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944年8月23日,11:00——
「巴黎絕不能淪於敵人之手,萬一發生,他在那里找到的只能是一片廢墟。」這是希特勒發給肖爾鐵茨一則密令。
8月25日,「破壞已始?」——最高統帥部給肖爾鐵茨的電報。未加密。
「巴黎燒了嗎?——就在現在,巴黎燒了嗎?」——8月25日中午,希特勒收到盟軍進入巴黎的消息,他氣急敗壞地砸著桌子大喊。
希特勒大概不會想到,他最為信任的肖爾鐵茨將軍,最終還是背叛了他。
美,拯救了巴黎
講述 | 梁文道
來源 | 八分
1944年8月25日,正是巴黎從納粹鐵蹄下被解放出來的那一天。這天希特勒發出了一條電報,「巴黎到底燒了沒有?!」
為什麼他會問這樣一個問題?
1.
希特勒的狠心:毀滅巴黎
原來,當年諾曼底登陸,盟軍勢如破竹,逐漸往德國方向推進之時,希特勒就已經下定決心,他將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心目中將會延續千年的第三帝國在歐洲大陸上最大的戰利品——巴黎。
一旦巴黎守不住,希特勒的命令是,那就將巴黎徹底變成一座廢墟。他要讓盟軍即使得到這座城市,也一無所獲,甚至要讓他們覺得就算贏了這座城市,卻輸掉了一切。
為了達成目的,他指派了心目中最能夠忠實執行使命的軍官,也就是當時駐守巴黎德軍的最高統帥——狄特里希·馮·肖爾鐵茨(Dietrich von Choltitz)。
肖爾鐵茨
這位將軍擅長的正是這種「焦土政策」。在東線對抗蘇聯的戰場上,他曾實行過好幾次這種戰法,但凡他的部隊經過之處,寸土不留。
只不過那還都是一些小規模圍城戰,或許是要摧毀一座工業重鎮,或許是要毀滅掉一處農業產品的重要集散地。但是這一次,希特勒要他毀掉的,是整座巴黎。
他們在巴黎所有最重要、最著名的建築物和景點下,埋下了地雷。比如聖母院,比如埃菲爾鐵塔,比如盧浮宮,比如凡爾賽宮,只要按下一個按鈕,這些代表著巴黎這座光明之城似乎應該永恒存在的建築物,將被全部摧毀。
巴黎到底燒了沒有?
今天的我們想必都清楚,巴黎當然沒有被燒。到底巴黎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希特勒最信任的將領卻沒有執行他下達的命令?這就是今天我想要說的故事。
我所講述的內容,主要來自一本可以被稱作新聞史上最重要,或者最經典的一部報導文學作品——《巴黎燒了嗎?》,作者分別是美國《新聞周刊》的拉萊·科林斯和法國巴黎《競賽畫報》的記者多米尼克·拉皮埃爾。
《巴黎燒了嗎?》
譯者:董樂山
讀庫出品
這部作品出版於1964年,正是巴黎解放20周年的那一年。這本書也是相當驚人的一部作品,兩位作者採訪了數百位人士,翻閱了大量的檔案記錄,以無數令人驚訝的、可嘆的、歡喜的、流淚的細節著寫成了這本書。
2.
