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農村所有的青春背叛,都是後代從怙恃那里爭取認同感的成人禮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一、中國式爭論:爭論什麼不重要,對錯也不重要,爭論本身才重要!

80後這批人,大都有過叛逆的青春期。

叛逆這個詞,是父母強加到子女身上的,是不是叛逆,真不太好說,父母和子女的角度不一樣,結論自然就不一樣。

我17歲的時候的一件小事至今難忘,那是我大姨家串親戚,碰巧大姨和表妹因為洗衣服的事情在爭吵。彼時表妹已經出去打工有一年時間。爭吵的原因很簡單,洗衣服的順序到底是先放洗衣服還是先放衣服。我大姨數十年的經驗就是先放衣服再放洗衣粉,表妹在外面打工看到的是先放洗衣粉再放衣服。

在我這個直男看來,洗衣服先放和後放洗衣粉根本沒什麼區別,爭論沒有任何意義。

多年後我才反應過來,爭論洗衣粉先放和後放本身與科學無關,與對錯無關,甚至和爭論洗衣粉這件事也沒關係,爭論的意義在於爭論本身:子女已經開始對父母提出反對意見了。

二、中國式父子關係:雖然不至於三綱五常,聽家長的話是父母對子女潛在的要求!

叛逆期絕對不是個例,甚至是每個農村的青少年都要經歷的心理成長階段。

小的時候,父母絕對就是天,無所不能,什麼都是對的,子女自然對父母也是「言聽計從」。對於兒童時期而言,父親簡直就是全天下最英雄的人。

更為關鍵的是,這種潛在的默契,父母已經認為是理所當然:好孩子標準就是聽父母的話。

原創
            農村所有的青春背叛,都是後代從怙恃那里爭取認同感的成人禮 親子 第1張

畢竟社會在進步,那些「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目前已經沒有什麼市場了,但是家長和子女的關係依然是:家長期望替孩子全權做主,希望孩子對子女言聽計從。

家長對子女最不能忍受的是:子女竟然頂撞父母,這在農村可是要被家家戶戶笑掉大牙的事情。

在父母眼里,子女並不是獨立的個體,更像是家長的附屬品。

三、所有的青春叛逆,都是子女從父母那里爭奪認同感的成人禮!

過了那個年齡段再反思,青春叛逆其實並不是壞事情,相反我認為是好事情。

所有的青春叛逆基本都有一個共性:子女要證明父母不全對,子女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同,並期望從父母那里拿回本屬於自己的獨立權。

所有叛逆期家長和孩子的矛盾都可以歸納為:父母認為孩子必須按自己說的做,但孩子認為我憑什麼要完全按照你說的做。

之所以我認為是好事情,是因為叛逆期是孩子脫離父母的「說教指點」並獨立思考的開始,也是孩子心理上脫離父母影響形成自我認同感的起點。

這個叛逆期,就是孩子心理上的成人禮,是子女對父母這些年錯誤的教育理念的一次絕地反擊,孩子希望從父母那里拿回原本屬於自己的認同感。

您也可以參考:致中國的中產階級:就喜歡你努力假裝在瑞士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