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疫情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相信未來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深度 | 疫情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相信未來嗎? 家居 第1張

深度 | 疫情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相信未來嗎? 家居 第2張

當危機來臨,創意迎來了最被需要的時期。在最艱難的時候,創意就是解藥

作者 | Drizzie

深度 | 疫情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相信未來嗎? 家居 第3張

年輕設計師品牌或許是時尚行業最最薄弱的環節。

當奢侈品巨頭和大型時尚零售商也在這場危機中顯得力不從心時,時尚行業的未來引發了人們深深擔憂。擁有話語權和資本的行業強者尚且如此,那些根基不穩的年輕設計師品牌尷尬局面更令人不安,他們的掙紮很少被人們看見。

值得關註的是,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昨日發布聲明宣布,原定於6月5日舉辦的第七屆LVMH Prize青年設計師大獎決賽將取消,30萬歐元的獎金將會平分給入圍決賽的8位設計師,此前設立的Karl Lagerfeld大獎獎金將被用於設立專項基金,以資助此前六年歷屆大獎中獲勝的年輕設計師品牌。

深度 | 疫情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相信未來嗎? 家居 第4張

圖為LVMH Prize 2020年8位決賽入圍者

今年大獎決賽的8位入圍者分別是Ahluwalia、Casablanca、Chopova Lowena、Nicholas Daley、Peter Do、Sindiso Khumalo、Supriya Lele和Tomo Koizumi。兩位中國設計師Samuel Gui Yang和Yuhan Wang此前止步半決賽。

七年來,LVMH Prize青年設計師大獎已成為業界最受關註的年度活動。不同於ANDAM Grand Prize、Woolmark Prize、Hyeres Festival Grand Prize等機構類行業獎項,LVMH Prize青年設計師大獎不僅意味著可觀的獎金和媒體曝光,更重要的是提供來自奢侈品行業巨頭的背書,在設計師品牌與商業品牌之間建立對話機制。

尤其是對於已經建立了一定根基的品牌,該獎項能夠幫助其快速發展壯大。例如設計師品牌Marine Serre在2017年獲獎後迅速將團隊成員從3人快速擴展到16人,與該品牌簽約的買手店數量成長了3倍至70家店鋪,三年來已經成為規模可觀的設計師品牌。

2015年獲得Special Jury獎項的Jacquemus去年銷售額大約已達到2300萬歐元至2500萬歐元。今年LVMH Prize最受看好的冠軍人選Peter Do作為曾經的Phoebe Philo門徒,已經建立了相對穩固的品牌根基,擁有一批忠實消費者。

2020年LVMH Prize決賽的取消令一些人對Peter Do感到惋惜。不過相較於個別品牌的前途,時尚行業當前最緊要的任務還是讓更多設計師品牌「活下去」。蔓延全球的疫情危機對設計師品牌的生產、供應鏈、發布新系列、銷售等各個環節造成了全方位的影響。

上個月,美國設計師協會CFDA已經與Vogue為美國時尚界發起新冠肺炎救助基金「 A Common Thread」,將為受到此次疫情影響的美國時尚界人士提供支持。這已不是CFDA與Vogue首次在危難時期攜手合作,在上世紀90年代雙方還曾發起籌款活動以抗擊愛滋病毒,後在911事件後正式成立時尚基金會,旨在支持美國年輕時裝設計師。

LVMH、CFDA和Vogue等行業領軍者對遭受經營性危機的設計師品牌伸出援手無疑能夠即時緩解現金流吃緊等直接影響。但是危機對於這群最具創意頭腦、敏感而具前瞻性的人才帶來的精神危機同樣不可小覷。

從Balenciaga末世風格廣告大片,到Marine Serre和Craig Green等設計師的近期設計,疫情之前的時尚行業已彌漫著一股疏離的末世情懷。而在此次疫情之後,這種絕望情緒繼續發酵,進而產生對時尚產業社會價值的質疑。

