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後半句更紮心,道出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孝」是大陸傳統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部分,清朝文學作品《圍爐夜話》中提到「百善孝為先」,一時間成為大家的「孝」的行為準則。在中國歷史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孝順」都是一個人品行如何的衡量標尺,在科舉制之前就有「孝廉」的制度。

哪怕是後來的九品中正制中,依然將篩選人員是否孝順父母放在了關鍵位置,農村有一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只是前半句下半句更加現實,對於已經成家立業的男人不妨引以為戒。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後半句更紮心,道出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歷史 第1張

久病床前無孝子

「久病床前無孝子」是千百年來古人對社會現象的一個總結,關於其具體的歷史起源無從考證。從句子的表面含義來看,父母重病臥床的時間太長之後,哪怕再孝順的子女都會厭煩抱怨,嚴重的時候甚至連人都消失了,作為一個描述客觀現實的道理,幾千年來不可否認的是不管在何時何地,父母對子女的愛往往會超過子女對父母的愛幾倍甚至幾百倍。

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小時候都親身經歷過生病,母親對待自己會夜以繼日的照看,無怨無悔的照料,並且時刻擔心著。想來很多人都看過家庭矛盾,為什麼這麼多人現在明明父母關係不和吵鬧甚至大打出手,但就是沒有離婚,真正的原因就在於為子女著想。為了子女犧牲自己的幸福,在父母之間非常常見。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後半句更紮心,道出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歷史 第2張

待父母老去之後,很多子女的做法卻讓人寒心,在扶養父母這件事上相互推諉,總是找出各種理由開脫。所以說這個世界上終究是「慈母」要多過「孝子」。現代社會大力提倡尊老愛幼,道理說得很寬泛,當真正要從自己開始做起的時候卻會發現很難。古人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當不了解自己時,不妨通過別人來了解自己。

「當久病床前無孝子」也反映了病情的變化,在發病初期一般人家會把病情想像得過於嚴重,因此照顧起來無微不至,然而時間一長,在病情穩定之後,家屬對於病情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心情也就鬆弛下來。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會有些懈怠的地方,從表面上來看似乎是子女的孝心開始下降,其實不然。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後半句更紮心,道出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歷史 第3張

久窮家中無賢妻

依照句子的表面意思來看有兩層含義,一是如果家中貧窮時間過長,可能連老婆都娶不到,別說賢妻了。一般來說,一個家庭的錢財基本上都是由婦女掌握,而若家庭日子過得不怎麼樣非常窮困,那說明家里的妻子不懂得節省錢財,不會理財。在過去賢妻良母是一桿衡量女性成就的標尺,似乎女人天生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輔佐自家男人。

這種完全依附男人的行為在當代也是很常見的現象,若是男人足夠勤勞勇敢,富有擔當精神事業心很重的確可以,但若是男子人窮志短,沒有向上精神,整天無所事事,那麼就算是賢妻良母也遲早會厭倦當下的生活。當然也不乏女強人的存在,二者顛倒過來也並非沒有可能,畢竟現在巾幗不讓須眉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很多女人真的就可以完全的當家作主,成為小家庭中的大家長,一手掌握著家庭的經濟命脈,也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人群。如此看來,這句話放到現代有些許瑕疵,但大體意思卻是正確的。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後半句更紮心,道出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歷史 第4張

最後,農村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九窮家中無賢妻」,就介紹到這里,兩句話都反映了社會現實,古今通用。雖然如今社會發展的很快,在市場經濟體系之下,大家的生活日益富裕,但這種依托於經濟,關乎於道德的客觀現實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對此,不知各位看官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