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奸雄的志向:「包藏宇宙」、「吐沖天地」(二)
文 |郭英德
叁 ·名垂史冊
上一回我們說到曹操的英雄之志以及他所面臨的庸君與強臣之間的矛盾。在曹操是否是「篡國奸臣」這一問題上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考慮到曹操在當時處在一個很特殊的位置,他要有他自己的政治權衡,也要有他自己的歷史權衡。他之所以堅持「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不是真心為了扶持社稷,安撫百姓,而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
曹操的性格有其可愛的一面,就是他不是一般的政治家,而是一個有文才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有文人士大夫氣質的政治家。中國古代能寫好詩、好文章的文人不少,能當好皇帝的人也不少,但是既能寫好詩、好文章,又能當一個好皇帝的人並不多。漢武帝、魏武帝、唐太宗,就那麼幾個,扳著手指頭就可以數下來。曹操是個很有文才的領袖,比漢武帝、唐太宗還有文才,在他身上顯露出濃重的文人氣質。
庾超然繪《觀滄海》
作為文人,曹操心里非常明白,人終究是要死亡的,不可能永遠活下去,作為一個歷史人物,死後的評價比生前的評價更重要,也更長久。「贏得生前身後名」,「身後名」比生前的名聲更重要。所以曹操既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兩者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從現實利益來考慮,曹操作為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使自己「征討有名,賞罰有制」,便於奪取更大的權利,充分滿足自身的權勢欲。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讓獻帝擁有天子的名分而無實權,而自己雖為丞相卻操縱著天子的實權,這比起空有其名而又受到各方聲討的袁術「實惠」多了。
另外,當丞相既然已經做到了某種抱負,是不是就可以放權,回家種田去呢?既然權勢已經很高了,也建立了很大功勛,那麼為了表白自己沒有任何二心,把權全部交出來,自己回家隱居去,行不行?
曹操說這可不行。他說得非常明白,我不能「慕虛名而處實禍」(卷十二《曹操大宴銅雀台》)。我不能為了贏得這種道德的名聲,就放棄自己的權力,讓千秋後代的人都歌頌我,說我曹操多麼偉大,在權勢如此之高時放權,這很了不起,是急流勇退,像春秋時期越國的范蠡、西漢初年的張良等人一樣。曹操不願意這麼做,他認為這麼做是「慕虛名而處實禍」。因為曹操非常清楚,「誠恐已離兵為人所害也」,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一旦放權,他的身家性命就不保了,他的子孫就不保了。曹操是現實主義者,他認為,為了歷史的評價,我可以不奪取皇位,但是我不能輕易放權,這是為子孫計,也是為我自身在世的利益計。這是第二個方面的現實利益考慮。
曹操大宴銅雀台
《繡像金批第一才子書》
曹操第三個方面的現實利益考慮,是為國家計,不能輕易放權。曹操作為奸雄,和董卓不同,他不僅僅有滿足個人私欲和權勢欲的一面,也有為國家考慮的一面。曹操覺得,如果沒有我在朝廷中做宰相,「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卷十二《曹操大宴銅雀台》)。這是事實,曹操死後,劉備稱帝,孫權稱帝,曹丕也稱帝。曹操死了,漢末社會缺少了一種象徵,一種國家統一的象徵,所以會出現很多人稱王稱帝的現象,國家變得四分五裂了。
正因為如此,曹操不能輕易放權,一放權就意味著國家四分五裂。靠著漢獻帝那點本事,是絕對統一不了國家的,不管是在精神上還是在象徵的意義上都統一不了國家。所以曹操大權在握,「舍我其誰」?
