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她開槍自殺:舉世悲痛,除了日本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36歲的她開槍自殺:舉世悲痛,除了日本 歷史 第1張

南京大屠殺慘案82周年祭

82年來,每年的這一天,南京的道路特別擁擠。

因為有30萬人要回家。

在浩劫中幸存下來的人,垂垂老矣。今年,時間又帶走13位幸存者。

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僅有78人在世

他們還在陸續離去。

這是和平日久的年代,你老是重提戰爭時期的血淚,會被認為破壞氛圍,不合時宜;這是國族崛起的年代,你總是惦記屈辱痛苦的往事,會被當做揭舊傷疤,殘忍自卑……

因此之故,南京大屠殺曾被人為淡忘。

在國內,一些年輕人質疑歷史紀念的意義,嚷著「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

在國際,幾乎人人都知道二戰中猶太人被血洗的歷史,但很少人知道作為同等悲劇的南京大屠殺慘案。

從家國痛史到世界記憶,南京大屠殺被廣泛認知是最近十幾二十年的事。這中間,有一個外柔內剛的女子,值得每個中國人銘記:

張純如

她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讓西方社會仿佛在一夜之間重 新髮現了南京大屠殺,讓這段慘痛的過往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歷史。

沒有她,世界或許不會記住南京大屠殺。

36歲的她開槍自殺:舉世悲痛,除了日本 歷史 第2張

▲張純如和她的書《南京大屠殺》

1

要論關係,張純如和南京大屠殺其實隔得很遠。

她是在美國出生成長的第二代華人。1968年,當她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那場慘案已經過去了30年。

在遙遠的美國,她對於中國的歷史記憶,全部來自父輩、祖輩的講述。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也是如此。

1994年,張純如參觀了在洛杉磯舉辦的一場小眾的南京大屠殺圖片展。

那些被蹂躪後慘遭殺害的女性,扭曲的身體,那些被斬首的男人,刀鋒落下時,頭還沒掉落的瞬間,極大地衝擊了她的內心。

父輩和祖輩講述的遙遠歷史,突然變得如此真實可怕。

更讓她感到真實可怕的是,這段堪比奧斯維辛慘案的歷史,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幾乎是一片空白。

在那一刻,張純如決心寫一本書,告訴全世界,1937年的南京發生了什麼。

當她真正進入這段黑暗歷史的時候,她才慢慢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麼。

36歲的她開槍自殺:舉世悲痛,除了日本 歷史 第3張

▲張純如在檔案館查閱史料

2

張純如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美國的檔案館閱讀史料。

那些史料來自1937年身在南京的美國人的一手記錄,有大學教授的書信、傳教士的日記、新聞記者的報導和圖片等等。它們靜靜地在檔案館里躺了半個世紀,幾乎無人翻閱過。

閱讀那些真相,讓張純如苦痛萬分,經常淚流滿面,有時氣得發抖,有時感到快要窒息。

南京大屠殺的慘絕人寰,使得任何心智健全的人,在面對這段歷史時內心都必須承受極大的壓力。

盡管像是隔了大半個世紀的陳年舊帳,但南京大屠殺史料閱讀起來仍像一部人類酷刑百科全書:

在過去的幾周里,我一直在為生或死的決定而糾結……我之所以這樣做,因為我太軟弱,無法承受未來那些痛苦和煩惱的歲月。每一次呼吸都變得更加困難……就好像正在溺斃於汪洋大海之中。

美國《僑報》在悼念張純如的文章中說:

她想撐起整個的天空,但她的戰場無涯,敵人難數,而她個人的體力精力有限,當到達心理負荷極限時,她犧牲了自己。

天公不語,歷史殘酷。

唯有熱淚奠孤魂。

全文完。感謝閱讀,如果喜歡,記得隨手點個在看以示鼓勵呀~

參考文獻:

張純如:《南京大屠殺》,譚春霞、焦國林譯,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張盈盈:《張純如:無法忘卻歷史的女子》,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楊婷婷:《論張純如<南京大屠殺>人道主義內蘊》,《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楊夏鳴:《傾情註翰墨,筆端揭真相》,《南京史志》,1999年第1期

張憲文編:《南京大屠殺全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36歲的她開槍自殺:舉世悲痛,除了日本 歷史 第4張

▽冷門歷史在喜馬拉雅上線了,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