深度 | 疫情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相信未來嗎? 家居 第5張

Balenciaga 2020秋冬系列呈現了末日景象

一些品牌如Christian Siriano、Eileen Fisher和Brandon Maxwell曾在疫情爆發後提出利用工作室制造口罩。不過這一過程中他們也面臨重重困難。即使能夠獲得正確的材料,設計師團隊在沒有政府或大型機構支持和監督的前提下,無法為醫院提供專業醫用口罩。大部分歐美設計師品牌生產嚴重依賴海外,更加無法參與到抗擊危機的價值貢獻中。這令一些設計師對自身職業產生質疑,認為設計師群體消耗的資源和提供的社會價值似乎並不對等。

當世界上有人正在經歷生離死別時,消費時尚令一些人感到羞愧。有人甚至開始反思,危機時期穿得太時尚是否是一種過錯。

昨日晚間,義大利奢侈品牌Prada正式在Instagram上啟動「Possible Conversations」對談系列,首期直播便探討了「危機時期的時尚」(Fashion in Times of Crisis)。Google Arts & Culture Residency藝術總監Pamela Golbin和《AnOther Magazine》時裝專題總監、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家Alexander Fury也就「危機時期穿得時尚是否是一種過錯」進行了討論。

深度 | 疫情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相信未來嗎? 家居 第6張

Prada日前啟動「Possible Conversations」對談系列,於每周二在Instagram進行直播

Pamela Golbin表示,時尚是一個3萬億美元規模的產業,它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經濟價值,同時還不斷貢獻創意的解決方案。回顧兩次世界大戰和1997年金融風暴,危機都激發了創新。例如一戰令婦女擁有工作的機會,二戰時期由於政府對面料的限制,時尚雜誌教女性用丈夫的衣服進行改造,1997年金融風暴也伴隨著Martin Margiela等設計師的黃金時代。

她認為,在此次疫情中,設計師教消費者用衣服改造非醫用口罩,與二戰時改造衣服形成了遙遠的共識。但是當前的危機又與以往的任何危機不相同,它觸及了時尚產業價值系統的方方面面,必然會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舉措。

Alexander Fury認為,危機實際上反而能夠激發一些設計師,例如Mary Katrantzou、Peter Pilotto、Jonathan Anderson等如今頗有實力的設計師都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創立了品牌。這些設計師做了看似與當時市場環境「各走各路」的事情,並且帶領時裝界從對廓形的關註轉移到了材質面料上。

事實上,設計師品牌在危機時期依然有充足的發揮餘地,並不一定大費周章,用自身不擅長的供應鏈制造口罩,而是創造新的趨勢,以及為品牌「信徒」提供感情價值、建立深度聯繫

Marine Serre不僅頗具前瞻性地從去年就開始推出口罩產品,還在疫情之間在Instagram帳號發布了一組模特身穿標誌性新月緊身衣做瑜伽的插畫,以此鼓勵人們居家隔離期間保持運動。品牌還與舞者Nick Coutsier合作進行舞蹈直播,實現更緊密的消費者互動。

深度 | 疫情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相信未來嗎? 家居 第7張

Marine Serre在Instagram推出了一系列疫情相幹的社交媒體互動舉措

一些設計師和品牌已經開始根據口罩進行創作。市場研究公司NPD Group首席行業分析師Marshal Cohen認為,這是口罩可以從專用產品轉向主流配飾的時代。Billie Eilish也在格萊美大獎上戴上了由Gucci定制的口罩,為更多人帶來啟發。紐約設計師品牌Collina Strada給每一個官網下單的消費者贈送由多餘面料制作的口罩,體現了可持續時尚的思考。

