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找樂,本名陳光,「興安北族」公眾號主人,北方遊牧漁獵藝術品收藏者。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1張

《中國古代金飾》一書,由關善明、孫機兩位先生合著,沐文堂美術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於2003年9月。該書內容以香港沐文堂所藏中國古代金飾為研究對象,針對中國古代黃金飾品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歸納。此書出版之前誠如作者所言:「有關中國古代黃金首飾有系統的研究和收藏,自古至今,均未有所聞」,故《中國古代金飾》一書的出版實於中國古代金飾研究之意義甚大,我個人也收獲頗多。

需要指出的是,書中涉及的三件北方風格金飾,其年代和功用值得商榷。

金飾之一為書中328頁至329頁、編號180、命名為「橢圓形金佩飾」的器物。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2張

編號180的「橢圓形金飾」 圖片源自《中國古代金飾》

書中關於「橢圓形金飾」的介紹 圖片源自《中國古代金飾》

書中追溯了該器物母題的淵源,將其年代考證為南北朝。作者應認為其與北魏寧夏固原出土之銅飾風格紋飾最為相近,故將其年代考訂在南北朝。

此器物年代應為遼代。

首先,單從其帶扣風格上看,在遼代出土資料中可找到的相同器物不勝枚舉,此不贅述。

其次,同類器物在遼墓中多有出土,其形制均表現為上中部有一帶扣,其下大致為雙獸對稱合圍而成之橢圓形,並在其下部有一橫置矩形或橢圓形穿孔,如科右中旗巴紮拉嘎、阿旗花根塔拉、阿旗罕蘇木蘇木、敖漢旗沙溝子遼墓等,只不過這些器物在出土時多有殘損不易辨析,以致於考古工作者誤將其稱為「馬轡銅飾件(巴紮拉嘎)、雕龍轡飾(花根塔拉)、鳥頭勾雲狀帶飾(沙溝子M1)、鎏金銅飾件(罕蘇木蘇木)」等等。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3張

最後,其「對獸對稱合圍而成橢圓形」之構圖風格在遼代器物上也較為多見,除上述花根塔拉之對龍紋、沙溝子M1之對鳥紋、巴紮拉嘎之對鳳鳥紋外,還有遼寧省凌源小喇嘛溝、康平縣後劉東屯二號遼墓出土器物之對禽鳥紋樣等等,很多。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4張

《中國古代金飾》指出「橢圓形金飾」其功用為「垂於革帶之下的佩飾」,其實為蹀躞革帶下懸掛「鞶囊」之囊蓋扣飾,鞶囊即為後世之香囊荷包。《鞶囊考》一文中將裝飾此類囊蓋扣飾之鞶囊稱為「橢圓形附連弧形囊蓋 」。據《鞶囊考》考證,此類形制的鞶囊最早見於北周安伽墓石榻圍屏上,隋唐時期的墓葬壁畫、俑像上也多有體現,而以唐太宗昭陵北司馬門藩君長殘石雕像上刻劃之鞶囊形象最為清晰。從此藩君長像刻畫的鞶囊可知,本文論及的囊蓋扣飾實為唐代連弧形鞶囊之囊蓋扣飾之延續,故其可命名為「連弧形囊蓋扣飾」。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5張

圖片源自《鞶囊考》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6張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7張

唐墓出土粟末靺鞨女俑所佩鞶囊 遼寧省博物館

綜上可知,《中國古代金飾》一書中編號180號、考訂為「南北朝」時期的「橢圓形金飾」,實為遼代蹀躞帶上懸掛的「連弧形囊蓋扣飾」。

金飾之二、三為書中324頁至325頁、編號176、177,均命名為「金(五兵)佩簪」的器物。

編號176、177號的「金五兵佩簪」 圖片源自《中國古代金飾》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8張

