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這兩天,電視劇《大明風華》遭到了不少「明粉」的攻擊,原因是該劇中的朱元璋造型是這樣子的:
對這張臉,很多人無法接受,認為《大明風華》是在「按照清朝的朱元璋畫像來還原本人形象」,並據此痛罵電視劇胡編亂造。
這個事,從歷史考據的角度來看,劇組其實蠻冤的:
(1)朱元璋的「豬腰子臉畫像」,並不是什麼「清朝的畫像」,更不是清廷為污蔑朱元璋而作,而是明朝即已存在。這是一個基本的歷史常識。
(2)朱元璋那英氣逼人的標準像,並不是他的真面目。
(3)「豬腰子臉」並非民間對朱元璋的惡意醜化,相反,它是民間畫師根據相士袁忠徹留下的文字記載,做出的一種圖像化還原;而袁忠徹父子,是朱棣最信任的相術師,參與了「朱元璋整容工作」,了解朱元璋父子的真實相貌。
關於上述結論的具體考據過程,可參見下面這篇舊文。
朱元璋的「臉」,是怎麼丟掉的?
文 | 言九林
明清兩代藏於宮內、傳世至今的朱元璋畫像,共計13幅。這些畫像,可區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見圖1)。
圖1:朱元璋傳世的兩種容貌截然不同的畫像
一種是面如滿月、慈眉善目、神態安詳,一盛年,一老年,共計兩幅。另一種,臉長額隆、鼻如蒜頭、下額前突,頗為怪異,即俗謂的「豬腰子臉像」,共計十一幅。
前者當是明代官方確定的「標準像」。後者為何會藏入清宮南熏殿,迄今並無史料可以說明。
那麼,朱元璋究竟是不是豬腰子臉(或謂鞋拔子臉)呢?
「豬腰子臉」並非清朝刻意醜化
坊間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稱朱元璋「豬腰子臉」的歷史形象,是清朝為了抹黑前朝,刻意製造的一種醜化。
這種揣測不成立。「豬腰子臉」畫像,早在明朝就已經出現了。
活躍於明朝嘉靖、萬歷年間的官員張翰,在其《松窗夢語》一書中,記錄了這樣一段親身經歷:
「餘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二祖禦容。太祖之容,眉秀目巨,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之像大不類。相傳圖太祖像時殺數人,後一人得免,意者民間所傳即後一人像,未可知也。」
張翰在武英殿所見朱元璋畫像,「眉秀目巨,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顯然指的是上文提及的官方標準像。「與民間所傳之像大不類」一句,則透露類似「豬腰子臉」的怪異畫像,當時已在民間流傳。
活躍於明朝萬歷年間的另一位官員范守己,在其《曲洧新聞》一書中,也記錄了相似的親身經歷:
「在武英殿見太祖真容有二:壯年者,黑須,長寸餘,面微長而豐,色甚皙,眉目有異。暮年者,須鬢若銀,面益豐而圓矣,色更皙。乃知外間所傳龍頷虯須,面有瘢志者妄也。」
也就是說,明朝嘉靖、萬歷年間,武英殿里供奉的朱元璋標準像有兩幅,一盛年一老年。這兩幅畫像,都流傳到了今天(如圖2)。與張翰一樣,范守己也見過民間流傳的「龍頷虯須,面有瘢志」的另一種朱元璋像。
圖2:朱元璋標準像的盛年版與老年版
活躍於明朝萬歷、天啟年間的官員張萱,在其《疑耀》一書中,也留下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記載:
