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百談清史》專欄,逢周三更新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王金百
編輯:莉莉絲
自大禹將首領之位傳於自己兒子啟建立夏朝之後,中國王朝君主繼承制度就由禪讓制改成了世襲制,也就是開啟了「家天下」之模式。當然,這種世襲制不僅僅只是中國封建社會如此,外國也一樣,畢竟私心還是要有的。然而中國封建王朝國情較之歐洲有很大不同,最起碼大陸封建王朝更迭是「推翻制」,歐洲國家大部分王朝更迭也還是依照血脈相傳,所以在外國王侯將相真的「有種」。
外國的事咱們暫且不扯,還是聊咱們的歷史。
上圖_夏朝版圖
「世襲制」顧名思義子承父(祖)業,這種制度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王朝的禮儀制度、統治方針等基本國策,是由王朝創始那幾代君主(廟號高祖、太祖、太宗之君主)制定好了的,後面的子孫後代沿襲之即可,也就是「守成」。
「祖宗宗法不容隨意更改」,這種固有思想影響之慣性至今仍在,在工作中,相信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前面的專家或某某人就是這麼做的啊,言外之意,這是制定和安排好的,照著幹就行了。那麼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發展之大趨勢都是逐漸固步自封,期間再出現幾位好吃懶做的昏庸無能之輩,最終結局必然滅亡。
當然,並非所有的守成之君都甘心於遵守和沿襲,封建歷史上不乏勇於突破祖制之「守成」之君,例如漢武帝劉徹,其統治先是雄才大略,後是窮兵黷武,可謂是毀譽參半。又如,宋神宗趙頊,上位不久就大膽啟用王安石大搞變法(熙寧變法),可惜變法半途而廢,最後鬱鬱而終。
上圖_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即漢武帝
而在大清王朝,更是不乏敢於否定先祖、挑戰祖制之帝王,正是因為康熙、雍正和乾隆連續三代帝王積極主動求變,才最終將中國封建王朝各項大數據指標推向頂峰。而這三代帝王之中,最有膽量否定祖制之君就是乾隆皇帝,我們通過乾隆皇帝剛剛繼位不久的三件事情,了解一下乾隆皇帝之作為。
事情一:為雍正朝被削除宗籍之宗室皇親恢復宗籍。
「九子奪嫡」事件可謂是眾所周知,筆者本人也曾多次論述這一大事件,整個過程真是雲譎波詭且血雨腥風。然而這個事件並沒有因為雍正皇帝的上位而告終,相反,雍正皇帝上位之後,爭奪皇權各方勢力之間依舊爭鬥不斷。作為敗方的「八爺黨」等人並不甘心,伺機而動,散布謠言等壞事兒沒少幹,而作為勝利者的雍正皇帝,對於這些政見異己的兄弟們更是不遺餘力地窮追猛打,致親情而不顧,甚至將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迫害至死。
雖說,雍正皇帝是為了維護皇權,甚至可以拔高到為了朝廷,但是其手段之殘酷還是在整個宗室之內形成了極不好的影響,甚至一些雍正皇帝的子侄輩(「弘」字輩)都紛紛為叔伯們鳴不平。相信乾隆皇帝看待這一歷史事件也會受其影響。
上圖_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事實上也是如此,乾隆皇帝上位不久就積極為因為奪嫡而被迫害之宗室「平反」。當然,乾隆皇帝之「平反」並非對自己阿瑪雍正皇帝全盤否定,而是基於認定胤禩等人「有罪」,但考慮到這些人畢竟是聖祖康熙皇帝之子孫,才網開一面,恢復他們的宗籍。盡管乾隆皇帝在赦免這些人罪過之時話說得很漂亮,也極力為雍正皇帝之無情極力開脫,但是欲蓋彌彰之詞誰都明白。不管怎麼說,乾隆皇帝積極地為歷史翻案還是很得人心,為維護皇族宗室之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不得不承認,上位伊始的乾隆皇帝就敢於在這麼敏感的問題上,否定自己父皇之做法,確實是勇氣可嘉,同時也反映出,乾隆皇帝對於保持個人皇權之獨立性和唯一性之決心。
上圖_嶽鐘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
事情二:誅殺反動蠱惑之人曾靜