除了這三個方面現實利益的考慮,曹操還有著理想主義的考慮。這種理想主義的考慮是,如果一旦篡了權,稱了帝,千秋後代都會罵我;如果不稱帝,不篡位,千秋後代想罵我都罵得不到位,你沒法罵到位,因為實際上我沒有稱帝,沒有篡位。
中國古代有個十惡不赦的罪名,叫做「謀反」。所謂「謀反」之罪,就是在還沒造反之時,先把他滅掉;等他造反了,那就不叫「謀反」,而是真反了。漢獻帝給曹操定的最大的罪名,在他的「衣帶詔」里寫得很明白,就是「圖謀不軌」,也就是「謀反」。
但是曹操要還自己一個清白,他認為我並沒有謀反,我從來都不想篡位稱帝。我只不過是想做周公,輔佐漢朝天下。頂多也不過是想做周文王,為周武王討伐夏紂、統一天下奠定基礎。這是曹操給自己的歷史定位。因為曹操非常明白,他不能輕易放棄現實中的利益,也不能輕易放棄在歷史上的定位。
從歷史利益考慮,曹操堅持「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想要斷絕古往今來的議論,使自己千秋萬代不受罵名。許攸等人遊說袁紹興兵攻曹操時,宣稱是「討漢賊以扶王室」。袁紹讓陳琳草檄,聲討曹操「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台,專制朝政;爵賞由心,刑戮在口」;「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撓棟梁,孤弱漢室,除滅忠正,專為梟雄」。雖然如此,但曹操畢竟掌握了皇帝,他可以「以天子之詔」令天下諸侯,而其他諸侯則做不到。相比之下,曹操不是更為名正言順嗎?
所以當曹操兵下江南時,蒯越勸劉表的次子劉琮說:「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今曹丞相南征北討,以朝廷為名,主公拒之,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卷八《獻荊州粲說劉琮》)這可以看出當時天下的輿論導向。
建安二十年,曹操女曹貴人被立為正宮皇后,漢朝政權完全掌握在曹操股掌之間了。曹操征西後,文武眾官再次議立曹操為魏王。尚書崔琰獨持異議,罵曹操是「篡漢奸賊」,被曹操杖殺。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終於被冊立為魏王。即使如此,他仍然未取獻帝而代之。等到魏、吳合兵,大敗關羽以後,孫權非常害怕蜀國報仇,於是上書曹操說:「孫權久知天命以歸王上,伏望早遣大將,剿滅劉備,掃平西川,臣即率群下納土歸降矣。」
曹操看了以後大笑說:「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卷十六《曹操殺神醫華陀》)這句話有雙關含義。五行學上,漢是所謂「火德」,「居爐火之上」,就是取代漢朝,自立皇帝。曹操名義上擁戴漢王朝,實際上大權獨攬,這是名利雙收的事。一旦自己直接做皇帝,就可能引起多方面的反對。所以他心里明白,孫權表面上的奉承話卻包藏著險惡的用心,這是要把自己放在爐火上燒烤。
所以他說:「吾自事漢三十餘年,雖有功德,位至於王,於身足矣,何敢更望於外乎?」「茍天命在孤,孤即周文王矣。」這既是對自身政治角色的現實定位,也是對自身道義角色的歷史定位。
小說中引詩評道:「奸雄曹操立功勛,久欲臨朝廢漢君。只恐萬年人唾罵,故言吾願學周文。」(卷十六《曹操殺神醫華陀》)其實,「學周文」並不是曹操的「故言」,而是他的真心話,更是他的真實行為。曹操在世時決不做篡逆之事,這在表面上顯然是「忠君」的舉動,是符合傳統的政治道德的。因此,連深惡曹操的毛宗崗也不得不稱道:「竊國家之柄而姑存其號,異於王莽之顯然弒君;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兒,勝於劉裕之急欲篡晉。」(毛本《三國演義》卷首《讀三國法》)
從歷史上看,建安之初,四海蕩覆,尺土一民,皆非漢有。各地諸侯紛紛而起,各霸一方,「家家欲為帝王,人人欲為公侯」(卷八《獻荊州粲說劉琮》)。劉備打下漢中後,立即稱王;兩年之後,又自立為帝。稱王稱帝,其速度之快,真有點史無前例。元末人陶宗儀說:「蓋其帝蜀之心,已定於草廬一見之時矣。」(《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五《論秦蜀》條)而孫權繼承父史基業,不是也想要「建號帝王,以圖天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能者為王,勝者為王,這是三國時代普遍現象,無須責難。
曹操不是不想當皇帝,更不是不能當皇帝。從他的實力、權力來看,他可以輕而易舉殺掉漢獻帝,得到天下,很多人都勸他這麼做,他也曾經萌生過這種念頭,但到頭他也沒這麼做,在世的時候始終沒有當皇帝。
咱們看到,曹操把自己女兒嫁給了漢獻帝,如果要滅掉漢獻帝,他怎麼會把自己心愛的女兒嫁給他呢?這不等於讓自己的女兒守寡嗎?這種蝕本的買賣他不會做。要做的話,他會乾脆把獻帝殺了,把他的女兒嫁給別人。但是他願意把女兒嫁給獻帝,也真的這麼做了,因為他覺得這麼做是對的,這里就涉及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
這種個人選擇,實際上表現出一個人的意志力和控制力。應該說,任何人都有非常強烈的欲望,一個人能夠控制住自己的強烈欲望,他的精神力量、意志力量是強大的。曹操能夠克制自身的欲望,堅守自身的身份,這種個人意志力的確是驚人的,是令人讚嘆的。
再進一步看,當一個人有著強烈的欲望,又能夠輕而易舉地做到自己這種欲望的時候,他還能控制住自己,還能夠遏制自己的欲望,還能夠很準確地給自己一個現實的定位、歷史的定位,這種人的意志力更強大。
