的身體健康。

——如果你不給難民們麵包吃,記者們就會報導:食品公司喪盡天良,他們寧肯把麵包銷毀,也不肯救難民一命。

現在,你做為公司的一名優秀員工,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02

上面這道坑爹的面試題,真的應該寫入到教科書中。

學院式教育,為了製造一個精確模型,會打掉所有不可測的因素,以凸顯規範原理。

掌握了基本原理的人,當他走入社會,就面臨著巨複雜的人性人心,湮沒甚至顛覆了精確的原理。這就讓許多人,頓感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

所以企業用人,看的不是你對精確原理的掌握程度,而是能不能應對複雜的人心人性,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化解那些不確定的因素。

03

周國平老師曾講過一個故事:

說滿清時期,有祭孔大典。這是重要國典,需要嚴肅認真,儀式時不可以東張西望,不可以交頭結耳。違反此規定就是大罪,輕者蹲大牢,重者砍腦袋。

有一次,一個督撫率部下祭孔,不料部屬中有兩個人,互有仇隙。

結果在祭禮之後,其中一個到皇帝面前,告了對手一狀,說對手在祭祀時回頭說話了。皇帝很重視,立即頒旨,責令督撫查清此事。

接到聖旨,督撫當時就崩潰了。如果他真的查出來了,做為當地最高官員,他也是有責任的,說不定也會落個蹲牢殺頭的下場。

如果查不出來,事情更麻煩,萬一皇帝怒了,派個中央巡視組什麼的,說不定自己這邊,會被人家一窩端。

查出來不妥,不查更不妥,困境之下,督撫就找了個民間訟師,咨詢此事。

訟師說:知識付費時代,你懂得。我這里一口價,一個字兒1000兩銀子,你能出多少銀子?

督撫:……我只有8000兩銀子。

訟師:唉,8000兩銀子少了些,看在咱們本鄉本土的份上,我免費送你一個字,給你九個字兒!

督撫拿到這九個字兒,呈報給皇帝。

皇帝拿過來一看,嗯,這九個字兒是:臣位列前茅,不敢反顧。

當時皇帝就想了:有道理,督撫說的有道理,祭祀時他站在最前面,按規定不能左顧右盼,也不能回頭,確實不知道後面發生的事情……

咦,那告狀的家夥,他又怎麼看到別人扭頭說話的呢?莫非是他違反規定,東張西望了?

——訟師這九個字,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上,化解了棘手難題。

04

電視劇《瑯琊榜》中,也有類似的段子。

宮中有位太皇祖母,劇中人都稱之為太奶奶,她死了。國喪期間,子孫們按規定要守靈三天,不許吃飯。

但是太子嬌生慣養,偷偷帶了糕點,偷吃時被競爭對手譽王發現。

太子帶著滿臉的怪笑,把糕點遞給死對頭譽王。

劇中,譽王的表情超複雜。

為什麼他表情這麼複雜呢?

因為譽王很想借這個機會,扳倒太子——可是他看到的事兒,卻不能說,如果說出來,先要讓人知道自己守靈時不目視前方,而是東張西望了。

所以譽王思前想後,果斷伸手去抓太子手里的糕點,跟著一塊吃。

於是劇中主角,智慧的象徵梅長蘇點評說:現在時局不穩,誰先亂,誰先輸;誰添亂,誰倒霉。

有一種智慧, 叫知人性, 明事理 歷史 第2張

05

上面《瑯琊榜》中梅長蘇的話,堪稱年輕人步入社會時,最重要的一課:

時局混亂,誰先亂,誰先輸;誰添亂,誰倒霉。

——回到我們開篇的食品公司面試題,就會發現,這道面試題演繹的就是複雜的現實。公司有公司的價值取向,記者有記者的狩獵目標,難民有難民的求生欲求。

諸多訴求是相互矛盾的,這種矛盾帶來了混亂,你必須要心如止水,把諸多彼此衝突的矛盾整合化解,消解於無形,這才勉強能拿到公司的薪水。

——周國平老師講的滿清祭祀,也是這個道理。

解決方案之所以價值千金,就在於這個方案是從更高一個維度出發,瞬間化解所有的問題。最後竟然把一個有可能掀起宦海狂瀾、讓無數人殺頭入獄的大事件消形於無跡。

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圓滑,圓滑也有不好的一面,因其藏污納垢,深受有識之士的憎惡。但如果你是個想要成事之人,就必須要學會消解人性中的躁動,讓自己的事業順風順水的能力。