「先大父令滇時,從黔國邸中摹高皇禦容,龍形虯髯,左臉有十二黑子,其壯甚奇,與世俗所傳相同,似為真矣;及餘直西省,始得內府所藏高、成二祖禦容。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須髯皆如銀絲,可數,不甚修,無所謂龍形虯髯十二黑子也。」
明人稱祖父為「先大父」。也就是說,大約在正德、嘉靖年間,張萱的祖父在雲南黔國公(沐英的後人)府中看到過朱元璋的畫像,「龍形虯髯,左臉有十二黑子」。後來張萱自己得見宮中所藏朱元璋晚年版標準像,發現乃是「美丈夫」,與黔國公府所藏大為不同。
綜上可知,朱元璋的「豬腰子臉」,至晚在明朝中後期已在民間廣為流行。相反,作為官方標準像的「美丈夫」版本,其傳播範圍仍相當有限。
所以,「清朝刻意醜化」之說,是不成立的。
第一次整容,神賜「項上奇骨」
朱元璋的時代,沒有照相技術。要辨別其畫像的真偽,只能依靠文字史料。
明朝官方資料,關於朱元璋的容貌,可見於「孝陵神功聖德碑」。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龍髯長鬱,然項上奇骨隱起至頂,威儀天表,望之如神。」
這段碑文,立於永樂年間,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認證(甚至有可能直接出自朱棣的手筆)。
「龍髯長鬱」,說的是朱元璋兩頰的鬍子長且茂盛;「威儀天表,望之如神」,說的是朱元璋的整體形象端莊威嚴,有如神人。總之,相貌很好,很有氣勢。
比較難以理解的,是「項上奇骨隱起至頂」這個表述。
「項」,是脖子的後部。脖子後面有一塊「奇骨」,沿著後腦向上延伸到頭頂,這個在「官方標準像」中,是表現不出來的,因為這些畫像都是「著冠正面像」,看不到後腦勺。
關於這塊「奇骨」的由來,永樂九年至十六年第三次修纂的《明太祖實錄》,在「吳元年十二月戊申」條下 ,有一番神話式的交代:
「上夢人以璧置於項,既而項肉隱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藥傅之,無驗,後遂成骨,隆然甚異。」
神人在夢中把玉璧放在朱元璋的脖子上,讓朱的脖子鼓了個微痛的包,用藥沒能治好,包最後變成了骨頭。
這種故事,是為政治服務的(朱元璋於次月,即戊申年乙亥日登基稱帝),自然不能當真。朱元璋的後脖子曾經得病,影響到他的後腦輪廓,則應該實有其事。
圖3:孝陵神功聖德碑
第二次整容,加穆穆之容
關於朱元璋標準像的由來,活躍於明朝成化年間的官員陸容,在其《菽園雜記》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高皇嘗集畫工傳寫禦容,多不稱旨。有筆意逼真者,自以為必見賞,及進覽,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於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進,上覽之,甚喜,仍命傳數本以賜諸王,蓋上之意有在,它工不能知也。」
陸容出生時,朱元璋已去世近40年。
朱元璋建都南京,洪武年間受召入宮「寫禦容」的畫師,如趙原、沈希遠、陳遇陳遠兄弟等,多來自江浙。陸容曾官任浙江右參政,其記述大約聞自江浙畫壇。
「筆意逼真」難獲賞識,「稍於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則能得皇帝的歡心,似可說明朱元璋的真實相貌並不出眾,須做一定的「藝術渲染」才能成為「標準像」。
第三次整容,父承子貌
不過,流傳至今的這兩張「朱元璋標準像」,應該成型於朱棣時代。
據清光緒三年刊刻的《鄞縣誌》記載,靖難之變後,曾在洪武年間入宮為朱元璋「寫禦容」的浙江畫師陳遠,曾受召前往北京,憑記憶重繪朱元璋標準像:
