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文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文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歷史 第1張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文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歷史 第2張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文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歷史 第3張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字數:2686,閱讀時間:約7分鐘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文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歷史 第4張

歷史提問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詩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答:中國歷代名將裡,要論哪位「良將」,在歷朝古詩裡「出鏡率」最高?十分熱門的一位,就是西漢「飛將軍」李廣。

雖然在抗匈戰場上,與匈奴廝殺了一輩子的李廣,卻在多次關鍵大戰裡撞上黴運但在熱血澎湃的歷代名詩裡,這位鐵漢卻叫多少詩人頂禮膜拜。比如以大氣恢弘著稱的唐詩裡,李廣就是絕對的明星,其「夜開甘泉宮」的風采,「兵氣天上合」的英姿,「萬裡授橫戈」的威武,「當鋒虎陣摧」的輝煌戰功,無不在唐詩裡大書特書。至於「白首沒三邊」的悲情,「苦戰功不賞」的虐心人生,更叫多少文人感同身受,詠嘆連連。

如此「明星級」的待遇,別說是李廣之後的名將們,很少有人能追近。就連李廣同時代的「抗匈戰神」們,也是瞠乎其後。比如漢武帝時代多次痛打匈奴,上演「漠北大捷」與「封狼居胥」神跡的衛青霍去病舅甥,盡管在戰爭史裡早已封神,卻在歷代詩詞裡長期「遇冷」。就連衛青戎馬生涯裡「直搗龍城」的輝煌,也被唐朝大詩人王昌齡大筆一揮,「移植」到李廣身上。唐朝大詩人王維更有名句「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你衛青霍去病能打又怎麼樣?不過就是命好,比人家李廣差遠了。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文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歷史 第5張

那為何李廣就這麼紅,即使強如衛青霍去病,也只能在詩人筆下乖乖被李廣「踩」?總的說來,就是下面兩條重要原因。

第一個原因:以人格魅力論,李廣無論人品能力,都是「完美軍人」的代表。更符合歷代詩人們,對於「大英雄」的所有定義。

作為一位漢朝將軍,李廣惹爭議的話題不少,比如他那「斬霸陵尉」的激憤,又比如他「有將才無帥才」的軍事能力。特別是「非大將才也」的用兵能力,也正是他與衛青霍去病等牛人的最大差距。但沒爭議的,卻是他卓越的軍事素質。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文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歷史 第6張

比如他那常被史書們大書特書的騎射水平,實戰中「發即應弦即倒」的精準射殺能力,「和平」時「殺虎」的英姿,早在李廣征戰北方的年代裡,就不知圈了多少粉。尤其見證他英雄本色的,還有戰場上一次次神奇演出。雁門大戰裡他戰敗被俘,竟還能搶了一個匈奴騎兵的弓箭好馬,在數百匈奴精騎的追擊下成功逃脫,順手還射殺了好些匈奴兵。如此「勝利大逃亡」,「大片」「神劇」都沒幾個敢這麼拍。

而在西漢元狩二年(西元前121)的漢匈大戰上,後世軍事迷們常津津樂道這一年霍去病打得匈奴「失我祁連山」的壯舉,但同年的李廣,則再次上演了孤膽英雄式的表現。率領四千騎兵輕敵冒進的他,開打就被匈奴左賢王的四萬大軍包了餃子。但就是這「一比十」的絕境下,李廣冷靜把部隊結成圓陣,親自站在第一線指揮,端起大黃弩擊殺敵軍。以傷亡過半的代價頂住匈奴的狂攻,等來了次日的援軍。

雖然這一仗,漢軍還是由於戰術失誤,遺憾「放生」了左賢王。但李廣的全程表現,卻儼然如戰爭電影裡的「孤膽英雄」形象,打得可圈可點。

而且,多次上演「孤膽英雄」表現的李廣,雖然長期身居高位,卻是一貧如洗。他的俸祿賞賜,幾乎都分給了部下兵將。一生廉潔奉公的他,戎馬四十年,幾乎每天與士兵同甘共苦。甚至士兵沒飯吃,他也不吃,士兵斷水,他也不喝水。因此漠北大戰後,當他去世的消息傳來後,「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文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歷史 第7張

