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父親圓夢
我歸根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父親陶禮春(坐排左第一位)
1968年8月,陶怡秀在台北呱呱墜地,新生命的誕生為這個家帶來了歡聲笑語,也讓父親陶禮春在台灣終於有了血脈。陶怡秀的家庭有點「特殊」,因為她的母親是台灣人父親卻是大陸人,這也是為什麼父親陶禮春是第一批自願回陜西定居的台胞。
陶怡秀一家在台灣留影 陶怡秀排行老大下有兩個弟弟
只為躲媒妁之言不曾想天涯兩隔
陶怡秀也是聽說父親是在十六、七歲左右離開大陸到達台灣的。當時的陶禮春,為了逃避父母給他安排的婚姻,選擇離家出走,恰好又趕上國民黨征兵。年輕的陶禮春從寧強陶家河壩一路南下,跨越海峽到台灣。「我父親到台灣之後,由於嚴重的水土不服因此退役休養生息,一心期待早日回家,可不曾想這一等就是40年」。父親在台灣養病時,一直都牽掛著老家的父母,想早日回家,但卻因為當時自己意氣用事離開的時候並沒有告知家里人,對寧強老家的父母而言自己的兒子也是突然音訊全無。
父親陶禮春與母親石錦婗
回家無望暫定居 拔丁抽楔喜連理
「父親從部隊上下來後,一直想回大陸老家,和他一起到台灣的人都是這麼想的」。可是由於當時兩岸關係並不好,陶禮春眼見回家無望只好暫時安頓下來,可他心里從未放棄過回家的念頭。「父親當時開了一家書店,也是在那里結識了我母親」。陶怡秀說父親在台北經營了一家書店,母親則是後來去應聘的店員。母親是地道的台灣人,知書達理,溫柔賢惠,自然而然吸引到了父親的目光。然而母親的娘家人並不看好這對新人,因為他們覺得父親陶禮春是大陸人,遲早有一天會回去,而那個時候陶怡秀的母親該怎麼辦。而年近40的陶禮春早已變得成熟穩重,破除艱難險阻用自己的行動終於打動了兩位老人,與陶怡秀的母親喜結連理。
(陶怡秀一家在台灣留影 陶怡秀排行老大下有兩個弟弟)
通信 鄉愁濃鬱
一轉眼的時間,陶怡秀已經上了初中,而這個時候也趕上了大陸的改革開放,兩岸可以做到書信溝通了。也是在那個時候,父親陶禮春拜托自己的戰友輾轉多地,終於聯繫上了大陸陜西寧強的老家。得知雙親和姊妹都健在的時候,陶禮春激動不已,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年的書信溝通。寧強老家由陶怡秀的姑姑寫信,而台灣這邊則由年輕的陶怡秀代筆。」那時的我十六七歲也是貪玩的年紀,有一次寫信不及時惹父親生氣,卻不想這次遲到的回信成為了父親回大陸老家的契機」。陶怡秀沒有及時回信,父親陶禮春以為斷了聯繫,跪在陶家祖先牌位前老淚縱橫,磕頭磕到流血。「當時我嚇壞了,趕緊去書店找母親回來,才勸住了我父親」。一夜又一夜,陶禮春因思念家鄉哭濕了枕頭,而溫柔賢淑的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經過內心的一番掙扎,母親決定和父親回大陸老家看一看,那是1983年。
定居 初見山河
1984年夏天暑假,母親對陶怡秀和兩個弟弟說一家人去國外旅遊。「我還記得母親收拾行李的時候說讓我多帶點喜歡的東西,我也沒在意想著出去玩沒必要帶很多,倒是看見母親收拾了很多行李箱。」陶家五口報團旅遊到了香港,隨後北上到廣州再到經由鄭州到陽平關,由寧強縣對台辦的相關人員接回寧強。「我一直以為只是回家看看爺爺奶奶,沒想到這一次一待就是33年。」父母其實在一年前就回來過,並考察了才會下此決定。當時的寧強縣還是個破舊的小縣城,對於從台灣回來打算定居的陶怡秀一家,縣政府相關人員也是勸其三思而行,畢竟西安、漢中怎麼都比這小縣城要強的得多。但是父親陶禮春卻說如果說不想離開城市繁華自己完全可以不用回來,而自己回來就是侍奉雙親的,其年事已高也不願再離開家鄉。而父母其實也征求過陶怡秀的意見,如果她不願意也可以回去。對於年紀尚小的陶怡秀來說,一方面她不願意離開家人,另一方面陶怡秀也被大陸的大好河山所震撼,還在新鮮期所以並沒有反對父母回寧強老家的決定。「途徑鄭州黃河大橋的時候,我才第一次見母親河,以前都是在教科書上和電視上對大陸的名山大川有一些了解。真正見到風景秀麗的祖國時,那種發自內心的激動是無法言喻的」。