「永樂四年,某殿災,失太祖遺像,復召遠繪。遠為追想濡染如生,成祖對之,不覺淚下。」
圖4:清光緒三年《鄞縣誌》卷四十五「陳遠條」,照片引自國家圖書館數字方志
這段清光緒年間的記載,雖去朱元璋、朱棣時代已遠,但據書中註釋,其材料取自《明州畫史》(明州即今寧波一帶),作者邱承嗣,生於明代天啟初年,卒於清代康熙中期。邱撰寫《明州畫史》,除利用《圖繪寶鑒》及郡志外,尚參考了當地諸多家譜,如《陳氏譜》《錢氏譜》等,非是道聽途說之作。
朱棣登基時,朱元璋藏於宮中的標準像已遭毀壞一事,還可見於永樂年間的官修史書《奉天靖難記》,該書竭力渲染朱棣討伐建文帝的「合法性」,對建文帝極盡污蔑之能事。其中一條,就是栽贓建文帝破壞朱元璋標準像:
「(朱允炆)日益驕縱,焚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禦容。」
圖5:王崇武註本《奉天靖難記》封面,194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這種記載,自然是不可信的。建文帝是朱元璋生前親自指定的接班人,焚燒朱元璋標準像,對建文帝而言並無任何好處。
也正是考慮到難以取信後人,晚於《奉天靖難記》成書的另一官修史書《明太祖實錄》(第三版),刪去了「建文帝焚燒朱元璋標準像」這段記載。
但是,在永樂初年,《奉天靖難記》是一部公開刊行的著作,是一次覆蓋全國的政治宣傳。該書既然宣揚建文帝焚毀了朱元璋標準像,自然,朱棣登基後,就「有責任」召人重繪朱元璋的標準像(其實,宣揚朱允炆焚燒朱元璋標準像,目的正在於重繪)。
《奉天靖難記》撰成的時間,上限是永樂二年十二月,下限是永樂四年八月前(見吳德義先生的考據)。《明州畫史》記載,陳遠於永樂四年受召,前往北京,憑記憶重繪朱元璋標準像。
這種時間點上的重疊,自然不是巧合。
但陳遠「追想濡染」出來的朱元璋新標準像,有著新的變化。
前文提到,活躍於明朝嘉靖、萬歷年間的官員張翰,曾得到機會入武英殿瞻仰朱元璋的標準像。他發現,標準像里朱元璋的容貌端莊祥和,與民間流行的「豬腰子臉」大相徑庭。
除此之外,張翰在武英殿,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
「成祖之容大類太祖,但頤間多髯,二縷長垂至腹。」
「大類」是非常像的意思,「頤」即兩腮。
張翰發現,武英殿的標準像里,明成祖朱棣,與明太祖朱元璋,除了鬍子有區別之外,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因為二人的標準像都流傳了下來,可以很直接地檢驗張翰當年的記載是否屬實。如下圖:
圖6:朱元璋、朱棣父子標準像對比圖
盡管一張是正面像,一張是略側臉像,仍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這二人的臉型、眉毛、眼眶、眼睛、鼻子、嘴型、耳朵,近乎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只有鬍子。
父子之間容貌有相似處,是正常的。但撞臉到此種程度,仍屬罕見。
這種撞臉,其實是有意為之。
永樂初年,為了證成自己推翻建文帝奪取帝位的合法性,朱棣對建文帝極盡污蔑之能事,還利用《奉天靖難記》一書,篡改了自己的身世,將母親更改為馬皇后,以取得「嫡子」身份。借相士之言,渲染自己僅就面相而言亦當做天子,也是這場宣傳工作的一部分。
《奉天靖難記》中有如下敘述:
「上(朱棣)容貌奇偉,美髭髯,舉動不凡。有善相者見上,私謂人言:龍顏天表,鳳資日章,重瞳隆準,真太平天子也。」
同期,朱棣命人重修《太祖實錄》,其中出現了「(郭子興)見上狀貌奇偉,異常人」這樣的描述;「孝陵神功聖德碑」里,則出現了「龍髯長鬱」」威儀天表,望之如神」的描述。
這是一番環環相扣的運作:
(1)通過發行《奉天靖難記》一書,朱棣將自己的相貌定位為「奇偉,美髭髯」。
(2)通過修改《太祖實錄》、撰寫「孝陵神功聖德碑」,朱棣將朱元璋的相貌整容為「奇偉」、「龍髯長鬱」。
(3)通過召陳遠等在洪武時代參與過「寫禦容」的舊畫工,來京重繪朱元璋標準像,造成一種朱元璋、朱棣父子容貌極其相似的效果。
通過給朱元璋整容,使其容貌與宣傳語境中的朱棣容貌高度相似,進而證成朱棣擁有帝王之相,是此番運作的核心目的——朱元璋以布衣起兵,其相貌已被「證明」是帝王之相,如果朱棣的相貌,在核心特徵上,與朱元璋高度相似,自然,也就「證明」了朱棣同樣具備帝王之相。
意即:那張「朱元璋標準像」,其實是按照朱棣的標準像整過容的,並非朱元璋的真實相貌。
第四次整容,豬腰子臉橫空出世
目前可見最早記載朱元璋長了一張「豬腰子臉」的材料,是明代著名相士袁忠徹所撰的《古今識鑒》一書。
書中借方士「鐵冠道人」之口,如此描寫朱元璋的相貌:
「明公狀貌非常,龍瞳鳳目,天地相朝,五嶽俱附,日月麗天,輔骨插鬢,聲音洪亮,貴不可言。」
相術里,「天」指天庭,即額頭,「地」指地閣,即下巴。「天地相朝」,意即額頭與下巴同時前凸,形成一種遙遙相對之狀。這種臉,民間俗謂「鞋拔子臉」或「豬腰子臉」。
圖7:《古今識鑒》中對朱元璋容貌的描述
下圖引自袁珙(袁忠徹的父親)所撰《柳莊相法》,紅色方框已標識出天庭、地閣、日角、月角、輔骨的具體位置。對照此圖,當不難理解所謂「日月麗天,輔骨插鬢」是什麼意思。
圖8:《柳莊相法》中所繪相術名詞位置圖
至於「五嶽」,在《柳莊相法》中的具體位置,如下圖:
圖9:《柳莊相法》中所繪五嶽位置圖
所謂「五嶽俱附」,亦即臉上的這五個部位,呈一種向內歸附的態勢,大致相當於俗謂的「臉沒有長開」。
之所以袁忠徹在《古今識鑒》中的這段記載值得重視,是因為他與父親袁珙,曾同時以相術服務於朱棣,深受朱棣的信任。
永樂八年,袁珙去世,朱棣「為之哀悼」,賜鈔六百錠辦理喪事,並命姚廣孝為其撰寫墓志銘。據姚廣孝所寫墓志銘,袁珙在相面時,曾如此描述朱棣的面相:
「龍形而鳳姿,天廣地闊,日麗中天,重瞳龍髯,二肘若肉印之狀,龍行虎步,聲如鐘,實乃蒼生真主,太平天子也。年交四十,髯須長過於臍,即登寶位。」(姚廣孝,《故承直郎太常寺丞柳莊袁先生墓志銘》)
姚廣孝這段記載,與袁忠徹在《古今識鑒》中記述的袁珙相朱棣(見圖10),內容大體相似,惟後者多了一些內容。
其中,最引人注意者,是多出了一項「伏犀灌頂」——前文曾提到,經朱棣認證的「孝陵神功聖德碑」里,關於朱元璋,也有一項是「項上奇骨隱起至頂」(亦被簡化為「奇骨灌頂」)。
這當然不是巧合,而是朱棣在利用袁珙這些相士,刻意將自己與朱元璋的相貌特徵,塑造成一模一樣。
圖10:袁忠徹《古今識鑒》所載袁珙相朱棣
袁忠徹這本《古今識鑒》,刊刻於景泰二年,距離朱元璋去世,已有53年。根據書中序言,有「以遺識者,應有所鑒戒焉」等語,應該是一本私人性質的撰述(有學者稱該書是奉旨撰寫,誤)。
於是,一個有意思的情況出現了:
(1)朱棣時代形成官方文字材料里,朱元璋的面貌的核心特徵,與朱棣是完全一樣的(奇偉、美髭髯、奇骨灌頂),畫像材料(標準照)也證明了這一點。
(2)袁珙、袁忠徹父子作為朱棣最信任的相術師,參與了對朱元璋的整容工作(袁珙相朱棣,是這工作的一部分)。但在袁忠徹所著的非官方資料《古今識鑒》里,朱元璋的形象,並沒有與永樂年間的官方材料保持一致。在這本書里,朱元璋的相貌是「天地相朝」,朱棣的相貌卻是「天廣地闊」。