曾靜這個人在雍正朝幹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大事,他竟然以一個鄉間落魄秀才的身份,主動寫了一封勸反信給時任川陜總督的嶽鐘琪,勸其起兵造反,推翻清王朝。盡管嶽鐘琪絕不可能幹造反之事,但當收到蠱惑之書時,嶽鐘琪也是相當緊張,畢竟事關「造反」,容易給一些人留下口實,不能含糊。他經過軟硬兼施幾輪審訊,終於得知,這曾靜的反動思想是來源於一位名叫呂留良的已故知識分子,而有關污蔑皇帝品行之消息,多來自於被貶黜宗室之親信,在發配途中散播之謠言。如此惡劣事件,雍正皇帝十分重視,命令將曾靜及其幫兇弟子張熙一起送到京城。
雍正皇帝對待曾靜師徒之做法真的是別出心裁。雍正皇帝通過自己一些列教化,將曾靜師徒改造為皇帝和大清絕對擁護者,師徒二人對於自己過去的無知行為懊悔不已,對皇帝的勤政愛民佩服地五體投地,對皇帝的不殺之恩更是感激涕零。更讓人驚訝的是,師徒二人竟然得以重見天日,在全國各地遊行宣傳當朝之好。雍正皇帝為了保護曾靜師徒,還特地留下命令,後世子孫不得針對曾靜師徒及其家人。
上圖_乾隆皇帝(1736-1796在位)
但是乾隆皇帝並不認可老爹之做法。乾隆皇帝認為,帝王之事豈是平頭百姓可以描繪清楚?而且,老百姓感興趣的往往是朝廷的各類八卦花邊新聞,對於政治宣傳往往不屑一顧。讓曾靜師徒在民間宣傳宮廷帝王之事,只能起到欲蓋彌彰,越描越黑的反作用。所以上位伊始的乾隆皇帝,當機立斷,置雍正皇帝遺命而不顧,以「誹謗先帝」之大罪,將曾靜師徒凌遲處死。
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乾隆皇帝與其父統治思想的巨大反差。平心而論,兩位父子帝王處理曾靜事件各有道理。更重要的是,從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急於展現新君新朝新面貌之政治目的。
上圖_清朝版圖
事情三:罷黜宗室權力,將專制統治推向高峰
大清王朝是典型的「家天下」王朝,創業之初就是蓄積家族力量而最終完成大業,因此宗室皇親在清初也成為朝廷中流砥柱握有實權,如此勢必會造成皇權分裂。所以,康熙朝開始對宗室進行打壓,雍正朝繼而為之,但是都沒有徹底將摒除核心權力圈。說白了,這兩位帝王還是抱有「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家族式管理者心態。
乾隆皇帝不這麼想。在乾隆皇帝的潛意識里,皇權不容旁落,一丁點兒都不行,而且必要時刻的乾綱獨斷正是決策者英明之體現。在這樣的思想主導下,乾隆皇帝繼根除了歷史上一切可能分裂皇權的組織,如外戚、官宦、權臣等之後,開始對宗室之權力進行釜底抽薪式打擊。乾隆皇帝的做法簡言之就是「一刀切」,管你是近枝遠枝,無論有能力與否,是否姓愛新覺羅,除了皇帝本人,其他人就與權力無緣了。乾隆皇帝為了防微杜漸,特地將「親王不得入軍機處」寫進祖制,這一規定使得乾嘉道三朝朝堂將宗室拒之門外。這也是清中期,宗室人員整體素質迅速滑落的原因之一。
上圖_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滿漢文寫本五彩絹質誥命一軸 (聖旨)
通過乾隆朝初期的三件事,可以了解乾隆皇帝是一個極有能力和頗有理想一位帝王。伴隨著乾隆皇帝統治之深入,大清王朝徹徹底底地進入到「乾隆模式」。乾隆皇帝之後,後世子孫再未出現敢於主動挑戰先祖之君王,大清王朝的君主們徹底進入「守成」。
因而「乾隆模式」不僅僅只限於乾隆本朝,更奠定了之後大清王朝的統治模式。換言之,大清王朝也不可幸免地走上了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封建帝國的老路。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打破中國封建社會固有模式的竟然是外國侵略者,不但乾隆皇帝沒想到,而且那個時代的所有國人都沒有想到。
參考文獻:
1.《乾隆帝及其時代》 戴逸(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饑餓的盛世》 張宏傑(著) 重慶出版集團
3.《乾隆:政治、愛情與性格》 張宏傑(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4.《雍正大傳》 關河五十州(著) 現代出版社
5.《清高宗實錄》、《清史稿》
……………………….END……………………….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說,歷史領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