這樣一位智勇雙全,品德高尚的軍人,無論戰功多少,都無愧漢代軍人的表率形象。自然也令後世一代代詩人為之感召,詠嘆出一首首壯懷激烈的詩篇。

第二個原因,則是李廣的悲劇人生,讓後世的多少文人,都生出了太多感同身受。

在這一條上,古代文人們每次說起李廣,衛青霍去病二位英雄都「習慣性躺槍」。比如那位宋亡後悲憤隱居的黃震就認為「凡看衛霍傳,須合李廣看。」衛青霍去病痛擊匈奴的武功,比起李廣來「不值一錢」。類似的論調,也在歷代許多文人間頗有市場,無論寫詩做文,只要「誇李廣」,都要把衛青霍去病拉出來「踩一踩」。

為何如此,因為李廣一輩子的戎馬生涯,有太多的讓人虐心處。漢朝抗擊匈奴的戰將裡,他是老資格的一位,早在漢朝「和親換和平」的屈辱年代裡,他就戰鬥在抗擊匈奴的第一線。漢朝對抗匈奴的經驗、信心、膽氣,就是以李廣為代表的軍人們浴血換來。但大好年華的他,卻生活在承平的文景之治年代,連華文帝都對他發出遺憾聲:「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但等到漢武帝反擊匈奴的熱血時代到來時,兩鬢斑白且早盛名在外的李廣,卻是更「不遇時」,除了全軍覆沒的雁門之戰,孤軍深入的「左賢王大戰」外,李廣乾的更多的,是「苦力活」,衛青收復河套的河南之戰,就是靠了李廣在右北平苦苦防禦,成功牽制了匈奴。他擔任右北平等地郡守期間,更是打造了鋼鐵防線。漢軍能夠轉守為攻,深入草原打擊匈奴,守住「基本盤」的李廣,其實勞苦功高。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文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歷史 第8張

但這些「苦勞」,在漢王朝的「評功」體制下,無法為李廣帶來「封侯」的榮耀。而在漢匈漠北大決戰時,側翼出擊的李廣又不幸迷路,再次與「封侯」擦肩而過,他本人更因此觸發軍法遭問罪。「不能復對刀筆之吏」的李廣,就這樣選擇了悲憤自殺。這坎坷的戎馬生涯,不但當時惹來了多少痛惜淚水。在後世多少文人眼裡,更是讀得感同身受,怎能不以詩文寫下悲憤?

相比之下,戰功卓著的衛青霍去病,其成功方式在許多文人眼裡,就是「拉仇恨」了:本身就是外戚身份,靠著漢武帝的提拔一步登天,迅速成為指揮千軍萬馬的主將。而且還在漢武帝的寵信下,每次都輕松調動最優質的資源,不但包括李廣在位的各路名將為其「幹苦活」「打下手」,且其手中的兵馬也是最精銳。「成功速度」如此之快,偏偏又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華,上演一次次橫掃沙場的偉業。比起李廣封侯的艱難,怎能不惹來「嗟嘆」?

於是,一邊是「李廣難封」的悲情,一邊是外戚衛青霍去病的「隨隨便便成功」,這鮮明的對比,也就成了後世詩人們創作的「富礦」,要麼拿來詠嘆懷才不遇,要麼用來抨擊身邊的不公世事,要麼用來仰慕英雄。而李廣,也就因此跟著「大紅大紫」,成了中國古代詩詞裡的「大明星」。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文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歷史 第9張

但話說回來,那些「詠李廣」「踩衛青」的詩人們,絕大多數都是軍事門外漢。那一首首血脈噴張的軍事詩篇,打的主要是「感情牌」,卻是極少算「軍事帳」。當李廣被大書特書的同時,公認「暗合孫吳,時稱衛霍」的衛青霍去病,其輝煌的軍事偉業與深遠的軍事影響,也就被悄然「矮化」。這類詩歌,可以承認其不朽的文學才華,卻當不得歷史看。

因為,無論詩人們在詠嘆裡,添加了多少個人情懷,李廣與衛青霍去病,都是無可爭議的,中華民族傑出的英雄人物。他們的風采事跡,當得起後人超越歷史的敬意。這個事實,不會因任何一首詩改變。

參考資料:李穎《淺談唐詩的李廣意像》、王小甫《漢匈戰爭三百年》、《漢書》、《後漢書》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帳號【朝文社】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往日文章精選:

古代到底有沒有輕功?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有在看嗎?

李廣戰績不如衛青霍去病,為什麼後世文人多「捧李廣」「踩衛霍」? 歷史 第1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