這種矛盾,只能解釋為:親自參與了針對朱元璋的整容工作的袁忠徹,知道那幅標準照,並非朱元璋的真實相貌。
袁珙、袁忠徹父子籍貫鄞縣,受召北上為朱棣重繪朱元璋標準像的畫師陳遠,也是鄞縣人。陳遠來到北京城時,袁忠徹父子也正以相術服務於朱棣(甚至是直接負責執行對朱元璋的整容工作),他們有機會從陳遠口中獲悉朱元璋的真實相貌。
袁忠徹於1439年退休回鄉,閒居鄞縣二十年,於1451年撰成《古今識鑒》一書。鄉居期間,他也有足夠多的機會,從陳遠的後人口中獲知朱元璋的大致相貌。《古今識鑒》中為朱元璋相面的「鐵冠道人」,恐不過托名而已。
流傳至今的所有南熏殿所藏朱元璋「豬腰子臉」畫像,帶有一種很明顯的共同特徵:服飾全然不合規制、面容畸形到不似人類所應有,比如下面這張。
圖11:臉部畸形到超出正常想像力的朱元璋像
顯然,這些畫像絕非出自曾受召入宮「寫禦容」的畫師如陳遠等人之手——這些人至少不會畫錯服飾的形制——而應該是民間畫師根據民間傳聞所繪。這種民間傳聞,又無疑發端於袁忠徹的《古今識鑒》。
以圖11為例,這位奇醜無比的朱元璋,簡直完全滿足《古今識鑒》里的文字表述:
「龍瞳鳳目(龍瞳圓、鳳目長),天地相朝(額頭與下巴外突),五嶽俱附(全往中間長),日月麗天(麗,附著之意,日角和月角附在天庭上),輔骨插鬢(眉骨及略向上部位的骨頭斜插向上,直入鬢角)。」
簡言之,袁忠徹父子自某些管道(如陳遠等畫師)獲悉了朱元璋的真實相貌,他們先按照相術原理,將該相貌用相術名詞進行一番處理,形成相術語言。某些民間畫師,再依據這些相術語言,一板一眼地繪制朱元璋像。在這一「由畫像(畫師口述)翻譯成相術語言,再由相術語言回譯成畫像」的過程中,朱元璋的臉,很自然地就被整容成一張誇張的「豬腰子臉」,朱元璋也成了一個望之完全不像正常人類的醜八怪。
圖12:這張朱元璋像,完全符合《古今識鑒》的相術語言
經過這般四次整容,朱元璋的真實樣貌,就此消失了。
這四次整容,無論是宣揚神賜「項上奇骨」,還是不喜歡「筆意逼真」要求增加「穆穆之容」,還是按照朱棣的標準像重繪朱元璋的標準像,抑或按照「帝王之姿」的相術文字轉化而成的豬腰子臉,本質上都是權力催生出來的怪胎。
換句話說,朱元璋的「真臉」之所以會失蹤,完全是老朱家自己不想要臉的緣故,朱元璋不想要自己的真臉,朱棣也不想要他爹的真臉。
(完)
參考資料
①金性堯,《明太祖禦容》。收錄於:金性堯,《爐邊話明史》,紫禁城出版社,2011,第25~27頁。
②夏玉潤,《漫談朱元璋畫像之謎》,《紫禁城》2008年第4期。
③謝巍,《中國畫學著作考錄》,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
④吳德義,《<奉天靖難記>》的編撰與歷史書寫》,《江西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
⑤胡丹,《「相人術」與明代前期政治》,《北大史學》,2013;胡丹,《相術、符號與傳播:「朱元璋相貌之謎」的考析與解讀》,《史學月刊》2015年第8期。這兩篇文章提出的「朱棣給朱元璋整容」的觀點給筆者的啟發甚大,特此致謝。不過,這兩篇文章認為朱棣的整容方向,是把朱元璋往醜了整,這是筆者完全不能認同的。該文對《太祖實錄》中的「上狀貌奇偉」之「奇偉」等詞的解釋,筆者亦認為不確,有涵義顛倒之嫌。
相關閱讀
《大誥》里的朱元璋洪武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