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北京疫情反彈,「居家辦公」模式陸續開啟,北京中小學生也一律停課在家。
又要宅家了?年初在家待了N個月憋屈時光,真的不想再經歷一遍……
中裝協住宅產業分會的調查顯示:疫情後,56%的人想把家重新裝修,五成人甚至想換房子。
簡直說到心坎裡了。當初沒料到的住房需求,在家多待幾天全暴露了。住了好幾年的房子,處處是bug啊!
數據by《疫情發生之後,消費者對於家裝消費需求的變化》
「我家的客廳
又擁擠又吵又無聊」
疫情宅家,雞飛狗跳的矛盾集中爆發在客廳。
你對象在客廳視訊會議,你只能抱著電腦縮在臥室。環境過於舒適以至於不小心睡著,醒來發現未接語音通話有三,分別來自老板、客戶和大領導,瞬間冷汗直冒。
鋪好瑜伽墊準備跳兩節鄭多燕,結果你根本放不開手腳。左手打到椅背上,右腳踢到蜷在地上的哈士奇,它一聲嚎叫躥起來,又撞翻了茶幾上的花瓶。
超大屏的電視霸占了客廳光線最好的一塊地,就是一年也開不了兩次。早知如此,換成省空間又省錢的投影儀不香嗎?
調查顯示,人們對客廳做功能分區的需求格外強烈,一要增加活動空間,二要具備辦公空間。
「‘中國式客廳’就像包辦式婚姻,永遠逃不脫‘電視+沙發+茶幾’的模式。」博洛尼家居品牌首席設計師Maggie表示,傳統的客廳以會客為主要功能,設計時以家具為中心。
真皮沙發、大屏彩電、吊頂水晶燈一開,大理石餐桌熠熠生輝,「花開富貴」掛畫光彩照人,富麗而不失土味,是房屋的臉面,主人的驕傲。
爸媽眼中的豪宅,肯定不是你的菜. 圖by圖蟲創意
畢竟客人很少來,但主人每天都在。也正是這次超長宅家,很多人才意識到客廳的作用不過是玩會兒「套圈大賽」「立掃把挑戰」,其餘時候都很擁擠、很山炮,也很無聊。
作為家裡面積最大的區域,大多數「中國式客廳」都被浪費了。
「客廳是除了臥室之外人們活動時間最長的地方。如果你不喜歡待在客廳裡,說明那裡沒有吸引你的東西。」在Maggie看來,裝修客廳之前,最應該明確自己喜歡在客廳做什麼。
不看電視的完全可以不裝電視櫃,習慣在臥室床上休息的,就沒必要添置組合式沙發。新的客廳理念是圍繞人的需求去打造,並根據不同家庭成員的興趣功能分區。
玩手辦盲盒的可以做一排展示架;愛看書的可以把整面牆改成書架;
健身愛好者可以為健身車、跑步機或拉伸機留一半空間;
愛看電影就裝大屏電視或投影儀,喜歡喝酒就做個帶酒櫃的吧臺桌;
而懶宅在客廳裝了吊籃躺椅後,做夢都能笑出鵝叫。
這些打上了個人獨特烙印的設計,才是你家客廳最有價值的核心區。
比如宅家時激活了廚藝技能的人,已經暗中種草:貢獻部分客廳,改成可瘋狂操作的開放式廚房。
「當初要是安了
開放式廚房該多爽啊」
經歷了全民下廚的歲月,才知道廚房真的易燃易爆——不是鍋,是心情。
做飯前要汗流浹背地擇菜洗菜切菜,吃完後默默蹲在廚房地上垃圾分類,水槽裡還有數隻臟碗筷待處理……此刻,你對象吃飽喝足正癱在沙發上打遊戲。
瞬間怒從心頭起:「xxx你給我起來,過來搭把手」「廚房太小了,一個人都轉不過身好不好」……
此刻氣得立刻想敲掉隔絕牆,分分鐘把對象拎到廚房刷鍋洗碗,同時反思自己:當初為什麼我不裝開放式廚房?為什麼?