書中關於「金(五兵)佩簪」的介紹

圖片源自《中國古代金飾》

書中認為兩件金飾器型為「簪子」,「簪頭」分別近似為「刀」和「戟」形象,為東晉時期之婦人之飾「五兵佩」,並結合南京晉墓之出土資料論證。

以上兩器物年代應為西周晚期或稍晚。

176號金飾,其所謂「簪頭」並非「刀」,而實為喇叭口狀飾,林耘和烏恩嶽斯圖兩位先生均對此類喇叭口狀耳飾的年代、分布、所屬文化及淵源有過精彩論述,喇叭口狀耳飾年代可早至夏代,直至西周早期仍有發現,其主要發現於大陸新疆、甘肅、內蒙古、遼寧等省份,尤以燕山南北之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大坨頭文化發現最多。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9張

圖片綜合自林耘和烏恩兩位先生相關圖片

文中論及的176號金飾,與朱開溝采集品(上圖14)和蒙古國中央博物館藏品(上圖13)器型最為接近,三者年代應相近。此類耳飾喇叭口較為狹扁,且喇叭口上方、耳飾根部加飾馬鬃狀物,應為上圖所示1-12喇叭口狀耳飾發展的晚期階段,其年代應不會早於西周早期。

有趣的是,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征集收藏的一件耳飾鑄范恰好屬於176、177號同類器物之范模,176、177號金飾應為同期遺物無疑。即177號金飾的年代亦應為西周晚期或稍晚。因頭部裝飾類似馬頭,故類177號金飾風格之耳飾民間收藏者多稱之為馬頭耳鉤,簡稱為馬頭鉤。

耳飾鑄范 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將其年代定在春秋戰國

圖片及年代信息承蒙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友人提供

176、177號是簪子還是耳飾呢?

據筆者了解,類176、177號金飾風格之耳飾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地區直至興安盟地區均有廣泛分布,黑龍江西部地區也有發現,民間收藏數量亦多,均為耳飾形態,故筆者推斷176、177號金飾形態很可能為後人將耳飾之鉤折起所致,故176、177號金飾實為金耳飾,即喇叭口狀金耳飾和馬頭狀金耳飾。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10張

私人收藏

無獨有偶,赤峰克什克騰旗二八地一號遼墓隨葬品中也有一件耳鉤部被折直的馬頭狀金耳飾,發掘報告中介紹為遼代「金條狀飾」(下圖矩形框),實為馬頭狀金耳飾。該墓與金耳飾同出的「三角狀飾」(下圖橢圓形框)實為戰國耳飾配件、「金圈」(下圖圓角矩形框)實為商代臂釧,「金絲環」(下圖菱形框)亦為青銅時代遺物。二八地一號遼墓墓主很可能是一位古物愛好者,偶然機會獲得這一批古金飾後再利用。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11張

圖片源自《克什克騰旗二八地一 、 二號遼墓》

找樂:《中國古代金飾》三種金飾年代及功用探討 歷史 第12張

《赤峰博物館文物典藏》一書截圖,從圖上觀這批金飾與克旗二八地遼墓出土金飾部分相同,應為同一批器物,不知為何記為赤峰市內出土,尺寸上也與發掘報告有相差,該書亦把類176號金飾之物命名為「金簪」。

綜上可知,《中國古代金飾》一書中編號176、177號、考訂為「東晉」時期的「橢金(五兵)佩簪」,實為西周晚期或稍後之金喇叭口狀耳飾和金馬頭狀耳飾。

參考致謝:

科右中旗巴紮拉嘎遼墓發掘簡報

阿旗花根塔拉遼墓發掘簡報

阿旗罕蘇木蘇木遼墓發掘簡報

敖漢旗沙溝子遼墓發掘簡報

遼寧康東縣後劉東屯發掘簡報

凌源小喇嘛遼墓發掘資料

《鞶囊考》

《夏代的北方系青銅器》

《北方草原考古學比較文化研究》

《克什克騰旗二八地一 、 二號遼墓》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與「興安北族」公微號授權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