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1張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2張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3張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字數:字數2950,閱讀時間:約7分鐘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4張

歷史提問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答:在民國袁世凱「洪憲帝制」的全程醜劇裡,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就任大總統」的一幕,算是個有些滑稽的句號。

「中華民國大總統」這個誘人的蛋糕,沒落在袁世凱的「寶貝兒子」袁克定手裡,也沒叫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實力派」吃著,為何卻叫當年「被武昌革命黨拿槍押著鬧革命」的「副總統」黎元洪撿了現成?流傳甚廣的一個說法是,袁世凱臨終前,把「繼承人」的名字寫在「嘉禾金簡」上,然後把「嘉禾金簡」藏在中南海萬字廊裡。「袁大總統」蹬腿咽氣後,段祺瑞等人打開一瞧,「金簡」上第一個人就是「黎元洪」。那沒話說,就他了。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5張

但事實是,不管有沒有這傳說中的「嘉禾金簡」,更不管「袁大總統」心目中的「繼承人」到底是誰,1916年6月6日袁世凱一命嗚呼後,北洋政府「大總統」這個寶座,也只能交給黎元洪。首先一個原因是:這是當時各方勢力妥協的產物。

其實,早在袁世凱垂死掙紮時,反對袁世凱的護國軍們,就打出了「請黎副總統(黎元洪)遵照約法,代行總統職權」的燈號。焦頭爛額的袁世凱,當時也沒了脾氣。臨終前的袁世凱,還曾對著徐世昌段祺瑞嘆息:「總統應該是黎宋卿(黎元洪)的,我就是好了,也準備回彰德啦」。

而待到袁世凱一命嗚呼後,以當時《臨時約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副總統代行其職權」是合理合法的事情。所以除了「副總統」黎元洪外,任何人接任這「大總統」職務。法理上都是違法。而以「實力」論,雖說袁世凱死後,皖系軍閥段祺瑞實力暴漲,但北洋派系內部,還有馮國璋等人虎視眈眈。倘若段祺瑞真一屁股坐上總統交椅?勢必引發新內鬥。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6張

「外國人」的態度也很關鍵:在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代裡,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成一鍋粥的年月,西方列強最擔心的,就是自家在華利益受損。而這位雖然一直掛著「副總統」名號,卻長期躲貓貓的黎元洪,也就對了列強的胃口。袁世凱去世當天,英法俄比意日六國公使就火速拜會段祺瑞,聲稱要給黎元洪「道義上的支持」。「洋大人」都發了話,這事兒,自然就落錘了。

於是,1916年6月6日,北洋政府就正式發布文告,表示依照《臨時約法》,「以副總統黎元洪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得知這「喜訊」的黎元洪呢?非但沒有高興,反而當天就嚇得不輕。6月6日晚上就派人找段祺瑞打探虛實,隻「打探」來段祺瑞冷冷一句:「我既然請副總統(黎元洪)出來,這就是我的事了,他(黎元洪)不要管。」

這意思也很明白,捧你做大總統,就是讓你做傀儡的,識相點。

而這,也恰恰是「傳位」給黎元洪的第二個原因:此時的北洋政府,正是內憂外患的爛攤子,就需要「黎大總統」這麼個「傀儡」來扛鍋。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7張

雖然今人說起袁世凱,常津津樂道其「治國能力」,但不爭的事實是,袁世凱撒手人寰時的中國,正被他「治」得千瘡百孔。且不說各懷鬼胎的南北軍閥們,就說傳說中「繁榮」的民國經濟。

袁世凱擔任「大總統」的四年裡,中國的工業職工人數縮減五萬多人,農戶減少130多萬戶,荒地面積增加三千多萬畝。農村反抗運動此起彼伏。北洋政府更是債臺高築,單1916年這一年,就欠了一億七萬多萬英鎊的「外債」。這筆「欠債」裡的每一鎊錢,都附加著兇殘的政治經濟條件,方便列強繼續宰割中國。

這麼一個負債累累,工農業生產近乎癱瘓的中華民國,才是袁世凱真實的「治國業績」。如此爛攤,想法子穩定都不容易。可眾所周知,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軍閥們,此時也正欲甩開膀子「幹大事」。樁樁件件都是繼續糟蹋民力。「大事」要幹,「黑鍋」也得有人背。這手裡沒兵的黎元洪,可不就是最合適?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8張

所以,黎元洪擔任「大總統」後,段祺瑞也就順理成章,做了「國務總理」。為防黎元洪插手,段祺瑞還炮制了《權限節略》,規定「選定內閣閣員為總理專責」,輕松就操縱了人事大權。發展到不久之後,段祺瑞大權在握,連段祺瑞身邊的親信們,平時也對黎元洪吆五喝六。一次黎元洪試探問了下「任命的都是什麼人?」段祺瑞的「弟子」徐樹錚就不客氣一句:「隻在這裡蓋章好了,管他任命什麼人?」差點把黎元洪氣吐血。

