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許多人把這句話當成座右銘,提醒自己一定要勤奮,不能因為年輕時的貪玩,荒廢了學業和工作。對於學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用功讀書,每當缺少學習的動力時,往往會以古人為榜樣,拿他們刻苦學習的事跡激勵和鞭策自己。
每個人都有懶惰的一面,如何才能克服讀書的惰性呢?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拿古代名人的經歷,教育學生學習這些人的精神,比如孫敬「頭懸梁」的例子,以及蘇秦「錐刺股」的決心,無時無刻不激勵世人奮發向上。
另外,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也稱得上家喻戶曉,可以說無人不曉,那麼匡衡最終結局如何?老師都不敢告訴你。
匡衡作為古代勵志人物的典型,鑿壁偷光的事跡流傳兩千餘年,還被選入課本。《漢書》中對匡衡有長達數千字的記載,開頭便詳細介紹他的家庭背景:「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
從這兩句話可看出,匡衡祖上世代務農,沒有出現過光宗耀祖的牛人,祖祖輩輩以種地為生。網上曾有一句流行語:「富不過三代,窮卻會延續很多代。」
聽起來很紮心,但反映出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不加倍努力,不僅過不上富裕生活,而且無力改變家族的命運。匡衡出生時,家境貧寒,勉強糊口都很難,少年時期的他,便認清事實,唯有讀書能夠擺脫貧寒的命運。
古代沒有九年義務教育,盡管匡衡非常喜歡讀書,奈何父母沒能力為他提供學習條件。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匡衡為了能有書讀,給自己找了一份兼職,替有錢人幹活,且不要工錢,只求雇主把家中藏書借給他看,雇主欣然答應。
幾年後,匡衡長成大小夥,父母日漸年邁,他就成了頂梁柱,地里的農活基本由匡衡一個人幹。白天忙於農活,根本抽不出時間看書,而匡衡又不服輸,做夢都想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宿命。
於是,他決定晚上少睡覺,從而才能補足白天來不及看書的光陰。想法非常好,卻不太容易做到,因為家里太窮,連買油燈的錢都拿不出來,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想看清書上的字,無異於癡人說夢。
一天夜里,匡衡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發現牆上有一道裂縫,並且從裂縫中看見微弱的光。眾所眾知,古代的牆壁的材質大多都是泥土,時間久了容易產生裂縫。
匡衡相當激動,悄悄地用工具把裂縫挖大一些,如此就能借助鄰居家的燈光讀書,鄰居一直沒有發現。匡衡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燈光,每天都讀書到很晚才入睡。
功夫不負有心人,匡衡的學問進步神速,尤其擅長解讀《詩經》,幾乎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解讀《詩經》方面,匡衡獨樹一幟,逐漸小有名氣。後來,匡衡通過朝廷的考核,當上太原郡的文學卒史,雖然官職不高,但總算踏進仕途的大門。
酒香不怕巷子深,擁有一技之長的匡衡,名氣越來越大,不少比他官大的官員,都對匡衡比較敬重,就連太子劉奭都多次聽過匡衡的美名。公元前49年,劉奭繼承皇位,史稱漢元帝,立即對匡衡提拔重用,僅用了幾年時間,匡衡從原來不起眼的小官,晉升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漢元帝對匡衡寵愛有加,經常聽他解讀《詩經》,又提拔他為禦史大夫,相對於副丞相。又過了幾年,匡衡從禦史大夫,一躍成為文官之首的丞相,且被封為樂安侯。
當年鑿壁偷光的窮小子,徹底改變命運,做到令人羨慕的封侯拜相,並且有了自己的封地:「衡封僮之樂安鄉,鄉本田隄封三千一百頃,南以閩陌為界。」只需要熬到退休,匡衡就能名利雙收,安享晚年,甚至有可能成一代名相。
但是,匡衡被名利遮住雙眼,迷失了自我,貪欲讓他晚節不保。《漢書》:「郡即復以四百頃付樂安國。衡遣從史之憧,收取所還田租谷千餘石入衡家。司隸校尉駿、少府忠行廷尉事劾奏。」
意思是說,匡衡本身有三千多頃封地,他卻不滿足,又利用手中權力占有四百頃土地,被大臣聯名彈劾。根據漢代律法:「贓在十金以上,即犯重罪。」四百頃土地的收入,遠遠超過十金,本應該嚴懲不貸,但皇帝於心不忍。
況且匡衡位極人臣,最後匡衡從丞相被一擼到底,成了普通百姓,灰溜溜回到故鄉,幾年後病死家中。怪不得以前老師只講匡衡鑿壁偷光的刻苦精神,卻絕口不提他後來的事跡和最終結局,原來是因為匡衡忘記初心,變成了有污點的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