——《瑯琊榜》中的梅長蘇,就是一個善用各種資源與手段,消解現實中一切不利於自己的因素,將整個世界向自己的目標推進的人。

06

知人性,明事理。

陽明先生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人性,就是這世間最大的事理。

你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兒,都構成了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必須要再經過他人的主觀解讀與審查。

每個人都活在他人的認知中。你做了什麼不重要,說了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對此怎麼看。

高手弈棋,會預先把對手的棋路揣測明白,會以精巧的招數,引導著對手步步成就自己。

明白人做事,不能單憑自己的主觀願望,而是要立足於別人的心中,把要做的事兒與別人的感受相迭加,才能夠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07

人類生活於一個絕對的精神世界。

人類社會,從沒有絕對客觀的存在,只有主觀意識的認知。

比如你向隔壁美女奉上一束花,在你的認知里,可能是發乎情、止乎禮的表現,又或是不摻任何雜質的純真愛情。

但在你老婆眼里,你是欠抽,在隔壁美女的老公眼里,你是欠揍。

魯迅先生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每個人所看到的,只是自己內心里的認知,我們也是如此。

在所有認知之上,有一個能為所有人接受的更高理性。

在所有的死局之前,都有個更高維度的解決方案。

要獲得最高理性,找到更高維度的解決方案,你必須走出固執的心,從人性的角度俯瞰世間。必須要看到,任何問題只不過更宏大的局中的一個小小結點。

有一種智慧, 叫知人性, 明事理 歷史 第3張

08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

我們需要一個全局思維。

全局思維,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不計一朝一夕之榮辱。謀局者以山壑為棋,以江河為盤,以人心為對手,以萬古為終局。

不鬧情緒,不耍脾氣,不賭氣,不固執,不糾結,不擰巴。要把自己的視角,放置於智慧的本源,如鷹隼在天,俯察大地。

你會看到那困擾著你的,無不是微而又小,所有問題的存在,都是視野不足帶來的困擾。

心太小,認知不足,就會如近視的倉鼠。明明這大千世界曠野無垠,卻總會跑進狹小的籠子,把自己困死。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個明明德,說的就是全局思維,就是要認識到,人類世界的主觀特質。

我們的認知是從心出發,向外幅射。有些人幅射力道太弱小,被幽囚於心中,終日在繁瑣的枝節上打轉。

只有穿透自我,穿透人性,才能夠獲得高遠的視角,俯察人世間萬古千秋的悲哀波動,才知道我們所說的任何事或任何觀點,都只不過是塗抹了濃重主觀的印象式描述。

人心似海,情緒如波潮,而我們的認知,則是人心潮瀾中的一葉扁舟。水能載舟,亦能煮粥……不是,亦能載舟,洞察時局者,看到的是人心之海的承載之力,讓我們的認知愈發明析。

迷失者卻只看到人心之潮的阻力,陷入到無能為力的哀嘆之中。

振作起來吧,這個大時代,始終有著無以窮盡的機會。走出閉鎖的心,直面這遼闊的世界,讓認知飛起來,看那無數的抱怨、憤怒、鄙視、刁難、厭憎與攻擊,如海面上的泡沫,於人心激潮的翻覆之中,剎那明滅。

這是此前無數智者走過的路,也是我們每個人堪可預期的未來。

以上圖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有一種智慧, 叫知人性, 明事理 歷史 第4張

有一種智慧, 叫知人性, 明事理 歷史 第5張

記得給我留言哦

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有一種智慧, 叫知人性, 明事理 歷史 第6張

有一種智慧, 叫知人性, 明事理 歷史 第7張

有一種智慧, 叫知人性, 明事理 歷史 第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