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20 春夏上海時裝周 LABELHOOD 特別秀場,位於八萬噸筒倉藝術中心 7 層的一處獨立空間內,OUDE WAAG 2020 春夏系列展示即在此進行,這是本季我作為編輯親臨的最後一幕秀場。一周的時間內,再次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中國獨立設計師品牌的作品,帶給我一絲觸動,它來自於 T 台之上各個品牌服飾層面的細枝末節,來自於 T 台之下國內創意力量影響聲勢的不斷崛起。而與此同時,也引發了我關於對這一群體的思考。關注與期待連年高漲的上海時裝周不遺餘力地推動著本土時尚產業的進步與迭代,而在其中給予它們不竭動力的源頭,則當屬正在走向舞台中央的中國獨立設計師群體。
這一思考也讓我想起了在早前的一次專訪經歷中,一位於國內品牌擔任要職的人表達的觀點:「國內媒體對於本土品牌的了解太少了,它們其實是不知道我們在想什麼的。」話語雖說有些絕對,但細究之下,似乎確是如此,無論是潮流媒體還是時尚媒體,對於挖掘本土品牌深層次內容的執念,始終處在不溫不火的階段,有著層次不齊的劃分,在碎片化內容占據主體的環境下,這一現象顯得尤為突出。
AT-ONE-MENT SS20 秀場 | Via AT-ONE-MENT
針對於目前中國獨立設計力量的次第崛起,我們先期的內容視角放在了抒發創意本身的設計師身上。業界所熟知的獨立設計師悉數有著海外時裝院校的學習經歷,作為參照,我思考出了本文所要探討的主題:海外時裝院校學習經歷的設計師,在創立品牌時是否會更加受到市場關注,目前的現狀又是怎樣的,而在中國獨立設計愈發受到重視的大環境下,對獨立設計師品牌而言又存在著哪些挑戰。
基於以上的這些疑問,我們找到了四位國內獨立設計師,他/她們各自有著海外時裝院校的教育背景,畢業之後創立了個人品牌,並在不同的時間點回到國內發展。從他/她們的解讀和理解中,我們或許可以見微知著,得以窺見本次主題想要觸及的方向。
他/她們分別是 OUDE WAAG 設計師尹經緯、GARÇON BY GÇOGCN 設計師唐大耘、DANSHAN 設計師 Danxia Liu 和 Shanpeng Wong 以及 NST 設計師 Yiming 。
OUDE WAAG AW19 | Via OUDE WAAG
尹經緯,獨立設計師品牌 OUDE WAAG 創始人,成長於天府之國-四川成都,在本科和碩士期間分別就讀於倫敦中央聖馬丁和皇家藝術學院,碩士畢業後回國創立 OUDE WAAG。從尹經緯自身的角度出發,他將品牌稱之為「日志式美學研習」,紀實不斷進化的人物經歷,其間穿插有充滿情感和私密性的、細小且抽象的瞬間。
概念化的詮釋延續在服裝具象的表達上,OUDE WAAG 的「敘事」意境往往沒有看似宏大且磅礴的來源,它們根植於細微之處,等待著被援引、被取鑒,尹經緯對概念的解讀附著在衣物的表層,或許是面料,或許是結構,由表及里,以小見大地將更為深層次的思想傳遞給受眾。
在設計師此前接受的採訪中,他將中央聖馬丁比作是野生叢林,讓我第一時間想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法則。我們對於聖馬丁的了解大多是基於媒體的報導以及身邊有過求學經歷的朋友的描述,學院的教育方式不僅沒有太多的制式流程,甚至可以稱其為放縱,它不會像傳統認知里那樣院校遵循教材帶給你什麼,反而希望你自己去挖掘,沒有任何框架和束縛。而尹經緯碩士期間就讀的皇家藝術學院對於學生獨立性的培養想必同樣如此,在實際的求學經歷中,兩座院校有哪些細節上的不同,是此次採訪開篇我們拋給他的問題。
「如你所說,聖馬丁和皇家藝術學院都是希望學生去主導作品的發展和自主的學習。但因為我在聖馬丁念的本科,所以大一大二的項目會相對更有針對性,比如 Shirt Project 就是做 Shirt,但你怎麼去學習什麼是 Shirt 的傳統或者精髓以及你怎麼去定義 Shirt,都是自由的。」