1984年陶怡秀家定居寧強新居建成
母親回寧強安排在寧強縣藥品檢驗所
體貼入微 關懷備至
定居寧強之後,陶怡秀一家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其實早在通信期間,寧強縣對台辦得知陶家台胞身份後,先後幫助陶家翻修舊房,並幫助陶怡秀的姑姑安排了工作。這一次回來,縣上先解決了陶怡秀三姐弟的上學問題,然後為陶怡秀母親安排了工作,同時新批了一塊宅基地用於陶家建房居住,並且多方協調那個年代很稀有的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用於建房,可以說是多方照料無微不至了。至此,陶怡秀在大陸學習工作、結婚生子直到2017年時隔33年才回了一趟台灣。「在台北和舅舅、哥嫂及阿姨見面,讓我不再有遺憾」。父親陶禮春在返回大陸後4年就去世了,但對他來說魂歸故里,倒是完成心願了。雖然時隔多年才回台灣探親,但對陶怡秀來講親情和鄉愁不再是距離,自己和父親生活在不同的年代。
2017年時隔33年在台北和舅舅、哥嫂及阿姨見面
認祖歸宗 見證改革開放
「前天我才和台灣的阿姨視頻通話了,現在溝通交流太方便了」。據陶怡秀回憶,1984年回到寧強的時候說實話物質條件確實跟不上當時的台北,「剛到寧強縣城時,我有點震驚那里的房子還是木頭的,街道是彎曲的,交通也不方便」。有一次陶怡秀在從漢中回寧強的盤山路上被困了一整晚。「現在寧強通了高鐵,回老家連半個小時都不到」。如今漫步大街小巷,天漢大道寬闊平坦,車水馬龍;一江兩岸綠樹成蔭,遊人如織;漢江橋閘,蓄起一湖碧水映新城;天漢大橋、龍崗大橋飛跨南北通四方;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流光溢彩;商業街區熙熙攘攘,一派繁華……在陶怡秀的記憶里,一步步見證了改革開放漢中日新月異的變化。
陶怡秀當年從台灣帶回的物件
如今的陶怡秀任漢中市中心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副主任醫師。從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20餘年里,她一絲不茍,積極進取,先後發表多篇醫學論文,獲得省市大大小小各種榮譽。
2018年12月陶怡秀獲得台盟中央改革開放40周年先進個人榮譽。無論是作為醫生對待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還是作為政協委員建言獻策陶怡秀始終秉持在其位謀其職的理念。有人曾問陶怡秀,有沒有後悔過或者說責怪過母親當年的決定,也許她會有另一場人生軌跡。「這麼多年來,我也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重來一次的話我還是會留下來和父母一起,畢竟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在陶怡秀看來父親當年完成了自己的心願,而母親跟隨父親一起回到大陸時沒有告知任何親人最後也留在了大陸,如果說有遺憾大概就是母親遠離了至親吧,而自己只是與父親血脈相承。
2018年3月受醫院派遣至台灣馬偕醫院進行進修學習
古話講人不辭路,虎不辭山,終有一天你會魂歸故里,記憶中的東西總是讓人難以忘懷,就像舊掛歷偶爾還想去翻翻,去尋找一下逝去歲月的記憶和對往事的回憶。而家鄉的記憶更是一壺陳年的老酒,醇香可口,總有品不完的味道。家鄉記憶也是一副永遠不能描述完的心靈畫卷,因為那里有我血脈相承的根,更有濃濃的鄉情和記憶中的淡淡鄉愁。
•end•
來源: 編輯:趙紫群 審核:楊忠山
往期回顧
關注丨公安漢台分局公開征集黑惡勢力團夥的違法犯罪線索,舉報就有獎勵!
社會丨漢中又一景區發布閉園公告
騰訊大秦網
陜西城市生活主流媒體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