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簡介:趙亞亞,安陽市第一中學, 高一年級學生
朝陽初升,清風湧動,似涓流;皓月初瑩,雅曲始奏,似薄霧。
涓流汩汩,沁人心脾,匯江河;薄霧氤氳,舒人心扉,匿密林。
江河奔湧,雖哺養萬千人口,亦決堤奪人性命;
密林鬱蔥,雖化身千萬土木,亦謎詭困人性靈。
豈能說江河本惡,密林弒殺?
正如清風源於自然,雅曲源於演繹,文化本就源於人類自身。商周時代,青銅的產量大大提升,原本用於祭祀使用的貴重青銅器皿,漸漸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因此,青銅器皿的用途變得多種多樣,而其形式也千變萬化。在這一時期,隨著商周王朝領土的擴張,華夏不同的氏族部落文化,進行著更深度的融合,中華文化也在部族文化融合過程中漸漸形成。器皿本身便是文化的物質體現,器皿的普及便表明文化正慢慢浸入底層百姓。林黛玉初進賈府之時,賈府的廳殿樓閣崢嶸軒峻,無不體現了中華文化在當時體制下的高度繁榮。
清風帶來溫涼之感,雅曲帶來心靈之靜。當文化自身不再局限於統治階層而傳入尋常百姓之中時,文化自身便變得豐富多彩起來,而文化的多樣性進一步推進了文明的多樣化發展,文明發展倒逼文化進步。
從百姓角度來說,文化有助於形成個人的審美,同時賦予人更多的感性思維。在冬末春至之時的自發性迎春活動亦或是舜登基時祭拜天地的行為,慢慢演化成春節習俗,而春節習俗又使得中國百姓重視團圓的觀念加深,在潛移默化之中,百姓的個人品行發生著改變。同時,在文化的浸潤之下,人才便如雨後春筍般誕生,而原本便沐浴在這種文化中的人才,成才後必然有意無意的推進著文化的發展,成為了這種文化的傳播者。
從統治者的角度來說,起先,文化的發展與君主的統治毫不沖突,反倒有助於統治的擴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演化,文化的演化伴隨著新思想的誕生,可是君王的統治和社會的性質始終不變的,所以新思想與舊制度產生對立,君王所代表的舊制度在起初具有絕對的優勢,但君王也不可能放任其自由發展,於是,他便從源頭改變——文化。
文化本身是無意識的,而君主個人是有意識的,在君主與文化的博弈中,文化處於絕對的 劣勢,君主為使文化被自己長期控制,必然對其作出一些改動,而西周的禮樂制度就是君王對文化改動的結果。在禮樂制度崩壞後,儒家的忠義理智孝思想在朝代更替中占據了主導地位,禮對中國百姓產生了深遠影響。在賈太君初見林黛玉之時,賈太君一把將黛玉摟進懷裡,這是血緣親情戰勝禮儀文化的實例,在當時的社會中極其罕見,但在當代社會看來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的。當擺脫由自身誕生之物的控制成為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時,又何嘗不令人感到悲哀。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已經淪為君王統治工具的文化,文化自身的無意識顯然是它的弱點。
當文化成為君王統治的工具,那麼沐浴在文化中的文人,絕大部分也會有意維護君王統治,由這些文人寫出的大量文章,必然為後世君王所推崇。如此,文化從被動的接受君主的權威到主動維護君主權威,但文化是無意識的啊,所以必然是承載文化主體的改變。
文化承載的主體,高層便是文人知識分子,底層便是百姓。這些人不僅僅受到君權的壓迫,不維護君權便是罪過,還受到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如生命、地位、財富,只能匍匐於君權之下,甘心接受洗腦。在賈雨村判案之時,那門子的一句話「趨利避兇者為君子」,不僅曲解了原話之意,還以其套與賈雨村的處境,這便是利用已成工具文化而謀取自身利益,文化成為了他們罪惡行徑的遮羞布、擋箭牌,可悲的是,在那個社會中「殫心竭慮圖報」反而「在世上是行不去的」,當朝統治者到百姓百姓無不為逐利而不擇手段,在他們手中,文化便是利刃,從他人身上掠奪血肉以供給自身,吸他人之血以壯己。
當文化成為工具,文化的主體利用文化牟利,文化自身的進步性也漸漸的失去了,因為一旦文化進步,會使整個利益鏈條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一個人想承受這種變化,也沒有人能承受這種變化。朝代更替便是利益鏈條的變化,但其本質文化並沒有改變。類比如今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可見朝代更替只是緩兵之計。隨著進步性的喪失,文化逐漸固化,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因素。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固化文化下的人民,在外來因素的影響下,會逐漸發現,自身的利益受到了舊文化的損害,而追求改變,原本從舊文化中牟利的人,卻不願改變。於是,新與舊的對立具體體現在革新派與守舊派的對立,鴉片戰爭後的中國便是如此。
起初守舊派必然占據絕對優勢,但在革新派的一次次沖擊之下,守舊派的統治基礎逐漸被動搖,革新派思想廣泛傳播,勝利的天平開始向革新派傾斜。一旦守舊派顯出頹勢,很快,他們便會一敗塗地。
究其根本,便是個人利益的爭奪,不過有人順應時代大勢,有人違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