「相對於前者(中央聖馬丁),皇家藝術學院要求你已經對服裝、時尚體系有了自己的認知和理解,並希望你能通過兩年的時間建立起自己的設計體系,而且沒有任何的限制。什麼是衣服、人與衣服的關係、衣服應該如何生產、未來的人需要怎麼樣的衣服等等,這些都是建立在碩士課程之前的學習和經驗之上需要重新思考的,提問以建立一個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和實踐系統的過程。Zowie Broach(皇家藝術學院時裝專業負責人)甚至希望學生能制定自己的方向與目標,導師們來輔助和引導學生完成,並以學生自己制定的計劃作為教學審核的標準。」對於這一問題,尹經緯如此說道。
尹經緯本科一年級作品 | Via OUDE WAAG
如尹經緯所言,中央聖馬丁與皇家藝術學院,這兩座在世界範圍內都可被稱為頂尖的時裝學府,悉數堅持著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方式,而在他的敘述中,二者的不同點取決於受眾和方向上的不同。由於皇家藝術學院是全球唯一一所全研究生制藝術院校,這樣的定位天然造就了它面向的是已經具備一定專業認知能力的學生,這是它與聖馬丁之間最為鮮明化的差異。而尹經緯在這段本碩期間的學習經歷,可以說吸納了其各自的優異點,對他個人做品牌而言,這期間最大的收獲究竟有哪些。
「獨立的思考與學習的能力。兩年前剛回上海做品牌的感受和當時剛進入聖馬丁本科的感受是類似的。當時我是年級最小的,剛滿 18 歲,沒有任何服裝方面的基礎,甚至不懂怎麼和同學老師打交道,也沒有人專門來教你做什麼,所以學習上,生活上,一切不會的,不懂的都需要自己通過各種方式各種人去學習,慢慢離自己想去的地方近一點。」
OUDE WAAG SS19 秀場 | Via joyzhuangofficial
在這一話題之後,我們來到了此次採訪的主方向,行業內一個略顯刻板的認知,認為海歸(海外時裝院校畢業歸國)設計師做品牌會相對於國內院校畢業的更順利一些,而尹經緯本碩就讀的院校以及這期間的履歷,可謂十分具備說服力,例如以滿分成績完成碩士第一年的學習、碩士畢業作品「矛盾志」入圍 2017 年 VOGUE TALENTS,那在回國創立品牌 OUDE WAAG 後的尹經緯,是否會因為如上的因素,從而走得更順利呢。
尹經緯碩士畢業系列「矛盾志」| Via OUDE WAAG
「作為學生和建立一個品牌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最好的學生也許剛畢業或多或少大家會多留意你一下,但學校更多是在一個特定環境下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但品牌更多的還是需要團隊的合作以及更多人和資源的幫助。總的來說,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說到幫助,我們順著這一話題問道尹經緯,近幾年間,中國獨立設計力量逐漸向著更高的水準邁進,業界對於中國設計的看法和評價也在變得利好,這樣的現象對於群體而言(中國獨立設計師品牌)有哪些具體的幫襯。
尹經緯肯定了中國時裝行業對獨立設計師的扶持,提到了諸如上海時裝周、LABELHOOD 平台,各大 SHOWROOM 展會,以及包括媒體和供應鏈在內的力量,都對品牌的不同方面有著幫助,而國內市場以及年輕消費者對這一群體的認可和理解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很明顯的提升。
OUDE WAAG AW19 | Via OUDE WAAG
既然談到市場,就不得不提及當下國內消費市場的迅猛增長,它的異軍突起正在或者說已經影響中國成為了全球消費市場的主體組成,由此衍生的話題則是市場的強勢表現能否最終影響到創意領域,以更直觀的說法呈現-能否最終推動中國獨立設計的發展,市場與設計之間是一個怎樣的關係。
尹經緯認為市場是一把雙刃劍,是否最終影響創意或推動品牌的發展取決於品牌自身的定位和對市場的回應,這樣的趨勢或者說現狀對於 OUDE WAAG 而言是非常良性的。
OUDE WAAG SS20 | Via OUDE WAAG
進入到採訪尾聲,我們將現下品牌面臨到的挑戰作為最後一個問題拋給了他。在當下,創立品牌的門檻或許已經沒有那麼高了,更加困難的部分是在建立品牌之後,身處如今的大環境中(中國獨立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消費市場逐漸成為主體),屬於 OUDE WAAG 的挑戰又是什麼。
