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儒家常常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規範一個的行為,意思是一個人如果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完人,一個君子。千百年來,歷史上英雄豪傑、文人墨客無數,但真正能做到這四點的,卻少之又少,而范促淹,就是這鳳毛麟角人物中的一位。
說治國,范促淹推行了「慶歷新政」,有政治見解,有政治抱負,有政治作為,有宋一代,僅有兩次著名的改革,他主管了其中的這一次。
說平天下,他是著名儒將,曾以陜西經略安撫副使、延州知州的身份,主持西北軍務,與西夏作戰,屢有勝績,當時的民謠說:「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韓是指,韓琦,而范,便是指范仲淹。
說修身,范仲淹從小勤學苦讀,學富五車,著作等身,不但自己在書籍的熏陶下成為了謙謙君子,而且著書立說,教育天下讀書人,是人中楷模、君子表率。
說齊家,范仲淹的身世頗為複雜,范仲淹是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其父范墉,曾任小官,在范仲淹兩歲時去世,母親改嫁淄州長山(今山東鄒平)朱文翰,范仲淹改姓名為朱說,在朱家長大成人。范仲淹一直對自己的身世真相不知,後來,當他看到兄弟不節儉去勸說時,朱家兄弟說我用自家的錢,與你何幹?這時母親才告訴他真相,為此,他立即離開朱家,攜劍負琴,到外刻苦求學,最後考上了進士,步入了仕途,之後,他將母親從朱家接到自己的任職之地,隨即改回范姓。
而范仲淹對於范氏家族的最大貢獻、最大善行,就是設立了范氏義莊。1050年,范仲淹到原籍蘇州任職,他用自己的俸祿購田千餘畝,設立范氏義莊,其中包括義田、義學、義舍,以田取租,所得租金用來資助范氏族人中的貧窮家庭,在就學、住房、成家、立業等多方面,給予貧窮族人幫助,並親自制定了范氏義莊規矩、義田規矩。范仲淹去世後,他的兒子范純仁、范純禮繼續經營義莊,後來雖有破壞,但范仲淹的後世子孫又屢加整頓,到明、清時期,范仲淹的後代范允臨、范瑤捐等,還在捐田,維持義莊的運轉。
據說,到清宣統年間,范氏義莊還擁有義田五千多畝,運作良好,為范氏家族貧困老弱者,提供了八百多年雪中送炭的幫助,可謂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