命運陰差陽錯,率先拯救巴黎的是盟軍
為什麼巴黎沒有燒?其實那個時候覺得巴黎可以被毀滅的人,並不只有希特勒,其中比較讓人意外的角色,是當時在巴黎地下抵抗運動里的一位領袖人物——羅爾上校。
他知道德軍快要守不住巴黎了,但是他認為巴黎應該由法國人民自己解放,有這種想法的人絕不止他一個,包括戴高樂以及法國國內其他「戴高樂分子」都有這樣的想法。只不過羅爾上校的做法更為極端,就是全巴黎人民一起起義抵抗,他到處散布革命的訊息、準備武器,決心在盟軍進城之前自己解放自己,要和駐紮在這里的德國雄師作戰。
戴高樂
但是這種做法,並不會有好下場。前車之鑒便是,之前華沙市民在蘇聯紅軍已經挺進到城外,但又猶豫不前的時候,自己率先起義,結果德國部隊近乎進行了一場「屠城」行動,殺害了整整20萬起義市民,整座華沙城變成一片廢墟。
由此很多人擔心,這時候羅爾上校若是主管起義,會不會讓巴黎也變成廢墟,犧牲許許多多的巴黎人。但是,羅爾上校卻認為,巴黎值得死去20萬人,即便炸掉再多的古典建築,那些永恒的美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巴黎人必須自己解放自己,再讓戰後秩序由羅爾上校自己為首的黨派來維護、主管。
在得知這些消息之前,也有盟軍將領其實非常不願意去解放巴黎,比如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理由很簡單,他們的目標是繼續挺進德國,而特意繞道並進攻巴黎,不僅要付出代價而且會損耗珍貴的汽油以及耗費兵力,以當時戰線上相當吃緊的情況,非常不划算。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奇特的張力:一方面是希特勒下令就算毀滅整座城市都要守住的巴黎,另一方面是蠢蠢欲動的地下抵抗人士認為無論如何都要起義,還有一方面是偏偏這時候不願進入的盟軍。如果盟軍當時只是路過巴黎,巴黎市民自行起義的話,或許我們今天就不會再看到巴黎了。
這時候就有很多重要的人物在中間周旋,包括後人已經忘記名字的瑞典駐巴黎總領事諾爾丁,包括一些戴高樂派底下的諜報頭目以及戴高樂將軍本人。最終我們看到的就是幾方面的角力,命運的陰差陽錯終於促成最後盟軍統帥決定還是要向巴黎挺進。
尤其戴高樂將軍本人基本上就已經策動了本來在艾森豪威爾底下率領的一支法國軍隊,要這支法國軍隊不顧一切不要管艾森豪威爾聯合司令部的命令了,自己帶人先進巴黎。
那麼因此我們可以說,最先拯救巴黎的,其實是這些向巴黎挺進的盟軍,因為他們的進入才使得原來羅爾上校計劃執行的「起義策略」失敗了。
3.
巴黎解放的那一天,
是時代最可愛、最燦爛的新聞故事
法國軍隊進入巴黎的那一天,包括後來美國部隊趕到時刻,我們看到了一個今天難以想像的狀態——
首先,整個巴黎的人幾乎全部湧上街頭,堵住這些軍人吉普車、裝甲車以及坦克的進路,當然他們不是為了阻攔進軍,他們紛紛跳上車,往車里不停塞東西,可以猜想他們都塞了些什麼?
巴黎人好似為了這一天,特意準備了很多年。他們偷藏了香檳,還將一些碎布編織成一面面法國國旗,還藏了許多鵝肝醬,而過去這些年來他們即使挨餓都不肯打開,他們相信會有這樣一天的來臨。
真到了這一天,他們就把過去偷藏的這些香檳美食等等全部從窗口扔下去,扔下去的還有鮮花,扔完了又開始扔蘿蔔、扔各種各樣的蔬菜,近乎裝滿了法國軍人和美國軍人的車。後來有一位美軍上校事後點算,他的吉普車上一路行進過來,居然多了47瓶香檳!