「廚房開放只是手段,人際交流才是目的。」Maggie表示,開放式廚房可以連同餐桌一起作為社交中心,引導家庭成員更多地參與備餐過程。
以前是爸媽關著門在廚房忙活,你在臥室待著,一聲「吃飯了」才引蛇出洞。
如今的開放式廚房裡,你爸在灶臺燉肉,你在水池洗菜,你媽在餐桌上邊剝蔥邊念叨奶奶家的新鮮事。
你和對象也不會因為誰在廚房累死累活,誰在屋裡坐享其成而撕逼。想把對方揪過來幫忙,一個眼神殺足夠了。
有娃的人,免受埋頭做飯時「孩子靜悄悄,一定在作妖」的巨大恐慌,轉個身就能監視神獸的一舉一動,順便把娃叫來學學打雞蛋。
「開放式廚房+超大餐桌」承載了整個家庭的交流作用,這是大家貌合神離地癱在沙發上玩手機比不了的。
當然,每當提到「開放式廚房」,就會有人跳出來質疑油煙問題。
解決方案很簡單——擇洗切等備菜過程在廚房開放區進行,需要煎炒烹炸的灶臺,用玻璃門做分隔,安置在通風良好的小空間。
幾分鐘後出鍋端菜,一轉身就能放在餐桌上,方便得很。
除了吃飯,「開放式廚房+餐桌」用途還很多:辦公、閱讀、閒聊……背後就是廚房,沏咖啡,切水果,從乾貨儲物櫃翻包洋芋片吃,簡直不要太爽。
設計合理的開放式廚房,動線堪稱完美,基本不用你費盡心思去磨合。
省下的心思,集中精力解決收納這件事就好。
「東西越堆越多
房子越住越小」
調查顯示,增加收納空間,是近五成人決定重灌房子的直接動機。
疫情期間,廚房裝備能打指數迅速升級,但看著案臺上高低不齊、顏色各異的小家電,以及滴湯帶水、沾滿油花的調味罐,糟心程度接近爆表。
從前以擁有邋遢自由為榮,如今終於忍不了每天住在垃圾堆裡。
花了一上午大掃除,只是給自己沏杯茶的工夫,剛整理好的東西又隨著你的走動而凌亂。
難道為了屋子保持整潔,只能不吃不喝不挪屁股嗎?再回想從前,即使每次都被你媽罵,為什麼你總也做不到「哪拿的東西放哪去」?
一切都指向了同一個結論:你家的收納邏輯本身就不、合、理!
Maggie給出了三個收納設計原則:
①相應空間隻收納相應物品,拒絕越界儲存。
榨汁機豆漿機隻放在廚房,不要「侵略」到客廳;
多餘的被褥能放在臥室衣櫃裡,就別塞進書房的壁櫥裡。
②家具擺放,要符合動線。
如果你習慣在床上看書,就在臥室擺個小書櫃。別高估自己的自律,大多數人只會拿著書睡著,只有1%的人看完書有毅力起身下床,把書放回客廳書架裡再回到床上。
③根據物品特色,選擇適合的收納家具。
衣服太多,就選「頂天立地式」的衣櫃;
愛買廚電,冰箱微波爐等大件做內置處理;
常穿高跟鞋,鞋櫃每層空間就要大;
平底鞋多,就要買窄但格子多的鞋櫃。
臥室有要放包的需求,掛在這裡就很亂很突兀.圖by圖蟲創意
如果衣櫃中間有挖空設計,儲物不亂還省空間.圖by圖蟲創意
收納一是為整齊好看,二是便於清潔。
真正的高手拒絕陷入「擦了臟,臟了擦」無停止的循環,他們深知正確收納設計才是提升生活品質的終極大法。
宅家期間的憋屈
是決心好好裝修的動力
既然要做好疫情與人類長期共存的準備,「家庭抗疫」也從新鮮概念變為生活常態。
從進家門起就面臨著新的關卡——換下的臟外套放哪?用三個指頭捏著外套走朝陽臺的路上,總覺得衣服上的病菌已散落全屋。
為什麼又要摸黑換鞋,摸黑洗手?在清洗之前無處安放的雙手,不敢觸碰家裡任何的照明開關。
消毒、無接觸、隔絕細菌,是關於防疫裝修的關鍵字。
玄關處可以安排一臺衣物消毒機,在外「污染」的衣物直接丟進去處理,在擔心與安心之間維持微妙平衡。
2003年非典後,公共廁所的馬桶和洗手池,幾乎都由手觸式改為感應式或踩踏式。新冠肺炎後,「無接觸」抗疫概念也到了家裡。
廁所和玄關處若有感應燈,從「進門」到「洗手」過程中的無接觸開燈問題,就能解決得明明白白。
待在家的時間越長,人們就越沒耐心把自己困在不便利的日常裡。疫情之下,大家也重新開始審視家的意義。
「這面牆不如拆掉,很棒的陽光就可以從外邊照進屋裡」
「長長短短的衣物不要掛起來,地掛式晾衣架美觀又方便」
「陽臺改造成小菜園,揪兩根蒜苗就可以炒一盤菜」
「火烈鳥牆紙已經成黑歷史,全部換掉,然後刷上藝術漆」……
重灌房子,並非疫情逼出來的報復式折騰,而是「家要舒適」的願景被深挖出來而已。
看到這裡,你已經掌握了「如何好好住」的裝修技能,就差一套房子了。
參考資料:
《新冠疫情期間的家裝用戶報告》.齊家網聯合樂居財經·家居發布
為什麼疫情之後,有一半人想重新裝修房子?混沌大學
疫情發生之後,消費者對於家裝消費需求的變化.中裝協住宅產業分會聯合環球網家居頻道
作者:郭藝
頭圖設計:李潤
哎呀我兔出!書!啦
槽點挖掘機、金句制造機
蔡崇達、白茶、蔣方舟、李翔、於小戈
攜手推薦
▼
推薦閱讀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上排除惡意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