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就在昨天,杜克大學系主任的「種族歧視」郵件引爆了網路,把目光又一次對準了留學生的真正處境。
那些看似光鮮輕鬆的生活背後,往往潛藏著來自外界的偏見和誤解,有些只是無傷大雅的玩笑話,可有些確是充滿惡意的歧視或者攻擊。
它們雖不至於真刀真槍地刺痛傷害你,卻總能在不經意間,為你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讓你和對方的隔閡進一步加深。
今天,主頁君想來給大家深度梳理和盤點一下,身在異鄉的留學生們,遭遇過的那些令人不適的偏見和誤解。
飲食
一. 中國人什麼都吃
在英國的中餐館里,經常會加工豬耳朵豬肝肥腸雞爪之類的菜品,有些做得還不錯。
有次我專門給自己點了碗肥腸面,結果收到了對面英國女生的小心提問:
「你們中國人是不是什麼都吃?」
我還沒來得及為自己辯解,就迎面撲來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問題:
你們中國人不吃熊貓吧?
你們中國人是不是吃老鼠?
你們中國人好像連兔子都吃?
……
目瞪口呆的我只想說:
二. 吃狗肉
對外國人來說,中國人餐桌上最不能讓人理解的食物就是狗肉了。
記得第一次在美國超市買東西,剛排上隊,還沒到我付帳,收銀大爺就煞有介事地把腦袋探了過來,問道:
「你們中國人,是不是都吃狗肉啊?」
嚇得家有兩只二哈的我連忙搖頭:「不不不,不是這樣的,在中國只有極少數的人會這麼幹,我從小到大認識那麼多人,沒一個吃狗肉的。」
大爺一邊熟練地幫我結帳,一邊將信將疑地點點頭。
沒多久之後,有一次和韓國朋友走在街上,前面有個牽著狗的老太太太。
回頭看到我們之後,老太太太顯然加快了腳步,一邊挪著小碎步跑,一邊跟狗狗說:
「乖狗狗,快跑起來,跑快點,不然後面的中國人把你吃了!」
放了假又跟同學去法國浪,菜還沒點完,同桌的法國人也問了起來:
「你們中國人怎麼這麼可怕,連狗肉都吃?」
任憑我怎麼解釋,這個法國人就是不信,一本正經給我看玉林屠狗的youtube視頻,連著說了好幾個「中國人太殘忍」。
在外國人的想像中,我們和狗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的:
然而,事實卻是這樣的:
不過呢,外國人對「中國人吃狗肉」這件事反應如此激烈,的確也有著背後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在英語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諺語:Love me, love my dog.
雖然它表達的意思和我們的「愛屋及烏」沒什麼區別,但我們能通過這句話,充分感受到狗在西方家庭里的地位。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念基礎,外國人一聽到「吃狗肉」這樣的事情,就會徹底崩潰,表示接受無能。
其實,主頁君也非常譴責吃狗肉的行為,不過以偏概全什麼的,真的太過分了吧!
三. 吃飯沒有米飯不行
外國人除了對我們的各種主菜和輔菜有偏見,對我們的主食也有偏見。
有次和朋友約好了去吃美式簡餐,結果距離出發還有10分鐘時,朋友發來消息,問我要不要煮點米飯帶過去。
我很驚訝,我們晚上不是要吃漢堡嗎?煮米飯幹什麼?
他說:你們亞洲人不是頓頓都離不開米飯的嗎?
額,你以為我是楊超越嗎?吃不到米飯哭給你看?
且不說世界各地那麼多好吃的,光是我大天朝,主食就琳瑯滿目。
拉面拌面湯面搓面炒面燜面餃子餛飩包子饅頭各種甜粥鹹粥海鮮粥了解一下?
四. 愛喝茶
或許是老舍的《茶館》和中國茶葉的輸出太過成功,不少外國人都以為我們特別愛喝茶。
愛喝到什麼地步呢?