不僅如此,這些軍人進城時幾乎滿身污泥,臉上黑漆漆的全是油渣,但是對於那些巴黎女孩而言,這簡直是她們一輩子以來見過最帥的男人。
有一位美國軍人被無數巴黎女孩親吻過後,他的臉幾乎變成一個蘋果一樣,滿臉的唇膏印。當時還有很多軍官非常擔心自己的下屬沒了紀律,於是晚上特意喊所有軍人起床清點人數,結果軍號一吹起,每個帳篷掀起來,里面都是睡眼惺忪的戰士以及陪伴他們過夜的姑娘,當然這並不只是「露水情緣」,里面有很多人後來真的結成夫婦,而巴黎解放的這一天也就成了他們的結婚紀念日。
不過,解放也並不是完全一帆風順,城市里仍然充滿各種槍林彈雨的場面,不過也不乏許多有趣的事。
舉個例子,有一位美軍上校叫大衛·布魯斯林,因為附近正在發生槍戰,當時他正蹲在一輛卡車之下,忽然看見有個衣著講究的巴黎男人在路邊向他爬了過來,他的頭頂上子彈橫飛,但是這個巴黎男人爬到躲在軍車旁躲避攻擊的軍官的時候,居然用英文對他說,「對不起,這位先生,我不知道您待會沒那麼忙的時候,是否願意光臨寒舍喝一杯香檳?」
總之,這一時刻、這一天,整個巴黎教堂的鐘聲都響起來了,已經四年沒有這樣響過。幾百萬人,共同在大街上又跳又笑又叫,一起唱著《馬賽進行曲》。
有一位戰地記者形容這一天,他說,「這是我們時代最可愛、最燦爛的新聞故事,要用言語來形容今天的巴黎,就像用黑白兩色來畫沙漠的日落」。
4.
原本將被毀滅的,卻選擇保存,
這難道不值得一個征服者驕傲?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我們今天仍然看得見巴黎這座城市,也仍然是它幾百年來的樣子?
為什麼盧浮宮沒有被毀滅?為什麼聖心大教堂依然挺立在山丘上?
這就要說回肖爾鐵茨,他來到巴黎之時就決定要執行元首的命令。只不過當時的他,也已經意識到希特勒似乎有點過於瘋狂了,他甚至感覺到這場戰爭,德國其實已經輸了。
於是問題變得很簡單,焚毀巴黎、與巴黎同歸於盡,到底有沒有必要?
1966年改編電影《Is Paris Burning?》
結果那個時候被認為是「法奸政權」的維希政權的市長泰丁格得知了這個計劃,他就想勸肖爾鐵茨不要這麼做,但是他能用什麼理由勸服以鐵石心腸聞名的這位納粹將領呢?
結果,他引領這肖爾鐵茨走到大宅院外的陽台上,請肖爾鐵茨看一看陽台外的景象。
在他們身下的路上,「一個身穿花布衣裙的漂亮姑娘騎車經過,一手按著被風吹起的裙子。在杜伊勒花園的綠色草坪中間,未來的小水手們在把玩他們的玩具,帆船就在圓形小池塘邊上。河的對岸,中午燦爛的陽光下埋葬著拿破侖的榮軍院的金色圓頂,閃閃發光。在它背後,埃菲爾鐵塔聳立在萬里晴空之中。」
泰丁格伸手指著他們面前展開的景色,向似乎沒有感情的軍人做了最後一次痛切陳詞。
他指著右邊盧浮宮的灰色花崗石側樓,和側樓之間石塊圍繞的花園,又指了一指右邊協和廣場無懈可擊的對稱布局。
他對將軍說,「給一個將軍的任務常常是毀壞,不是保存。不妨設想將來有一天你有機會作為遊客,又站到這個陽台上來,再一次欣賞這些使我們歡樂、使我們悲傷的建築物。你能說,本來我可以把這一切都毀滅掉的,但是我把它們保存了下來,作為獻給人類的禮物,我親愛的將軍,難道這不值得一個征服者感到光榮嗎?」
說起來,四年之前,當時非常窩囊的法國最後決定棄守他們的首都巴黎,其中一個理由也正是不希望戰火波及到他們所鐘愛的這座城市。
現在這個已經投靠了納粹德國、常被認為是「法奸」的市長,在用他的良心在為這座城市作最後一次陳詞。
但是,將軍到底最後聽進去了沒有?當時這位市長其實不敢肯定,因為肖爾鐵茨說,他還有他的任務要完成。但是最後我們知道,他沒有選擇毀滅,他背叛了希特勒。
解放巴黎後,肖爾鐵茨(中)簽署投降書
5.
背叛了祖國,沒有背叛人性價值
可是為什麼?為什麼最為鐵石心腸的人,這個時候拒絕毀滅巴黎?轉而選擇背叛他們至高無上的元首?
