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家全屋整裝家居裝修自家房子 結果成了「經銷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來自安徽滁州的王女士向幫忙巴士熱線025-83195110反映,去年10月,她在短視訊平臺看到南京一家全屋定制家居工廠的廣告,就聯繫了對方準備給家裡做精裝修。沒想到,交了6萬元之後,她卻成了「經銷商」。不僅如此,對方隻發了一小部分貨之後,就沒了下文。這是怎麼回事呢?

選擇一家全屋整裝家居裝修自家房子 結果成了「經銷商」 家居 第1張

當時,王女士在網上看中了一家名叫藍世居的全屋整裝家居工廠店。對方宣稱,裝飾材料新型環保、價格優惠,有意向的可以隨時到實地考察。

安徽滁州市民王女士說:「」2020年10月31日,我們就過來考察了。我們本來是準備裝修自己房子的。到這裡業務經理跟我們講,交幾萬元可以拿一個代理,可以享受廠裡面的各種優惠。

業務員介紹,只要一次性繳納68000元,就能成為他們的經銷商,可以享受裝修材料的出廠價,以及廠方贈送的產品和經營補貼。

選擇一家全屋整裝家居裝修自家房子 結果成了「經銷商」 家居 第2張

王女士算了算,她只要繳納68000元,就可以拿到價值13萬多元的裝修材料。能省下一半的裝修款,這讓她很是心動,就準備與對方簽訂合同。不過,細心的王女士在合同中,發現了這樣一則條款:甲乙雙方約定的經營補貼,經銷合作款,按照乙方每次出廠價進貨總額抵折扣八五折直接扣還給乙方,返完為止。

王女士說:「他說這個屬於合同的格式條約,就像買保險一樣,上面的條款都是一樣的。但你要不放心,我給你個備註。贈品補貼你可以一次性拿走,也可以分批拿走。」

王女士為了避免日後的糾紛,與業務員商談的時候,還特地用手機拍下了一段視訊。這段視訊中,業務員明確表示王女士所獲得的贈品補貼可以一次性拿走。隨後,雙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南京藍世居建築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把經銷合作款從68000元降到了60000元,可以拿走的產品總額則由134000元,降到了124000元。雙方最終簽訂了合同,並且還加了一段備註,上面想著「124000元的產品可以一次性拿走。」

選擇一家全屋整裝家居裝修自家房子 結果成了「經銷商」 家居 第3張

去年12月開始,王女士家開始裝修,南京藍世居建築裝飾材料有限公司也陸續發貨。然而,王女士收到了五萬四千元裝修材料後,對方卻稱需要繼續打款,才能收到後續貨物。

在與對方溝通過程中,王女士才發現,藍世居公司當初在備註條款「124000元的產品可以一次性拿走」前,加上了「根據合同規定」六個字。

王女士說:「合同上面備註講了,根據合同規定,可以一次性提走。我就說了向我解釋一下,這個一次性提走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對方說,你可以拿幾百萬元的貨呀,然後享受折扣金。」

按照藍世居公司的說法,「124000元的產品可以一次性拿走」的前提,是要遵守合同當中「乙方每次出廠價進貨總額抵折扣八五折直接扣還給乙方」的規定。也就是說,王女士要想享受這28000元贈品和38000元經費補貼,需要另外購買44萬元產品。

王女士卻表示,不管是當初與業務員商談的視訊證據,還是合同增加的備註條款,都表明「124000元的產品可以一次性拿走」這一條款是不帶附加條件的。

選擇一家全屋整裝家居裝修自家房子 結果成了「經銷商」 家居 第4張

最近,幫忙巴士記者陪同王女士向南京市浦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橋林分局投訴,並提交了視訊等相幹證據,工作人員立即通知藍世居公司相幹負責人前來說明情況。

南京藍世居建築裝飾材料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張傑說:「銷售員有誇張的成分,這很正常的。現在做業務,我們不能一天到晚跟著銷售員。」

當記者表示銷售不能欺騙,張傑稱:「你要這樣說的話,我跟你溝通不了。」

該公司工作人員承認業務員當初和王女士解釋優惠和補貼的時候有誇張成分,但最終還是要以雙方簽訂的合同為準。

張傑說:「我們廠家覺得你一次性拿走,你一次性進很多貨,按15%優惠就返給你了,你也可以分批,上面也寫了可以分批,一部分一部分的還的,是這樣一個意思。」

南京市浦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橋林分局工作人員說:「如果按照你這個履行的話,沒必要加這段合同備註。」

張傑說:「這個就是屬於銷售業務員和她談的,加上的。」

南京市浦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橋林分局工作人員說:「銷售業務員不是你們公司的人嗎?他做的任何事情,你們公司都要承擔責任啊。」

選擇一家全屋整裝家居裝修自家房子 結果成了「經銷商」 家居 第5張

南京市浦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橋林分局工作人員表示,從王女士提供的視訊證據和合同備註來看,雙方協商時,這124000元產品提取是沒有附加條件的。而現在公司仍然強調按比例返回優惠,這並不是王女士簽訂合同的本意。既然合同有明顯爭議,難以繼續履行,希望雙方能夠調解。最終,南京藍世居建築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同意解除合同。廠方退還經銷合作款26000元給王女士。

記者了解到,此前也有一些消費者有過像王女士類似的遭遇,但因為證據不夠充分,導致後續投訴處理較為困難。

南京市浦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橋林分局局長劉應俊說:「後期我們會再跟進這家企業,會去進一步核實相幹的合同、相幹的一些宣傳材料,我們看看有沒有一些違法違規的行為,並做進一步跟蹤處理。也提醒消費者,選購這些產品的時候,不要只看廣告,最好是擦亮眼睛,多對比幾家。如果發現有什麼違法線索,及時撥打12315向我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

(錢進 章健 報導)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選擇一傢全屋整裝傢居裝修自傢房子 結果成了「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