曹操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權利,輕而易舉地把漢獻帝殺了,但他沒有這麼做,一輩子也不會這麼做。作為一個政治家,他能夠恰到好處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且是控制自己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的欲望,從而準確地確定自己現實的政治角色和歷史的道義角色,在他身上體現出的這種強大的意志力,這種強悍的性格,難道不值得我們刮目相看嗎?
曹操能夠認準自己一生中的道路,在自己的一生中能夠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毫不遲疑,毫不猶豫,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就不做什麼,什麼地方能夠越過去就越過去,什麼地方不能越過去就不越雷池一步,很好地掌控自己的生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且還能夠很好地掌控歷史對自己的評價,這的確是千古獨一無二的奸雄!
咱們知道,盡管在歷史上,曹操曾長時間地被定性為奸臣,甚至成為「大白臉」在戲曲舞台上一直扮演奸臣形象,但是作為歷史人物,最終還得恢復他的真實面目。因為用歷史的眼光來看,我們得肯定曹操的歷史功績,他為漢末以後整個大的歷史趨勢,為晉朝的統一,立下了卓著的功勛。因為統一是歷史的趨勢,只有統一才能夠為老百姓帶來真正的安定生活。這種統一的歷史趨勢,是由曹操奠定的,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的定位,誰也改變不了。閱讀曹操,我們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複雜的感受——曹操既可敬又可惡。
還有一點,我認為曹操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他畢竟是一位政治家,是一位馳騁於政治疆場的風雲人物,他為政治而生,為政治而存,也是為政治而死,為政治而不朽。曹操的整個人格是一種政治性的人格。作為普通人,咱們可以景仰他,敬佩他,也可以厭惡他,痛恨他,但無論如何也不會從心底里喜歡他,親近他。
讀者有可能把曹操視作一種榜樣,或者一個老師,或者一個惡人,但是絕對不會把他看作一位密友。因為一旦交上這麼一位朋友,何時被他出賣了,你都不會知道。因為他是一個政治家,要耍權術,要實行自己的抱負——不是簡單地要「解民於水火之中」的抱負,而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貪欲和權勢欲,所以這是非常可怕的。
這就是《三國志演義》小說中的曹操帶給我們的閱讀感受。作為「千古奸雄中第一奇人」,我們可以多角度地認識曹操,評價曹操。這種認識和評價不僅可以增加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機會,而且可以成為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一面鏡子,我覺得這是閱讀曹操更有意義的地方。
-全文完-
往期回顧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二):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一):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九):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八):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七):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六):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五):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四):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三):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二):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一):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作者簡介
郭英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在戲曲小說、散文史、古典文獻、學術史等方面卓有建樹。著有《中國四大名著講演錄》《讀三國 說英雄》等。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京師文會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范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范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註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黃佳怡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