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以柔克剛的政治贏家——說司馬懿(一)
文 | 郭英德
一、引子:笑到最後
常言道:「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在《三國志演義》小說中,笑到最後,笑得最好的,不是曹操,不是劉備,不是孫權,也不是諸葛亮,而是司馬懿。
在《三國志演義》這些先後步入歷史聚光燈下的英雄人物當中,司馬懿出場亮相最晚,但卻成為三國時期逐鹿爭鼎的最大贏家。魏、蜀、吳三國,最後被司馬氏的晉朝所滅,「三分歸一統」,他成為一個最後的勝利者,他的孫子建立了西晉王朝。
讀了《三國志演義》小說之後,大家對司馬懿這個人物,往往並沒有留下很深的印象。或者對司馬懿的印象很淺,想不清楚司馬懿這個人到底怎麼樣,隻知道他是諸葛亮的對手,是諸葛亮手下的常敗將軍,但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就說不清楚了;或者對他的印象並不好,諸葛亮六出祁山時,他總跟諸葛亮對著幹,總是給諸葛亮制造麻煩,因為大家太喜歡諸葛亮了,所以會討厭司馬懿。
學術界也是「世態炎涼」,評論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物形象的論文很多,甚至評論關羽、張飛、趙雲、周瑜的都相當多,可是評論司馬懿的論文,包括歷史論文和文學論文,卻只有寥寥幾篇,好像談來談去,都談不出多少名堂來。
是不是司馬懿就沒什麼可說了呢?當然不是。司馬懿乍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他的性格相當龐雜。那麼,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國志演義》小說中,看看司馬懿是怎樣笑到最後,怎樣笑得最好的。
二、棋逢對手:司馬懿與諸葛亮
01
難尋破綻
在《三國志演義》小說中,司馬懿是作為諸葛亮的第一對手出現的。正是因為有了司馬懿的堅韌不拔、鍥而不舍,最終使諸葛亮的北伐大業慘遭失敗。最後諸葛亮「秋風五丈原」,實際上是死於跟司馬懿的對抗當中的。
對這麼一個對手,這麼一個非常頑強的對手,別人恨他還來不及,但諸葛亮不這樣看待他。諸葛亮很欣賞司馬懿,對他另眼相看。在司馬懿還沒有真正出場,沒有大顯身手的時候,諸葛亮就對他的人品、對他的特點了如指掌。他說:司馬懿「乃世之英雄」(卷十九《孔明秋夜祭瀘水》)。曹操評價劉備是英雄,是慧眼識英雄;諸葛亮評價司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識英雄。在司馬懿還沒有建立赫赫軍功的時候,諸葛亮就稱他是「世之英雄」,這種眼光是很獨特的。
而且,諸葛亮對司馬懿還懷有一種恐懼感,一種內在的恐懼感。他坦白地說:「平生所患者,獨司馬懿一人而已。」(卷十九《司馬懿智擒孟達》)
諸葛亮以「千古第一賢相」的美譽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孫權,當然更不怕周瑜、夏侯惇之流,這些人全不放在他的眼裡,平生所害怕的唯獨是司馬懿。他看得很準,將司馬懿視作他的真正對手。所以他覺得在戰場上最好不要碰上司馬懿這樣的對手。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這麼看重司馬懿?
因為司馬懿這個人在性格上是沒有巨大缺陷的,他不像曹操,不像周瑜,這些人都有非常厲害的性格優勢,同時也有非常明顯的性格隱患。像曹操,非常聰明,智慧出眾,但有時候會因為性格多疑而出現非常重大的疏忽。像周瑜,則氣量過於狹小。這些性格缺陷,便於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戰爭中,容易受到致命的攻擊。像司馬懿這個人,他有點像下圍棋的那個李昌鎬,他每一步棋都讓人找不出任何的破綻。雖然他沒有太大的優勢,但是也沒有太大的缺點,所以誰碰上這種人都會覺得非常難以對付。
02
「牛皮糖」戰術
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無遺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最後他也沒有消滅司馬懿率領的曹魏軍隊。
我們看到,諸葛亮一直打勝仗,很熱鬧,但最終司馬懿還是保存著實力,還是沒有被打敗。諸葛亮好像勝了,但從來沒有大勝,沒有徹底地勝;司馬懿好像敗了,他卻也沒有被徹底打敗,因為他始終是有實力的。
在魏蜀兩國長期對峙中,正是司馬懿,愣是一次又一次地挫敗了諸葛亮恢復華夏的雄心弘願,從而成為諸葛亮戰略上和戰術上的真正對手。
作為對手,最讓諸葛亮頭疼的就是司馬懿的那股勁兒,一種軟磨硬抗的勁兒。司馬懿採取的戰略決策是:戰略上防守,戰役中固守。他相信自己最後會贏,所以從不擔心在戰爭過程當中一次又一次地輸。司馬懿不停地在和諸葛亮「磨」,你來硬的我就來軟的,你進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黏著你。若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牛皮糖」戰術:打不贏也打不垮,你急我不急,黏你沒商量。所以,「六出祁山」形成一種僵持的局面。在這個僵持階段裡,由於諸葛亮神機妙算,司馬懿屢戰屢敗,但又屢敗屢戰。司馬懿總是不會敗到一敗塗地,總是能夠保存自己的實力,繼續跟諸葛亮抗爭,打持久戰。
比如,諸葛亮三出祁山與司馬懿交戰時,司馬懿堅持守寨不出,持續了半個月,一直不跟諸葛亮交兵。司馬懿熬得住,諸葛亮可熬不住,因為他糧草不足,他恨不得速戰速決。於是諸葛亮使了一個計謀,佯裝拔寨退兵,以此引誘魏軍。
第一次蜀軍退出三十裡下寨,張郃等將領提出追趕上去。司馬懿認為諸葛亮退兵,絕對是誘兵之計,切不可上當。他說:「孔明必有大謀也,不可輕動。」十天以後,諸葛亮見魏兵按兵不動,又退出三十裡下寨。這時候司馬懿仍然不主張追擊,他親自到前線觀察諸葛亮退軍勢頭,斷定說:「此乃孔明之計也。」結果又過了十天,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裡下寨。這時魏軍將領們沉不住氣了,他們認為諸葛亮是使詐謀,用「緩兵之計,漸退入漢中」,怕被別人恥笑,急於交戰。所以張郃堅持要率兵追擊,司馬懿出了一招,說你率兵打頭陣去進攻,我帶部隊在後頭聲援你,萬一打敗了,我還能幫你頂著。
於是張郃等率兵追擊諸葛亮,結果正中諸葛亮的圈套,魏兵大敗。退兵後,司馬懿下了死命令,說:「今後切不許妄動!再有不遵,決正軍法!」(卷二十《孔明智敗司馬懿》《仲達興兵寇漢中》)他堅持自己這套軟磨硬抗的戰術,毫不動搖。
03
多疑與謹慎
當然,這種戰術跟司馬懿的性格大有關係。司馬懿的性格雖然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但至少有一點很明顯,就是他的多疑,特別地多疑,在這點上他很像曹操。正因為他多疑猜忌,所以辦事非常謹慎。尤其是碰上諸葛亮這樣的對手的時候,他更是極其小心謹慎,極其多疑多慮。
其實,多疑並不一定就是缺點,有時它可以成為一個優點,前提條件是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也就是說,我了解自己的長處,也了解自己的短處,同時我也看到對方的長處和對方的短處。這樣以我之長攻人之短,這是可以的;而守住我之短,防備敵之長,這種多疑也是應該的。因為我應該更充分地估計你的長處,以便做好更充分的防備。
