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ST新都正式進入退市整理期,該股將會成為2017年以來的退市第一股。然而,從近年來已做到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家數來看,卻寥寥無幾,而做到A股市場的退市常態化,雖說已經談及多時,但時至今日,仍未有實質性的進展。
十多年來,A股退市率少得可憐,而股民索賠效率也顯得相對低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揭示出國內市場的民事賠償機制並不完善,前置條件設置顯得相對複雜;至於另一方面,則在於股民自身的維權意識淡薄,即使深陷索賠的事件,不少股民仍然沒有維權的意識,多年來A股市場的股民索賠效率明顯較低。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與股市退市率極低的現象相比,A股市場的IPO發行節奏卻高居不下。
自去年11月份以來,A股市場基本上做到一周一批次的IPO發行節奏,月均籌資規模顯著提升。在此期間,雖然股市投資信心明顯下降,但仍難改變新股高速發行的現狀,而一周一批次的新股發行節奏已經成為了市場的常態現象,但備受關注的退市問題,始終未能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常態化。
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A股市場會產生出一些積極性的變化,如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能力提升、股市整體股息率增加以及整個證券市場的違法違規成本提升等。但,在股市分紅力度提升的同時,退市率仍然需要值得高度重視。或許,對於當下IPO高速發行的市場環境而言,光有股息率的提升,還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得要有退市常態化作為補充,信披質量的實質性提升以及上市公司原始股限售股解禁的規範約束等要素給予配合。
其中,提升A股退市率,確實是一個大問題,而做到A股退市常態化,也將會顯得非常迫切。
對於一個長期處於「只進不出」的市場來說,難以真正做到優勝劣汰的功能。縱觀A股市場的歷史,股市從1000家上市公司發展至2000家上市公司,用時達到10年,而股市從2000家上市公司發展至3000家上市公司,用時卻僅為6年左右。然而,按照當下的IPO發行節奏,料IPO堰塞湖有望加速泄洪,但股市從3000家上市公司發展至4000家上市公司的時間,可能會遠少於6年的時間。
一邊是排隊企業數量的高居不下,另一邊卻是大量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持續偏大,而對於股市而言,其為大量中小企業拓寬融資管道,或許成為了關鍵性的任務。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急於發行上市的企業而言,若上市後不是踏踏實實利用好資本市場做好實業,而是借助股市的財富效應做到一夜暴富,而後留下一堆爛攤子。至於有的企業家,借助股市這一場所,加大抽血壓力,並做大資本壯大自身財富,卻不懂得回報股東,甚至是以大量股東的利益作為代價,這顯然也不利於市場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對於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市場而言,要長期做到股市投資功能與融資功能的均衡發展,既要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回報能力,又要注重市場退市率,讓退市成為常態化現象。由此可見,對於目前擁有3000餘家上市公司的A股市場,該要退市的上市公司,就應該果斷退市。至於適合併購整合的,可以有序推動,但需要果斷打破股市剛性兌付的現象,不能夠讓A股的部分上市資源被部分「該退不退」的上市公司長期占用。
需要注意的是,提升A股退市率,做到退市常態化固然重要。但,在做到退市常態化的同時,更需要從實質上提升股民的索賠效率,完善民事賠償機制,並逐漸增強股民的維權意識。對此,只有股息率、退市率以及股民索賠效率獲得實質性的提升,才有望從本質上推動A股市場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