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幾乎無人不對他豎起大拇指,從一介布衣,登頂帝王寶座,堪稱人中龍鳳,其經歷之傳奇,閱歷之豐富,鮮有人能跟他相提並論。作為一代傳奇帝王,有人稱朱元璋是出生最低、得天下最正的皇帝。但是,無論一個人多麼優秀,能力有多強,僅憑一己之力打江山,無異於癡人說夢,肯定有猛將相助。
明朝幾十位開國將領,都是歷經戰火磨練,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立下無數戰功,精英中的精英,其中徐達和常遇春最為知名。兩人性格不同,打仗手法也不一樣,但本領都很大,全軍將士無不打心底佩服,成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封賞功臣時,徐達排在第一位,封魏國公,死後追封中山王,可謂實至名歸,沒有人提出抗告。
徐達劇照
朱元璋對徐達的能力和人品非常認可,曾稱讚道:「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徐達被列為第一功臣,挑不出任何毛病,緊隨其後的是常遇春。常遇春,號稱「常十萬」,個人武力和統兵才能都很強,打過許多硬仗,隻可惜英年早逝。
常遇春的人生也比較精彩,早年為了生存,竟然去當了盜匪,靠打家劫舍為業。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常遇春及時醒悟,後來投靠在朱元璋麾下。朱元璋對他的評價極高:「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其實,朱元璋身邊最能打的將領,不是徐達,也不是常遇春,此人名叫邵榮。
朱元璋劇照
翻閱明代史書,對邵榮的記載少之又少,更別提給他傳記。既然邵榮如此優秀,軍事才能勝過徐達、常遇春,為何史書不敢記載呢?原來,他是被朱元璋下令正法的,而且罪名為謀反,否則以他的本領和功績,恐怕徐達的第一功臣之位要讓出來。並非誇大其詞,朱元璋親口說過,邵榮比徐、常二人要厲害。
《明史·常遇春傳》中,出現過邵榮的介紹,內容如下:「太祖所任將帥最著者,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遇春為三,而榮尤宿將善戰。」此處的「榮」,指的就是邵榮。當時朱元璋麾下已有大批武將,他最欣賞三個人,常遇春排第三,徐達屈居第二,邵榮才是最牛的那個。
常遇春配圖
邵榮的平生經歷,在《明史》中隻字未提,顯然不太正常,只有一種可能,當時的史官不敢記載關於邵榮的事跡。在《國榷》這本書裡,查到些許有關邵榮的資料。邵榮早年追隨郭子興,資格或許比朱元璋還老,後來朱元璋娶了馬氏,成為郭子興的半子快婿,職位也越來越高。
小明王韓林兒建立政權,國號為「宋」,不久後郭子興去世,兒子郭天敘接任元帥,張天祐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按照官職來看,朱元璋位列第三。次年四月,邵榮被任命為同僉,其地位與朱元璋旗鼓相當,兩人都是小明王的臣子,或許表面上相處融洽,其實邵榮心裡肯定不服氣。
朱元璋劇照
再後來,張天祐和郭天敘戰死,朱元璋成了元帥,手握實權,邵榮也從同級大臣,變成朱元璋的下屬,就連小明王也只是名義上的老大。從同級變成下級,邵榮心裡肯定很不爽,難免對別人訴說怨言,《資治通鑒》記載:「榮粗勇善戰,與吳國公同起兵濠州,公待之甚厚。自平處州還,遂驕蹇有覬覦心,常憤憤出怨言。」
古人雲:禍從口出!這句話一點都不假。邵榮得知有人要把他的怨言告訴朱元璋,心裡害怕極了,決定鋌而走險,聯合參政趙繼祖準備兵變:「部將有欲告之者,榮不自安,與繼祖謀俟間作亂。」此事被朱元璋提前知道,以喝酒的名義把邵榮和趙繼祖請來,隨後將二人軟禁。
邵榮配圖
朱元璋沒有立馬正法邵榮,畢竟邵榮能力出色,殺了太可惜,甚至打算放了他,並詢問群臣的意見。常遇春進言:「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義不與共生。」就這樣,朱元璋含淚正法邵榮。史書雲:「太祖乃飲榮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愛重遇春。」邵榮死了,第一猛將的位置自然屬於徐達,常遇春成為第二。
有人認為,邵榮之死,怪不得別人,純屬自作自受,其實沒那麼簡單,為何這樣說呢?郭子興還有一個兒子,名叫郭天爵,之前被朱元璋下令正法,罪名也是意圖謀反。而以前那些郭子興手下的元老,大多都是戰死沙場,唯獨邵榮和趙繼祖活著,而且位高權重。徐達、常遇春等人,雖然能力較強,官職也不低,但他們都是朱元璋的嫡系。
朱元璋劇照
邵榮和趙繼祖或許猜到,即使腳踏實地跟著朱元璋工作,一旦平定天下,失去了利用價值,兔死狗烹的悲劇會輪到他們頭上。恐懼和不甘心交織在一起,只好拼死賭一把,結果賭輸了,且輸得很慘。大膽假設一下,如果邵榮不謀反,活到六年後朱元璋稱帝,他的下場未必會好,只不過是多活了幾年。所以,史書故意忽略邵榮的事跡,隻提到他謀反被殺,不是因為他不重要,而是礙於皇帝的顏面,不敢過多記載。
參考文獻:《明史》《資治通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