「對於 OUDE WAAG 而言,挑戰在於如何利用中國日益進步的時裝大環境建立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體系。」尹經緯如此答道。
OUDE WAAG | Via shanghaifashionweek
在尹經緯最後的回答中,我雖無法直觀接觸到他的狀態與神情,卻也能在字里行間感知到一絲執念和力量,「建立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體系」,這是頗有野心同時富有遠見的一句話。或許會有人想,剛剛成立兩年的品牌還沒能徹底站穩腳跟,妄談什麼野心。但是以我個人的角度出發,中國獨立設計師品牌恰恰需要這份外揚的氣質,去刺激、去支撐品牌的創意發酵。即便如今的現狀對國內時裝行業而言是持續向上的階段,然而我們的視角卻依然要以此為基礎,放眼全球,這並非是崇洋媚外的偏見,而是全球化趨勢主導下的必然。中國設計逐漸向著「形神一體」的階段邁進,在國內受眾做到接納和認可之後,如何將影響力繼而輸送到全球,就需要一個專業且成熟的本土體系去運作,尹經緯的野心與遠見即在此展現,這也是此次專題採訪中,我們能夠去延伸思考的方向所在。
GARÇON BY GÇOGCN SS20 | Via GÇOGCN
唐大耘,獨立設計師品牌 GARÇON BY GÇOGCN 創始人,「對未知世界永葆好奇心」是他建立品牌的初衷。唐大耘想要構建的品牌宇宙,似是一個由充滿探索和求知精神的年輕男女所組成的世界,對中世紀著裝風格和結構的追求,是 GARÇON BY GÇOGCN 連接當代時裝與傳統審美的方式,品牌的每一季系列就像是成長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逐步見證著青澀少年探求未知的腳步。
GARÇON BY GÇOGCN SS20 秀場 | Via Nowfashion
在本科期間,唐大耘就讀於法國一所名為 Studio Berçot 的時裝院校,相比起中央聖馬丁、安特衛普或是帕森斯在大眾層面的認知度,Studio Berçot 顯得更為獨立。在採訪的開端,我們首先問到了唐大耘當初為何會選擇 Studio Berçot 。
「可能一部分同學確實會看排名或者有著名藝術院校光環等等來選擇學校,但我當時其實沒有研究這些,蠻抗拒那些太國際化到在中國有分校的院校,盡可能本土化一點也許更對我的胃口,加上巴黎當地同學的推薦,才知道 Studio Berçot 在巴黎行業內的地位非常高,就決定申請這個學校。」
位於巴黎第 10 區的 Studio Berçot,確實在業內享有極高的聲譽,早在 2014 年就曾位列世界 50 大時裝院校的第 15 位,作為一所專心培養時裝設計師的學府,它的 Fashion Design 專業是沒有細分方向的,但主要還是以女裝為主,而唐大耘的個人品牌 GARÇON BY GÇOGCN 則更多偏向於男裝,我們順著前一話題問到了這個方面。
設計師解釋說學校確實沒有細分專業,包括男女裝、配飾及繪畫藝術都有涉及,但 Studio Berçot 會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喜好來深入交流某個專業,而他當時感興趣的確實在男裝課題上,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畢業之後個人品牌的方向。
雖說是以男裝品牌的調性作為主體,但在 GARÇON BY GÇOGCN 的系列設計中卻時常出現像薄紗、裙裝這樣很柔的女性元素,這一點與在 Studio Berçot 學習的經歷有著不小的關聯,唐大耘也同我們分享了一些在校時的經歷。
「在學校課程老師經常會給我們看過去歐洲各個時期的時裝,然後從一些局部來做研究,比如看過太多的法國君王或普通男子都會穿著華麗裙裝,潛移默化中就對男裝里自由與浪漫的部分更加著迷。」
結束了海外院校背景的部分,我們來到了本次主題,海歸的身份以及愈加受到關注的中國獨立設計師,在唐大耘的理解中是怎樣的。
