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發生在孫權進攻合肥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孫權、宋謙、李典和樂進。原文如下:
兩邊布成陣勢。孫權金盔金甲,披掛出馬;左宋謙,右賈華,二將使方天畫戟,兩邊護衛。三通鼓罷,曹軍陣中,門旗兩開,三員將全裝慣帶,立於陣前:中央張遼,左邊李典,右邊樂進。張遼縱馬當先,專搦孫權決戰。權綽槍欲自戰,陣門中一將挺槍驟馬早出,乃太史慈也。張遼揮刀來迎。兩將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曹陣上李典謂樂進曰:「對面金盔者,孫權也。若捉得孫權,足可與八十三萬大軍報仇。」
說猶未了,樂進一騎馬,一口刀,從刺斜里徑取孫權,如一道電光,飛至面前,手起刀落。宋謙、賈華急將畫戟遮架。刀到處,兩枝戟齊斷,只將戟桿望馬頭上打。樂進回馬,宋謙綽軍士手中槍趕來。李典搭上箭,望宋謙心窩里便射,應弦落馬。太史慈見背後有人墮馬,棄卻張遼,望本陣便回。張遼乘勢掩殺過來,吳兵大亂,四散奔走。張遼望見孫權,驟馬趕來。看看趕上,刺斜里撞出一軍,為首大將,乃程普也;截殺一陣,救了孫權。張遼收軍自回合淝。程普保孫權歸大寨,敗軍陸續回營。孫權因見折了宋謙,放聲大哭。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赤壁之戰結束後,孫權又親自率部向合肥展開進攻。合肥守將張遼、李典、樂進出城迎敵。在兩軍的首次較量中,張遼與太史慈單挑了七八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樂進見狀,飛馬而出直撲孫權。東吳將領宋謙、賈華急忙上前招架。在混戰中,李典射中宋謙,曹軍隨即發動猛攻,大敗孫權。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孫權得知宋謙被射死後的表情,叫做「放聲大哭」,意為放開聲音大聲的哭。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已不可查,但應該很早便已經出現。
小說中描述的這次合肥之戰,在歷史上的確出現過,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底至次年,但過程卻有著很大的區別。按照小說的描述,此戰是由孫權親自掛帥,對陣張遼、李典和樂進,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情況卻並非如此。按照《三國志?樂進傳》載:「荊州未服,(樂進)遣屯陽翟。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可見此時的樂進駐紮在荊州襄陽,並沒有出現在合肥。從《張遼傳》及《李典傳》來看,此時這兩人也並未在合肥駐守,當時真正的合肥守將也沒有留下姓名。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被李典一箭射殺的宋謙,其結局也並非如此。關於宋謙的記載,散見於《三國志》的相關傳記中,下面就來作一個綜合介紹。宋謙上東吳集團的元老級將領,當時曾與跟隨孫策參與平定江東之戰。孫策與太史慈在神亭單挑時,宋謙就在現場。《三國志·潘璋傳》載,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進攻合肥時,宋謙也隨軍參戰,「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後,便馳進,橫馬斬謙、盛兵走者二人。」到了夷陵之戰難爆發期間,宋謙再度出現在戰場。《三國志·吳主傳》載:「黃武元年春正月,陸遜部將軍宋謙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斬其將。」
從這些記載來看,宋謙不僅沒有像小說中所言早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死在李典箭下,反倒是直到黃武二年(公元222年)仍活躍在戰場上,為東吳集團的發展和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