有次我趕完essay約了朋友去和下午茶,心想可以美美地吃點心喝咖啡了。
結果到了地兒之後,朋友非常失望,說:
「我以為我們要去吃你們那種中國茶啊!這種茶點很沒勁啊。」
我有點納悶,因為自己認知里的下午茶就是這種,平時怕晚上睡不著的我,其實是不怎麼喝茶的。
這位朋友坐下之後又補了一句:「那你可以倒茶給我看嗎?你們中國人好像都很會倒茶?」
她越說我越糊塗,你說的是什麼倒茶,有照片給我看看嗎?她說有。
等她把手機遞給我的時候,我驚了。
原來她要喝的,是這種茶。
嗯,真的厲害。
國民特徵
如果說飲食方面的偏見還只是小case的話,那麼一旦上升到國民特徵的時候,事情就要變得劍拔弩張一些了。
五. 小眼睛
說實話,因為爸媽基因的眷顧,我的眼睛在周圍人里算是挺大的。
去美國上學第一天,先去跟美國室友打個照面,自我介紹剛說到一半,她就大聲驚呼道:
「Wow你眼睛好大!可是你是中國人啊!」
還沒等我懟她,她又作死補充道:
「越看越好看啊你的眼睛!我以為中國人都瞇瞇眼的嘛!」
六. 觀劇品位落伍
剛去美國的時候,整個人過得比較宅,恰逢當時權遊的新一季更新了,於是就瘋狂看劇。
晚上跟教授面聊的時候,也不知怎麼的,就提起了這碴兒。
結果教授像打開了話匣子一樣,說:「美國電視劇的質量還是非常高的,像你們中國,其實好劇不多,所以你們的品位也奇奇怪怪的。」
教授,要是你說「這兩年好劇不多」那我也就認了,但你非要這麼說,我可第一個不答應。
還沒等我反駁他,教授又振振有詞地說了下去:
「有個電視劇,我知道你們都特別喜歡看,講什麼的我忘了,反正就是幾個年輕漂亮的人談戀愛,天天carrying their servants around,而且還經常在家里打架。」
當時我想了半天,絞盡腦汁,都沒想明白教授說的是什麼。
後來,回了家的我在表情包的幫助下找到了答案:
七. 運動能力
因為主頁君從小都比較愛運動,訓練排球是家常便飯,所以去了美國之後,也是排球隊里的主力。
雖然不算打得最好,但已經足夠讓我的美國朋友驚艷,他們紛紛表示:
「你真的是中國人嘛?怎麼中國人會有這麼好的運動能力!」
可能因為早期移民美國的中國人都比較內斂,也不太喜歡運動,長此以往,他們就對中國人形成了這樣的刻板印象。
有次比賽結束後,他們來約我教大家乒乓球,我說啊抱歉,乒乓球我不會。
這時候,他們斬釘截鐵地說:「你果然不是中國人!」
八. 都會武術
當李小龍的功夫熱潮席卷美國的時候,雖然很積極地傳播了中國文化,但同時也給很多美國人造成了誤解,以為中國人個個都會武術。
這樣的誤解導致,有不少美國小哥以為中國人功夫都很厲害,走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中國人像在武俠片里那樣,在房頂上飛來飛去的。
就連在面對記者採訪的時候,美國人也毫不掩飾自己的,額,誤解。
主頁君只想說:小心成龍大哥用無影腳伺候你!
九. 天生英語說不利索
因為爸媽工作的關係,主頁君從小就往來中美兩國,還在讀書的時候,練就了純正的美語口音。
這導致我在summer camp里剛自我介紹完,就讓周圍不少美國孩子驚訝,認為我的英語講得flawless,特別完美。
這堆小孩兒里,有一個卻戲特別多,很不欠揍地跟我說:
「你應該是個例吧我覺得,因為之前有人做過研究的,說亞洲人天生的構造就應該是講英語有口音的,你們喉頭和舌部的位置比較奇怪,跟我們不一樣,有些音注定就發不準,反正聽著很難聽。」
說著說著,他還模仿起了個別中國人會發不準的音,邊學還邊咯咯笑。
主頁君內心os:
十. 鍵盤迷思
既然說起語言,那我們就再說一個這方面外國人對中國人特有的誤解。
由於美國人和歐洲的不少國家都使用的是日耳曼語系,所以他們根本沒法想像中國人是如何學習漢語的。
更有甚者,他們會覺得,中國人的漢字那麼多,要怎麼打字呢?
