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人們最愛打麻將,這項「國粹」到底是誰發明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春節人們最愛打麻將,這項「國粹」到底是誰發明的 歷史 第1張

提起中國的國粹,我以前以為,要麼像京劇一樣,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要麼像中醫一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是,竟然有人把麻將也稱之為國粹,真是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麻將,大概是流傳最廣、國民喜愛最多的國粹了。閒來無事時,可以打麻將消遣。朋友聚會時,可以打麻將娛樂。而在春節期間打麻將更是流傳最廣的娛樂項目。會打麻將的人,更是數不勝數。不知道打麻將的人,有沒有思考過,麻將到底是由誰發明的?

春節人們最愛打麻將,這項「國粹」到底是誰發明的 歷史 第2張

一、鄭和

高曉松就認為鄭和發明了麻將,經過他的宣傳,很多人也是這樣認為的。眾所周知,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完成了航海史上的壯舉。

但是,長年累月在船上,就比較無聊和苦悶。而且,鄭和帶的人員又比較多,達數萬人,低落的情緒很容易感染。

船上沒有娛樂設施,剛開始,官兵們只能擲骰子賭博,作為消遣。這種方式,比較簡單易操作。但是時間長了,士兵們就會感覺厭倦無聊。為了穩定軍心,於是鄭和發明了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即麻將。

首先,鄭和借鑒了傳統紙牌、牌九的遊戲規則,製作出100多塊小木片,讓他們大小、長短一樣。仿照艦隊編制,在上面刻上了「條」,共9張。

航行在海上,淡水尤其重要。鄭和想起了船上裝淡水的桶,在木片上刻上了「桶」(筒),也是9張。既然人人都喜歡金錢,希望發財,鄭和就在小木片上刻了「萬」,也是9張。船只容易受風向的影響,所以又刻上「東、南、西、北」,代表風。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花兒開放,所以又刻了四張花牌。最後一張牌不知道刻什麼,索性什麼都不刻,這張就是白板。

春節人們最愛打麻將,這項「國粹」到底是誰發明的 歷史 第3張

二、陳魚門

我曾經在寧波生活過,剛到寧波時,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因為周圍打麻將的氛圍很濃厚,幾乎比比皆是,通宵達旦。後來才聽說,麻將是寧波人陳魚門發明。

陳魚門將之前流行的博戲進行整合改造,就變成了現在流行的麻將。史上第一本麻將譜《繪圖麻雀牌譜》的作者沈一帆,就說”麻雀之始,始於寧波”。

寧波靠海,麻將中保留了許多寧波方言和航海文化的痕跡。例如漁民出海打漁,出發前要觀測風向,所以麻將中有了「風」。打漁時,船上需要裝載著繩索、裝淡水和魚貨的水桶,有了「條」和「桶」。打漁時,人們希望滿載而歸,就有了表示收入的「萬」。

麻將又稱作麻雀,在寧波話中「麻將」與「麻雀」發音相同。打麻將時,「和」讀作「hu」,也是寧波方言。

春節人們最愛打麻將,這項「國粹」到底是誰發明的 歷史 第4張

三、看守糧倉官吏

無論是鄭和發明麻將說,還是陳魚門發明麻將說,麻將的出現,都多少和航海有關。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麻將是由看守糧倉的官吏發明。

麻將又名麻雀,而麻雀是最令看守糧倉的官吏頭疼的。因為糧食要定期翻曬,這時就會引來大量的麻雀偷吃糧食。打麻將,也即是打麻雀。

糧食搬運至曬場攤平後,曬場由四隊士兵分兵把守,這就奠定了打麻將時,四人各座一方的基礎。

麻雀偷吃糧食時,用鳥銃打麻雀最好,明代的軍隊已經裝備鳥銃了。一筒,就是一槍,幾筒,就代表幾槍。筒的圖象,正是槍筒的正視圖。打槍「嘭、嘭」響時,便是麻將「碰」的由來。「幺雞」是對麻雀的戲稱。

打了麻雀,要用繩索系住,這便是「條」的由來。不可能每槍都能打中麻雀,放空槍,便用白板代替。麻將受到槍響驚嚇,便會起飛逃跑,順著風向起飛,是最快的。但是風向不固定,於是便有了「東、西、南、北」四個風。

春節人們最愛打麻將,這項「國粹」到底是誰發明的 歷史 第5張

四、萬秉迢發明了麻將

還有種說法認為,明朝人萬秉迢發明了麻將。麻將牌共有108張,暗喻108位梁山好漢。梁山好漢來自五湖四海,萬秉迢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表示。麻將中的「萬」「餅(桶)」「條」正好是他的名字的諧音。

以上幾種猜測,雖有一定的道理,但可靠性都不高。首先,明朝時,作為麻將的前身,馬吊牌里是不存在「東、西、南、北」和「中、發、白」以及四張花牌的,但是麻將里這些都有,這是不科學的。萬秉迢更像是人們主觀臆想出來的,書籍文獻幾乎沒有記載。

陳魚門生活在同治年間,當時的麻將已經成型。陳魚門即使對麻將有貢獻,也只能是對麻將進行改進,而不是發明。

春節人們最愛打麻將,這項「國粹」到底是誰發明的 歷史 第6張

五、逐步發展

其實,麻將是一個長期演化,到近代成形的遊戲。可能會有某些人,對麻將的設計做出過貢獻,但缺乏可靠記載。更不能因為只言片語的傳說,便把它的發明歸功某人。

麻將的前身是馬吊,在明朝中葉開始流行。當時馬吊的主要內容,還以《水滸傳》中的人物為主,將牌分作四門:十字門、萬字門、索子門和文錢門。馬吊,在當時的明朝士大夫中間十分流行。清初的大詩人吳偉業在《綏冠紀略》中感慨:明亡於馬吊。

馬吊的規則非常簡單,僅僅是四人以牌的錢值鬥大小。但是正是這種簡單,一學就會的操作方式,保證了馬吊的廣泛傳播。而馬吊在傳播過程中,也是不斷發展完善的,最後形成了今天看到的麻將。

春節人們最愛打麻將,這項「國粹」到底是誰發明的 歷史 第7張

據晚清徐珂《清稗類鈔》記載,明末的士大夫已經創造出依次摸牌、先組成三副連子者獲勝的玩法。還出現了拼出三張、四張、五張同色的玩法,稱碰和牌。牌數也由40張逐步發展到120張,十字牌取消。

道光後期,麻將基本成型,之前在人們手上打的紙牌,變成了擺在桌子上搓的麻將。建國前,人們的娛樂方式沒有像現代這樣豐富,麻將還只在上層社會流行。改革開放後,人們生活水平提升,閒暇時,麻將就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

文:墨羽翩翩

參考文獻:《清稗類鈔》《綏冠紀略》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