「在 showroom 里面遇到大大小小的買手會聊到畢業的院校,大概也是品牌初期的一個小組成部分。中國獨立設計師這個群體確實被報導得越來越多,其實和現代人的購買管道方式的質變關係蠻大的,會去線上以及更多的買手店里看到不同的時裝品牌,由於一條時裝評論又或者是某個 idol 同款就可能吸引到一批品牌的買單。」
而對於市場與設計的關係,以及品牌在現有環境下的挑戰,唐大耘又是如何去看待的。
「獨立設計師的圈子目前還蠻小的,希望市場的強勢能把這個圈子再打開一點吧,市場上審美的多樣性倒是給創意領域打開了很多不同的分支。挑戰的話是做每個 collection 必須平衡好市場與品牌的內核,GARÇON BY GÇOGCN 目前越來越多的女生顧客也是一種挑戰與驚喜。」
DANSHAN SS19 | Via DANSHAN
Danxia Liu 與 Shanpeng Wong,獨立設計師品牌 DANSHAN 共同創始人,品牌自 2016 年建立之初,即篤定了對探討當代男性氣質表達的堅守,這成為鐫刻在 DANSHAN 品牌內核中獨特的基因與符號。借用品牌自己的話說,「DANSHAN 對男性氣質的定義,有別於其它以酷炫為主的品牌」。他們相信,脆弱同樣是男性力量的一種,DANSHAN 代表了一群善於表達情感、敢於分享、懂得容許自己展現脆弱一面的新世代男人。
兩位創始人與前文中尹經緯一樣,本科期間就讀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躋身於這座頂尖院校的學習經歷,對二人而言有著怎樣的記憶。( DANSHAN 品牌回答均為設計師 Danxia Liu,圖片左邊位置)。
「聖馬丁的學習更多是一種方法學,再一個是對這一行業的態度吧。它教會了我們像是怎麼樣去做調查研究,類似這樣的一種方法,另外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和了解到這個行業。同時讓我們清楚在這個行業生存你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這些都是在聖馬丁期間感受到的,雖然專業方面的知識沒有很過硬吧,但是對於個人素質以及行業的理解,相對會比較好一點。」
而這段時期的收獲對如今做品牌而言有著哪些確切的幫助,Danxia 表示最多的是在聖馬丁結識的朋友,當初念書的時候她對於身邊的同學都是抱有敬佩之心的,如今畢業之後創立品牌,很多時候會想到他們,以及他們所做過的事情,當 DANSHAN 有了一些具體的想法時,會直接給他們打電話或是發郵件,這樣做起來也會更有效率。
中央聖馬丁對於優秀設計人才的吸引力,保證著院校在生源方面的優質,大批年輕創意力量的湧入,給那些有著相同興趣方向的人提供了絕佳的交流氛圍。而 Danxia 與她的夥伴 Shanpeng Wong 在當初為何會選擇一起創立品牌,這期間又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我和 Shan 在校期間一直是室友,那個時候就斷斷續續有聊過一些關於一起做項目啊或是一起做品牌的事情。這個過程其實還挺長的,畢業以後做了一些項目,慢慢的磨合,信任度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逐步建立起來的。真正想到要一起做品牌是當我們意識到兩人對某一些事物,像是對當代男性氣質有一個比較相近的看法,這個因素是讓我們決定一起做品牌的基礎。」
DANSHAN SS20 | Via DANSHAN
結束了關於二人此前經歷的部分,我們聊回到本次的主題,Danxia 與 Shanpeng 雖然目前定居倫敦,但對於國內的大環境也十分熟悉,從 Danxia 的視角看待這一主題(海外時裝院校畢業歸國的設計師做品牌是否會更加順利),會有怎樣的理解。
「我覺得有海外院校經歷的設計師並不會在創立品牌這件事上更順利,因為無論哪個行業都是需要人脈和資源的,我們從國外留學回來,其實跟國內行業里頂尖的人才是比較脫節的。如果回國的話,還是需要把這個缺失的部分彌補回來。所以有海外院校學習的經歷並不會說更有優勢,但是這段經驗可能會讓我們更加地勇往直前,顧慮會相對而言小一點吧。」
2017 年 10 月 14 日,DANSHAN 登陸 2018 春夏上海時裝周展示系列,這是品牌創立後首度回到國內亮相季度作品。2019 年 10 月 11 日,時隔近兩年之後, DANSHAN 再度回歸,帶來 2020 春夏系列。這兩年的時間,對品牌而言是一段成長、遞進的過程,而兩年的時間,對中國時尚行業來說,同樣具有著長足的進步,Danxia 對前後兩次的經歷有感到哪些不同之處。