在黎元洪第一次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年月裡,他的角色,就跟個「隻在這裡蓋章」的圖章差不離。

但最重要的一條原因是,這位被段祺瑞拿來「當圖章」的黎元洪「黎大總統」,並不是一個簡單角色。

說起黎元洪,現代人常津津樂道他1911「被人押著幹革命」的醜態,但此人絕非酒囊飯袋。作為晚清天津水師學堂的高材生,他年輕時就在甲午海戰裡死裡逃生,後來追隨張之洞練「新軍」,別看官職只是「協統」(旅長),但湖北新軍的練兵教材,清一色都是他編輯的,等於是晚清湖北新軍的「教父」。所以辛亥革命的那個夜晚,革命軍會「相中」他,後來袁世凱大權在握後,也趕緊把他從湖北「請」到北京,「架空」成了副總統。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9張

但要論此人最厲害之處,倒還不是統兵打仗,而是眼光。

從晚清到民國,看似「窩囊」的黎元洪,「風向」卻把握得極精準。袁世凱當權時,他也亦步亦趨,甘心做個沒權的副總統。但袁世凱「放飛自我」,撒歡了要稱帝時,平日被叫做「黎菩薩」的黎元洪,卻秒變怒目金剛。「稱帝」他反對,袁世凱封他的「武義親王」,他咬牙不接受:「再逼我,我就一頭撞死」。幾次中國近代史的關鍵節點上,他可稱大節不虧。

而坐在「大總統」位置上,明白自己身份的黎元洪,雖說與段祺瑞也更加水火不容,但「小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既然抓不了權,那就「抓錢」嘛。以《馮玉祥回憶錄》裡記載,第一次擔任「大總統」時,黎元洪就熱衷於股票鹽票等投資生意,單這幾項,就「每月進個十萬八萬」。就這他還嫌賺的少,感慨「總統真不是人當的。」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10張

其實,比起有名無實的權位來,黎元洪的「生意頭腦」,才叫真強。早在晚清年間做「協統」時,他就在湖北武昌等地買田置地,被袁世凱「請」到北京後,他更撒開了買房買地,北京天津等地的「黃金樓盤」,幾乎全被他買了個遍。以他的親信胡英初的話說,僅黎元洪「武昌公館」的每年收入,就是天文數字,「如果妥為整理,乃系一大財主」。

雖然在成為「大總統」後,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最終引發了「府院之爭」;他自己也在「張勛復辟」的醜劇裡狼狽下課;1922年他又被直系軍閥捧上總統寶座,一年後再度狼狽辭職,但憑著「總統」這個金字招牌,他的財也繼續發:從1916年至1923年,兩次擔任總統的黎元洪,先後投資了七十多家工礦企業。這其中包括了銀行水電森林礦山證券保險等各個行業,範圍遍布黑龍江至香港的各地。且每次都從不失手,獲利極豐。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11張

當然,如此豐厚的利潤,可不止來自生意頭腦,更來自「總統」身份。他任副總統時,就由親信牽頭,組成「楚興公司」,等他第一次卸任「總統」時,單一個「楚興公司」,就讓他獲利五百八十萬兩。而在他擔任總統期間,各色金融礦山行業的巨頭們,也在他的總統府掛名「顧問」,其實就是權錢合作,一道發財。

以這個意義說,他這「傀儡」,做得不虧。

而與這財源滾滾相對應的,卻是1912年至1920年,北洋政府舉步維艱的國事。袁世凱留下的攤子,本就夠爛,接下來北洋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如黎元洪這樣的政要們發足了財,可北京政府每月虧空八百多萬元,田賦與工商業賦稅滾雪球暴漲。民間負擔日益加重,為了撈錢的軍閥們,瘋狂種鴉片打內戰,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災難日益沉重。《中國近代工業史》就有哀嘆:民初十年為中國最黑暗時代。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12張

雖然在這「黑暗時代」裡,大節不虧的黎元洪,算是個良心人物,但指望這樣一群「民國精英」,能把那時中國帶出落後挨打的泥淖?說實話,真是奢求!

參考資料:胥仕元《物換星移:舊中國歷次政府首腦更換實錄》、張瑋《他當過兩任大總統,你卻未必了解他》、潘榮,魏又行《北洋政府史話》、來新夏《北洋軍閥史》

往日文章回顧:

清朝的道臺是個什麼官,比知府大嗎?

《趙氏孤兒》有幾個版本?哪個才是真正的歷史?

《清平樂》的幕後,宋朝人到底有多歡樂?

為什麼袁世凱臨終前,沒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來接班,而選擇了黎元洪? 歷史 第13張

有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