於是,腦回路清奇的老外,就臆想出了如下圖所示的中國人專用電腦鍵盤:
還有這樣的:
主頁君想說,這是縫紉機嗎?下面那個腳踏板是做什麼用的?
十一. 中國人丁丁小
其實呢,中國人丁丁小這個說法,在西方盛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主頁君甚至還有男生朋友被高大的歐洲人挑釁,問你們的丁丁是不是看不到。
說實話,關於這個話題,男生們也不用太生氣,對自己有信心才是最關鍵的。
不管是哪個種族的,應該都有天賦異稟的,能在愛情動作片里看到的,都是特地被選拔出來的,因此大家也不用太過在意。
據常去健身房的朋友透露,見多了各種各樣的光腚大漢,真相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誇張哦。
所以,以後要是碰到質疑你丁丁小的外國人,男生朋友們請大聲說出一句:
十二. 數學都好
這一點呢,其實要說是偏見,可能也有點言過其實,因為我覺得,好像還挺有道理的。
出了國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的數學水平,尤其是口算心算方面,真的是碾壓歐美國家的。
而這樣壓倒性的勝利,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神奇的東西,叫做乘法口訣表!
下一次,當你和外國人一起出去吃飯AA的時候,務必搶在他們拿計算器前,準確算出答案!不要給咱們祖國拖後腿呀!
文化了解
十三. 地域偏見
如果說,之前的偏見誤解,都是因為老外對中國了解不夠的話,那麼這一條則是因為他們對中國了解有點多。
我作為一個湖北人,剛剛去美國讀書的時候,碰到了一個曾在中國待過5年的Peter教授。
他一聽到我是湖北人,就大喊:「你是個nine-headed bird.」
當時的我一臉懵逼,我是九頭鳥?什麼玩意兒?
後來專門去網上搜了一波,才知道「上有九頭鳥,下有湖北佬」的說法,然而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湖北人卻對習語沒有任何的概念。
Peter除了知道九頭鳥,還對中國很多省份的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研究,比如上海人就是算計,廣東人吃猴子之類的,基本上他的理論可以被下面這一張圖概括。
反正主頁君覺得,中國地大物博,每個省各有千秋。這種莫名其妙的地圖炮,真的可以省省了!
寫在最後
當我們成長到一定年齡,走出國門時,都會或多或少地經歷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衝擊。
來自外國人的偏見、歧視或者誤會,常常會在第一時間給我們極大的震動。
面對這樣的誤解和偏見,我們不必太過較真,畢竟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常常是一種「在對方身上強加人設」的操作。
這就好比,我們以為美國人只吃漢堡,泰國都是人妖,巴西人都會踢球,阿拉伯人都很有錢。
當我們腦袋里湧出這樣的想法時,其實,我們也在別人身上「強加人設」。
中肯地說,刻板印象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就以美國為例,對於中國真正了解公正客觀的人,大概只占總人口的20%,而那剩下的80%,常常會受影視作品或者新聞媒體的影響,把中國想像成一個奇異落後的神秘國度。
偏見也好,誤解也好,都和信息壁壘和語言不通有關。雖然現在科技十分發達,但是由於媒體新聞的「集群效應」和「妖魔化」,很多刻板印象不但沒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
在這里,主頁君想告訴留學生的是:如果在國外的生活中,遇到了刻板偏見的話題,先不要與其爭辯,吵個臉紅脖子粗,實在不值當。
面對確實不了解的,可以耐心解釋;面對惡意抬杠的,用自己的行為和素質,讓對方意識到:哦,原來,事實不是我以為的那個樣子。
用平和的心態,摒棄傲慢與偏見,收獲理智與情感。原諒別人的不知道,也接納自己的不知道,這樣才可以真正隨心自由地,享受在國外的生活。
本期推薦閱讀:
後台回復【習慣】,閱讀文章《有哪些外國人習以為常,我們卻目瞪口呆的奇葩「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