DANSHAN SS20 秀場 | Via DANSHAN
「這兩年的變化真的很大,消費者或者整個行業的受眾對時尚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轉變。兩年前回到上海做系列,我們覺得好像並沒有產生什麼共鳴,那個時期受眾對品牌想要傳達的主題也好,所說的議題也罷,興趣不是很大,這其中也有我們自身表達方式的問題。今年回來之後感到大家對剛剛提到的這些方面有了興趣,受眾的認知度和對行業的了解也在提升,這是我們認為不同的地方。」Danxia 如此解釋到。
DANSHAN SS20 | Via DANSHAN
再一次,我們的話題來到了關於中國獨立設計當下的現狀,以及這一現狀帶給群體的幫助,Danxia 以品牌的視角談了談她的理解。
「大眾對中國設計越來越認可,得益於行業內中國獨立設計師持續的努力,這自然是好的方面。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方面在於,設計師要對自己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要銘記當初做這件事情的初衷是什麼,那從 DANSHAN 的角度出發,我們思考的主題和想要表達的想法,是一個在細節方面不斷完善的過程,但大方向是沒有改變的,一直都在強調想要展現當代男性氣質這一點,所以我覺得這也是大眾對品牌得以認同的原因所在吧。」
DANSHAN AW19 | Via DANSHAN
市場-設計,這是每一個品牌必然要面對的問題,DANSHAN 作為此次專題中創立時間最久的品牌(4 年),浸潤於市場的時間相對而言也是最長的,而在設計師 Danxia 的眼中,市場與設計之間又會是一個怎樣的關係。
「我覺得市場與設計是相輔相成的,消費者對中國獨立設計師品牌有了認同,代表著市場相應也要對這個群體和方向引起重視。這一行業雖然說未必以市場為導向,但市場還是掌握著一定的話語權,如果我們國內的受眾對國內的設計師都無法做到認可和支持的話,你不能強求國外市場就有接受的意願。但同時,也不能過於盲目地去追隨市場,做好自己依然是最重要的。」
DANSHAN SS20 | Via DANSHAN
如今,創立品牌後如何去維系,如何去經營的難度,顯然要遠遠大於單純的建立,面對當下趨勢漸好的環境,Danxia 如何去理解關於「挑戰」的話題。
「創立品牌的門檻確實相比之前低了,因為做品牌的模式已經很開放了,挑戰在於設計師本身想要達到的一個方向吧,追求的方向不一樣,它隨之而來的挑戰和困難也就不一樣,這個東西是無法一概而論的。」
NST 視覺 | Via NST
來到本次專題最後一位設計師,與前三位相比,剛剛於上個月成立個人品牌的她算得上是一位「新人」,Yiming,獨立設計師品牌 NST 的創始人之一(照片左邊位置),在早前的一份工作中,我們曾一起共事。大學預科就讀於中央聖馬丁,其後前往威斯敏斯特大學時裝設計專業深造,素有「朋克教母」之稱的傳奇設計師 Vivienne Westwood 即出自這所院校。
如前文所提到的,倫敦時裝教育對於個體獨立性的發掘一直以來都是其最為人稱道的特質,而 Yiming 於威斯敏斯特大學時裝設計專業的學習經歷也給予了她別樣的感悟。
「對於我而言最大的感受除了對於自身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作能力多重的開發以外,就是讓我近距離感受和接觸到了一些世界一流品牌和業內頂級設計師。威斯敏斯特大學擁有眾多的業內資源和學習體驗,只要你足夠優秀就可以爭取到去 Burberry 等品牌看秀,各大品牌招聘實習生的面試機會如 Celine、Tomford、Margiela、McQueen 等。Sarah Mower(英國時裝協會的重要成員)也會經常來學校參觀,以及業內重要人物的面對面交流,種種的這些體驗都是工作後難以得到的機會。」這是 Yiming 自己的切身體會。
Yiming 威斯敏斯特時期作品 | Via NST