但是從司馬懿的具體表現來看,他的多疑有時並沒有真正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有時小心謹慎到了過分的地步,這樣就不免貽誤戰機。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計」一戰。「空城計」這一戰有很多爭論,有人認為諸葛亮神機妙算,他的「空城計」是一個很高的絕招。有人認為是司馬懿的失誤,因為司馬懿多疑,認為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以致貽誤了戰機,使蜀軍得以安全脫險(卷十九《孔明智退司馬懿》)。不管怎樣評價,「空城計」的結果是保證了蜀軍的安全脫險。蜀軍在大敗的情況下,以「空城計」的計策安全脫險,這是很不容易的。
京劇《空城計》把司馬懿大大地調侃了一番。劇中,諸葛亮從容不迫地搖著鵝毛扇,坐在城頭唱道:「我正在城頭觀山景,忽聽得城外亂紛紛。」當時司馬懿已經兵臨城下,諸葛亮卻如此地閒雅自在,足見他是何等地聰明、自信!
司馬懿到了城外,手握重兵,心裡彷徨,生怕城裡有埋伏,膽戰心驚,估算半天到底還是不主張攻城。最後得知原來只是一座空城的真相以後,他自我解嘲地說:「司馬呀司馬,你的膽子也太小了;諸葛呀諸葛,你的膽子也太大了!」他覺得諸葛亮從來沒有這麼大膽,怎麼這次這麼大膽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當然,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這一事件。古人說:「料事者先料人。」要預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預料一個人,要充分吃透一個人。「能料愚者,必不能料知;能料知者,必不能料愚。」聰明人只有跟聰明人一起,才能夠知己知彼。聰明人若遇上一個愚蠢人,就無法猜透他。你可以明白地去琢磨一個聰明人的所作所為,卻無法估計一個愚蠢的人,他到底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
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他的對手司馬懿也是個聰明人,所以諸葛亮才能神機妙算,算定司馬懿不敢貿然破城。如果諸葛亮趕上的是張飛或者曹仁、曹真之流,他們沒準就不管有沒有埋伏,先沖進城去再說,反正輸就輸了,輸了也先打個痛快,那就真把諸葛亮給活捉了,這個「空城計」就玩不成了。
所以,「空城計」的故事,不僅表現出諸葛亮的智高和膽大,也不僅表現出司馬懿的多疑與謹慎,同時也表現出司馬懿的過人智慧。
更重要的是,「空城計」故事還表現出司馬懿的戰略決策,他決不輕舉妄動,不輕易涉險,一門心思為了保存實力以便跟諸葛亮軟磨硬抗到底。我輸一場、輸兩場,讓你笑一次、笑兩次,都無所謂,反正我就是要跟你磨的。既然要跟你磨,我就不怕輸,輸了一場兩場無所謂,只要最後我能大勝,來日方長呢!這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未完待續-
向上滑動 查看往期內容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二十一):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說諸葛亮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二十):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說諸葛亮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九):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說諸葛亮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八):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說諸葛亮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七):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六):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四):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三):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二):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一):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九):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八):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七):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六):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五):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四):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三):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二):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一):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作者簡介
郭英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在戲曲小說、散文史、古典文獻、學術史等方面卓有建樹。著有《中國四大名著講演錄》《讀三國 說英雄》等。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京師文會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范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范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註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黃佳怡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