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中國的一眾神仙聖人,誰的人氣最高、粉絲最多、業務最忙?
非「忠勇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大帝」莫屬。
用個更通俗的名字:關羽。
他是武神,是財神,也是門神;他黑白兩道通吃,港片里,黑幫和香港警察都尋求他的庇佑。
港片《雷洛傳》中,黑白兩道一起拜關公的劇照
往高大上了說,清朝歷任皇帝全給他加碼貼金,硬是創造了26字的封號。
往接地氣了說,他是行業保護神,剃頭匠、屠戶、廚子、典當行、賣豆腐的,五花八門的職業都給他燒香。
求財求福、求雨求子、升官升學,保命保平安,關老爺無所不能。
曾經,他的光芒蓋過孔聖人。據說清代有4萬多座關帝廟,而孔廟只有1560座。
如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廟。日韓東南亞,紐約堪培拉,乃至赤道幾內亞,關老爺在哪兒都香火旺盛。
曼谷關帝廟
歷史上風流人物眾多,但像關羽這樣,脫胎於歷史,超凡入聖,受到官方民間共同推崇的,絕無僅有。
為什麼那麼多人拜關公?他是怎樣被神化的?
千呼萬喚「武聖人」
信神拜神,其實是有求於神。
古時候,「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樣的三觀太前衛了,沒幾個人能有此等氣魄。人們有太多恐懼,只能借助超自然力量,祈禱自己別成為別人的「韭菜」。
在現實世界難以伸張正義,人們就指望神靈,尋求神對人間惡徒的降維打擊。這種信念背後只有一個樸素的念頭——活下去。
關老爺戳中了人們內心的恐懼和求生欲。
在民間,關老爺首先是武神,負責解決暴力中是生是死的大問題。在關廟碑刻里,關公常出現在戰事中,是戰場的保護神。
關羽影視形象
按說關羽不算史上武藝最高強的人,甚至都不是《三國》里最能打的,憑什麼力壓孫武、薑子牙、白起、岳飛、戚繼光這些戰鬥力爆表的「大神」呢?
主要還是因為關羽趕上了「好時候」,而且個人優勢突出。
兩宋期間,戰爭頻發,生死不由己,想活就得能打。關老爺單打獨鬥的優勢明顯,形象氣質符合戰場需要,還是平民出身,有親近感,總之值得信賴,是個好榜樣。
宋高宗趙構又從官方立場吹一陣風,加封「壯繆義勇武安王」,把關公抬高到護國安民的地位,成了「國家保護神」。
也是從宋朝開始,歷朝皇帝都熱衷給關羽封號,到了清朝光緒皇帝那里,關羽的封號長達26個字。
清朝的皇帝們組成了關公粉絲團。雍正皇帝封關公為「武聖」,與文聖孔老夫子平起平坐,分享文武廟。
「死忠粉」乾隆皇帝還下令篡改史書,《三國志》記載,給關羽的謚號原是「壯繆侯」,但乾隆不滿這個「繆」字,於是在收錄進《四庫全書》時,讓人改成了「忠義侯」。
專業對口,武力值高,趕上好時候,又有皇帝強勢公關,關二爺成為「武聖」水到渠成。這是戰爭環境的造就,底層民眾的選擇,也是歷代皇帝的有意成就。
跨界的財神
中國傳統士人的常見人設是淡泊名利、視金錢如糞土,可神奇的是,除了「武神」,關公還是「財神」,甚至,他作為財神的名氣還更大一些。
關老爺沒有任何從商經驗,風頭卻蓋過了那幾位拼實力發財的老板,比如比幹、范蠡、趙公明。這很驚喜,很意外。
其實,關羽的「上位」純粹是一次摸不著頭腦的空降。他成為財神界的一哥,那是明清年間的事,主要和晉商有關。
關公是山西人,對山西老鐵,那得有特殊照顧。晉商匯通天下,錢莊票號全國開花,里頭都要擺一尊關公像。他們走南闖北,一邊發家致富,一邊把關公信仰散播出去。
晉商發家了,人們就把關公和財神聯繫了起來,好像晉商的發達是得到了關老爺的庇護。
各行各業紅了眼,都想沾沾光。耍大刀的、開客棧的、剃頭的、描金的,都把關老爺當成祖師爺。萬千寵愛在一身,關公就此成為了商賈之神、祖師神。
嗯,古人的腦洞,得用「明學」來理解:「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人們在一眾財神中和關老爺對上了眼,那是找到了認同感。做生意,信用當頭;跑買賣,安全第一。忠義勇武,關羽是恰到好處的「形象代言人+保護神」。拜關公,就是上了信用和人身意外雙保險。
往深了說,拜關羽為財神,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從明清開始,商業、商人的地位開始上升,在百姓眼里,錢就是安全感。
那時的中國社會不重視私有財產的保護,錢財動不動就被偷了、搶了,拜關老爺其實是個無奈的選擇。老話里說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拜關公就是對「義財」的監督、警示。