這同時也是對設計師對傳統時尚慣例進行重新反思的最佳時機。眼下中國設計師已經率先邁出了一步,他們相較於歐美設計師背靠著更加發達的數字化環境。

今日,XCOMMONS諸色會和設計師平臺ICY聯合XU ZHI、ANDREA JIAPEI LI與RODERIC WONG三個中國獨立設計師推出「PARALLEL REALITY · 平行現實 共創未知」的沉浸式數字時裝發布項目。項目將位於上海的實體場地「上⽣新所」的物理空間數字化,由當代視覺藝術家舒善藝與創意團隊IC-United通過電腦動畫技術建立了一個超現實的賽博空間。

深度 | 疫情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相信未來嗎? 家居 第8張

「PARALLEL REALITY · 平行現實 共創未知」的沉浸式數字時裝發布項目

雖然是疫情期間的應變之舉,但是該項目依然呈現令人意外的完整度,帶來並不遜色於實體時裝秀的體驗,獲得了眾多業界人士的認可。據XCOMMONS提供的數據,截至下午四點,該數字項目獲得了超過329萬拜訪量。

中國設計師和行業組織與平臺對於數字化的出色理解和執行力毫無疑問為行業帶回了信心。XU ZHI設計師陳序之向微信公眾號LADYMAX表示,數字化項目相較以往帶來了更大的傳播範圍,這更符合當前的社交媒體時代,不僅僅是疫情特殊時期的需求。

在數字化的加持下,時尚行業的展示形式充滿了可能性和靈活性。曾與adidas合作的設計師Daniela Cathari在Instagram直播對談中談及了她對未來展示形式的設想,那就是並不一定遵循一年兩季的節奏,某些時候可能會選擇數字發布,另一些時候也會舉行實體活動,不過能夠建立感情聯繫的實體活動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四處彌漫的末世情緒中,時裝設計師可能是最有可能振奮人心的創作者,因為時尚兼具創意與功能的特殊屬性,使它比藝術離日常生活更近,也離人群更近,更能夠在危機之中展現韌性。

當我們回想疫情之前的那段平坦時期,人們實際上隻感到時尚業的貧乏無趣和創意枯竭,反而當危機來臨,創意迎來了最被需要的時期。在最艱難的時候,創意就是解藥。

Pamela Golbin在昨晚的直播對談中提出一個重要觀點——「相信未來」(Trust the future)。事實上,時尚行業已經將未來將走向何方提上了討論日程。為探討疫情時期行業做出的努力和時尚未來的走向,Vogue將與Vogue Global Network、Vogue Runway合作,從明天開始推出雜誌有史以來第一場全球會議,為期四天的會議將在Zoom平臺長進行。

Vogue美國版主編Anna Wintour表示,「時尚總是被人們批評太精英主義。但其實我們很清楚,這個行業和社群關乎我們所有人,它是由數百萬人組成。」

作為這個系統的關鍵一環,年輕設計師沒有理由不相信時尚的未來。

點擊閱讀原文搜索你感興趣的品牌

獨家 & 深度

深度 | Givenchy向左,Dior向右每個創意總監都有三年機會打造爆款

深度 | 疫情暴露了哪些時尚行業長期存在的短板?危機似乎只是加速了腐朽的坍塌,讓未來的路更清晰了起來

評論 | 時尚界沒有準備好迎接「末日適應一個不以瘋狂節奏和貪婪銷售增長為前提的反烏托邦新現實

深度 | 時尚行業變壞了嗎?當整個行業急躁地追求回報,將創意逼至角落時,精明的消費者也將不再為時尚而興奮

深度 | Chanel嗅到了什麼?世界越是不穩定,人們越是渴望抓住未來

深度 | 除了賣貨,奢侈品牌還能做些什麼?短短兩個月時間,奢侈品消費已經跟以前不同了

你離洞察時尚的距離只差一個APP

深度 | 疫情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相信未來嗎? 家居 第9張

長按QRCode免費下載

深度 | 疫情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相信未來嗎? 家居 第10張

點擊閱讀原文搜索你感興趣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