在結束威斯敏斯特大學的專業學習後,Yiming 選擇回國發展,先後加入了一間工作室和一家上市企業擔任設計師的工作,她直言這讓自己意識到了進入社會與在校期間有多麼不一樣,而在這個過程中,Yiming 也逐漸意識到了變化,它體現在原本是因為自身對設計的熱愛選擇投身這一行業,轉化為了需要通過工作求得生存的本能。一次偶然為之的事件促使她停下來思考未來的方向。
「具體是有一天我朋友來家里,在聊天的時候他突然看到了我為前公司做的設計,他完全不知道是我的就直接喊出來:好醜啊,誰做的啊?我當時有種如夢初醒的感覺,我之前會無意識地不去看不去想為公司做的東西,那一下子真有種被放到陽光底下的感覺,我就想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Yiming 大學時期作品展示 | Via NST
與專題中另外三個設計師品牌相比,Yiming 與夥伴共同建立的 NST 可謂是最為新銳,同時也最為稚嫩的存在。無論是 OUDE WAAG、GARÇON BY GÇOGCN 還是 DANSHAN,品牌當下所處的階段和設計師陳述的語境已然不是初創時期的直接感受,它更像是一種回顧,一種追本溯源的過程,而 Yiming 與 NST 品牌則是真切的處在起步階段,這樣的差異化對比使得我們能夠更加客觀地看待本篇文章的主題。海外時裝院校歸國的設計師創立個人品牌是否會更加順利,Yiming 自己會有這樣的感覺嗎?而現實的情況又是什麼樣的。
「這種認知我深有體會,在之前上市公司剛剛任職的時候,同事就很好奇地問我為什麼留學回來要來這種公司做設計師,說實話我也很尷尬,事情不像其他人所想的那麼簡單,我們回國了一樣要面對生存的問題,一開始我心里也會有僥幸心理覺得有這樣的背景應該會對我有所幫助,然而事實是我所學到的在國內並不那麼適用。」
「眼下國內市場有著自身獨特的定位以及考量,對於海歸這個群體更多的認識可能是眼高手低或者不了解國內市場。回到國內對我來說是重新開始,我很珍惜在國外學到的所有東西,同時也更加要思索什麼才是國內環境真正需要和接受的,我對國內市場的了解完全不如在國內的設計師,海歸的這個背景只有在我所從事的事業達到一定層級或許才能體現出來,在起始線上其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順利。」
NST Studio | Via NST
作為一個嶄新面孔,Yiming 也談到了品牌實際遇到的挑戰,在籌備的過程中,她與合作夥伴都對品牌和自身有著清楚的認知,可以說對遇到的困難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一方面是資金,新品牌在前期會有需要很多資金投入到公關和品牌形象這方面,或者是有穩定牢固的供應鏈可以從線上做起。但是我倆一無所有,一起湊錢做了批衣服,所幸有周圍朋友的幫忙以及自發的去談買手店,有了一些管道在售賣,我感到很慶幸,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我想看到自己的想法直接投入市場會是怎麼樣的結果。我們當前的目標很簡單,做好產品打好供應鏈基礎,目前困難主要還是集中在沒有好的平台和機構我們可以尋求幫助和建議。」
NST Studio | Via NST
而值得慶幸的是,Yiming 與夥伴的設計功底以及 NST 的美學理念幫助品牌取得了一些關注和扶持,加之業界對於中國設計更加包容、認可的環境,這是 Yiming 在初創時期真切體會到變化的方面。
「我非常高興國內對於本土設計師更加認同的現象,比如與我們合作的連鎖買手店 Any shop style 是專注於國內設計師品牌的,給了我們很多幫助,畢竟對於 NST 這樣初始的品牌來說更加需要這類的平台支持,而他們的顧客群也非常穩定和忠誠。通過和很多買手店交談,他們越來越傾向於采買國內設計師品牌,這種傾向也毫無疑問是來自於顧客群的傾向變化。」
NST 視覺 | Via NST
在畢業回國一年多的時間里,Yiming 先後通過不同的平台多少接觸到了一些國內市場以及消費者群體,在她的理解中,市場與設計,這二者間是一個怎樣的關係。