任性人設惹人愛
神是人創造的,人們用腳投票,自發聚集在那些最通人情的神明面前。
關羽同志跨越千年,擁有如此多粉絲,很關鍵的原因就是他通人情,接地氣。
歷史上,他忠於同劉備的革命友情,拒不降曹,最打動人。圍繞這份情義,後世演繹出了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義釋曹操、關公戰蚩尤等等情節,借著說書人的嘴傳播開來。
其實歷史上的關羽有著明顯的性格缺陷,陳壽在《三國志》里說他「剛而自矜,以短取敗」,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他的喜愛,缺陷也是一種真性情嘛!民間也不以成敗論英雄,敗走慘死反倒能博得同情。
掀開歷史的棺材板兒,發揮想像力,人們重新講述,保留「情義」的核,再造了一個關羽,一個符合人們理想的神明關羽。
中國是人情社會,民間傳說中描繪的關羽也是個情義大於原則的人。清小說《子不語》里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王太太遭遇丈夫家暴,還不給飯吃,有天她餓得不行了,偷了鄰居家的雞,燉了吃了。
鄰居上門理論,王先生大怒,拿起菜刀就要殺妻,王太太心一慌,就說雞是馬大哥偷的。
於是他們跑到村里的關廟,占卜誰是小偷。關爺爺的卦象顯示,就是馬大哥偷的。王太太免於一死,馬大哥則被村里人唾棄。
馬大哥不服,大罵關爺爺不靈。關公事後顯聖,對他說,你將來注定要當官,現在說你偷雞,不過是被唾棄;可要說王太太偷雞,她立馬就沒命了。我寧可背負這不靈的名,也要救人的性命呀。
你看看,這麼有人情味的神,當然值得老百姓愛的供養!
說實在的,一個有情有義的神才能有求必應啊,遇上個心腸硬的,求什麼都白搭。
關羽的人設很實用,很任性,卻又很浪漫。
遠去的關羽
如果說保平安、發大財是關羽崇拜的原始衝動,由此連結起來的人際關係,則是這一風俗的副產品,或者說是文明。
從唐宋開始,關老爺就被當作鄉里神看待。關廟是重要的社交場所,人們在這里聚集,求雨、祭祀、解決糾紛。
明清時期的山西會館,經常也是關廟。走南闖北的商人,紮根後買房置地,建起會館,方便同鄉聯絡和相互幫襯。這些會館後來演變成同鄉的驛館、學堂、祠堂和信息中轉站。
河南關帝廟
伴隨著移民潮,從北到南,關公信仰傳到港澳台、日韓和東南亞。這里的關廟大都記錄著人們如何漂洋過海,創業守業,關廟又是怎樣把他們團結起來,作為冠婚葬祭、調解糾紛、幫扶同鄉的地方。
同拜關老爺,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了感情,這是關羽崇拜結出的果實。
到今天,關帝廟的香火還是那麼旺,不過關羽崇拜卻在走下坡路。
關羽的老家山西運城解州,這里有全國最大的關帝廟,是4A級景區。旺季入廟得交70塊人民幣,進去後,導遊帶隊領你看建築,還會帶你鑽過一個大銅板的方孔,沾沾財氣。
一個月前,這里舉辦了一場「全球華人武聖關公朝聖大典」,拉開又一年文化旅遊節的序幕。
與關羽有千絲萬縷聯繫的荊州,2016年誕生了全球最大的關公像,高48米,重1200噸,這是荊州文化旅遊的重大項目,號稱百億級別,門票120一張。
福建泉州的鬧市里,關嶽廟的香火旺得一塌糊塗。這里不收門票,逢年過節都擠滿了前來求取好運的香客。
不過拜關公的少有年輕面孔,「90後」、「00後」不理解長輩的虔誠,只覺得這是愚昧無知。
求好運,他們有新玩法,比如轉發楊超越,或者到微博錦鯉大王下祈福。可這和拜關公又有多少區別呢?
如今,對傳統文化的開發常常陷入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怪圈,民間習俗又遭遇著帶有迷信色彩的尷尬,這是所有民間信仰遇到的新問題。
加速流動的社會,爆炸的人際網下,是被稀釋的情感和關係。當我們重提忠義仁勇,反倒覺得有些陌生。曾經的「全能錦鯉」關二爺,終究會被楊超越們取代吧。
流動的歷史,流動的人,流動的神明,流動的意義。時間的河,我們終究無法兩次踏入。
作者 |師晶晶 排版 | 一點點 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路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猜你還想看
圍觀 特朗普不會被彈劾,可連任就難了
故事 強制猥褻立案偵查!李心草案離真相大白還有多遠
熱文 我們必須永遠選擇面向世界,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