我們可以看一下從喬治亞州來的美國軍人所述。
29歲的農家子弟里昂·科爾,他跟很多軍人一樣,被熱情的巴黎市民帶回家,在蒙馬特一座公寓的五層樓陽台上,展現在他腳下的是他以前從書本中讀到過的,也是他多年夢中見到過的所有景色。
在漸深的暮靄中,它們的輪廓如今僅依稀可認:埃菲爾鐵塔,聖母院的雙塔,塞納河懶洋洋的彎曲河道。他的主人給他一杯白蘭地,然後那對上了年紀的法國夫婦和他並肩站在那里欣賞巴黎的夜色的降臨。他是他們邀來一起喝一杯的,這個體格高大的美國兵肩上還扛著沖鋒槍。
在他們看著的時候,展現在他們面前的壯觀景色突然大放光明:自從1939年9月3日以來,巴黎第一次無所畏懼地燈火通明起來。為了要表示慶祝,巴黎市的電工向全市輸送了電力。科爾面對這樣壯麗的景色不禁目瞪口呆。在他身旁的那位太太也倒吸了一口氣,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慢慢地,仿佛是在夢境中一樣,她把酒杯舉過陽台鐵欄桿向下面的城市,輕聲說:「光明之城。」
為什麼今天我要說起這樣一個已經年代久遠的故事?
這是因為在我看來,這個故事里,為什麼巴黎沒有最終被焚毀,恰好說明了就是我們很珍視的一種價值——那就是審美的價值。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文學沒有用、藝術沒有用、音樂沒有用;我們覺得我們需要的是更多金句,更多鼓勵上進、幫助我們在人生過程中爬過一個又一個坡道的成功學秘籍,而文化與藝術是沒有意義的。
很多人認為,「如果真要閱讀文學經典,倒不如用幾句話把乾貨擠出來說給我聽;如果想要深思、欣賞藝術和音樂的美好,我只需要看一個簡單的節目,幾段簡單的文字介紹就夠了」。
但是如果只是這樣,你真的能夠懂得什麼叫做「美」嗎?
美,並不只是單純的、抽象的、冰冷的東西。
就像希特勒這樣當不成藝術家,但一輩子還是想做藝術家的人,他所知道的那種「美」是粗俗的,真正的美,是一種讓人能夠從中感受到「人的存在」的。
真正的美,會讓你無法輕易說出「巴黎值得死20萬人將它存留下來」。真正懂得美的人,在他/她的心目中,人是一個具體的生命,而不是為了完成一個歷史任務可以付出的以數字為計算的代價,這才是真正的美。
光明之城,巴黎的美。
我們剛才讀到的那個故事里,納粹德國將軍看到的,除了那些宏偉的建築物,他也看到了漂亮的少女騎著腳踏車,他看到了可愛的、穿著水手裝的小朋友,在池塘邊玩紙質的帆船,是這些種種景象,最終讓他決定背叛他的祖國,但是他沒有背叛他的良心,以及更高的人性價值。
本期八分問答
(問答答案均在每期音頻末尾)
[本期提問者 | 黃二 ]:我想問梁文道:1.喜歡看書跟「好學生」,或者嚴格意義上的各門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一定掛鉤嗎? 2.為什麼掛科會跟違紀撞在一起? 掛科真的那麼羞恥,或者低人一等,(因為有些人確實是不喜歡那門課,就因為不掛科,導致作弊,一些事情的發生,這難道是教育需要的樣子嗎?) 3.看書看累如果用遊戲來消遣(比如王者榮耀,吃雞)這樣子的行為怎麼樣?
▼
歡迎分享今日八分·圖簽
*如果你也有想問的問題,歡迎到看理想App《八分》欄目下留言提問。你們在App里的提問和留言,道長都會看到的喲!
回顧往期<八分>:可在後台回復【八分】,或點擊公眾號底部菜單欄
另外!八分已在【看理想App】上同步更新,看理想小程序將停止更新。
轉載:請微信後台回復「轉載」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