「個人認為市場是會影響到創意產業的,服裝雖然經常是作為一種載體形式出現,但它最終是服務於人的,它還是一種商品,作為背後的設計師,除了推出創新的想法引起消費群體的再次思考以外,如何更好地捕捉和認識到消費群體生活方式和想法的改變也很重要。這種微妙的關係是在相互影響的,特別是現在創意者和消費人群之間的界限越來越少,在直面消費者市場的情況下,作為設計師如何產生更加獨特的想法,再把這種認識下開發的產品推向市場,影響於我的受眾群,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方面。」
在當下,創立品牌的門檻或許已經沒有那麼高了,更加具有挑戰的部分是在建立品牌之後,而 NST 無疑正處在這一時期,大環境的助力也許能夠減免掉一些壓力,但需要面對的現實仍然很嚴峻,Yiming 坦誠地談到,處在這種相對開放的創業環境下,每天都有新的品牌誕生,同時更多的品牌在消亡,生存下來會成為主要任務。
生存下去,是一個再基礎不過的需求,卻也是在品牌初創期最為現實的。需要特別提到的一點,在這四位受訪的設計師及其代表的品牌中,Yiming 與 NST 是資歷較為淺薄的,可 Yiming 在和我們聊到關於挑戰和困難的話題時,並沒有將視角僅僅限於當前,並沒有僅僅關注於如何生存下去這一個似乎最為迫切的需求。資歷是一個較為硬性的東西,需要時間、閱歷的堆疊來完成進化,而獨立性的思考與眼界卻是與此無礙的,從 Yiming 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代創意人才如何以自身的角度出發,表達對於行業及未來的審慎思索。
「要在行內占有一席之地意味著我們更應該從長遠考慮自身,以及這個行業對本土到國際的影響。服裝產業作為加劇環境污染的主要產業之一,會成為我們這一代年輕設計師需要考慮的一個大方面。單純宣揚創意不會讓我們的品牌在環保的大趨勢中存活,通過產品讓消費者改觀更需要我們自身的身體力行。而獨立設計師宣揚的除了設計本身之外,也更需要輸出我們這一代對於未來的憂慮和看法。」
NST 視覺 | Via NST
撰文至此,四位設計師的專訪正式結束,兩個男裝品牌,兩個女裝品牌,在編輯的過程中,我盡量做到刪減和提煉,篇幅仍然有些冗長。因為在某些話題的回答上,想盡可能完整地展現設計師的理解,這既是對受訪者的尊重,也是希望中國獨立設計師的聲音能夠被更多的人所聽到。
在此次專題的內容中,我們多次提及這樣一個略顯刻板的認知:海歸設計師做品牌會相對更為順利一些。固然,在擁有一些特定因素的前提下(諸如接受採訪的設計師均來自海外時裝名校),這樣的經歷背景或許會造就一種起點很高的設定,以至於人們會潛移默化地形成一種判斷。然而在四位設計師的敘述中,從她/他們的親身經歷中,我們得以知悉實際的情況。
海外院校就讀的經歷饋贈給設計師的不僅是單單一紙光鮮的履歷,它可以是獨立思考與學習的能力,可以是一種方法以及對待行業的態度,可以是接觸到更為頂尖的資源等等,而這一切的所得並不會實際幫助設計師在品牌初創時期得到更多的資金、收獲更多的便捷,就如同尹經緯所言,「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我們將推演出的這一結論再做一個延伸,著眼於當下中國獨立設計的現狀-受眾認可逐步提升、行業趨勢一致推動、市場反響日益增進,而形成這樣一個良性遞進過程的緣由,也並非取決於上述所指的任何一方。它是中國獨立設計師群體堅持輸出優質創意,以及高完成度作品應有的回報,它是每一個日日夜夜,設計師伏案疾書為了突破上一季系列所做出努力的,值得的回報。
一個品牌成功與否不取決出身,一個群體是否崛起亦無關趨勢。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中國獨立設計毫無疑問正處在一個從未有過的機遇期,它的確擁有著無限的可能性,正等待著設計師以及行業更深入地去挖掘、去探索。而與此同時,作為當局者的我們也要客觀正視存在的不足與短板,以更加理性的角度出發,從媒體、品牌、零售、供應鏈等各個層面出發,匯點滴之力,以至最終能夠著眼全球,而對於中國獨立設計師這一群體,我們將投入持續的關注,力求呈現真實、深度的內容,行媒體之責,盡綿薄之力。
WRITERXue
黑五來襲,哪些鞋子可以「撿便宜」?
今年黑五,五折服飾只是一個開始…
實不相瞞,「星箭標」或許才是 Converse 的靈魂所在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