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對於王勝男來說,當媽是她最重要的事業,小到女兒的吃喝拉撒,大到興趣選擇、文理分班,她都要事無巨細地要為女兒考慮周全。
連爸爸林大為(張嘉譯飾)都看不下去了:
「你這一天都沒別的事了?就這麼盯著她呀!」
可是,王勝男卻樂此不疲,對於她來說,把愛好放在一個人身上,簡直「其樂無窮」,她對女兒說——
「媽的愛好就是你啊!」
為人父母,把目光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很容易失去自我。
這份「失去」又會潛意識里在孩子的身上「找補」,這種「找補」一旦失去分寸,帶給孩子的,有可能是另一種傷害。
在「愛」的操控下,如果孩子成了父母的提線木偶,我們又怎樣要求他們追去自由的靈魂和思想?
父母可曾想過,密不透風的愛,對孩子也是沉重的枷鎖!
為人父母,當我們把所有的視線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時,所有的寄托、寵愛、束縛、控制,會成為孩子身上隱形的沉重壓力,明明互相深愛,卻有可能總在互相傷害。
短片中,父親Copi一直試圖教他兒子Paste用「正確」的方式學習、生活。
當兒子在上學路上被街角奏出優雅樂章的拉琴人吸引時,爸爸恰當時機地出現,遞上孩子的書包:「學校才是你該去的地方,這個追求夢想的人,不過是被社會拋棄的異類。」
和短片里的爸爸一樣,很多時候,我們無形中習慣了用「自以為是」的方式,一點點扼殺孩子的天真和自我感受這個世界的能力。
當孩子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多引導、少約束,放手鼓勵孩子去自主選擇並為結果負責。
要知道,父母「自以為是」的毒雞湯,有可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砒霜」。
3、 父母活出「自我」,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如果父母的眼里只有孩子,沒有一個孩子可以承受父母放棄自我的壓力。
在熱播劇《帶著爸爸去留學》中,劉敏濤扮演的媽媽劉若瑜掏心掏肺地為孩子付出,完全沒有了自我。
在北京時,劉若瑜是腦外科醫生,然而到了國外,作為資深陪讀媽媽,她只剩下了一個身份——母親。
她也曾無奈地感慨:「這個世界上再沒有劉若瑜了,就剩陳凱文的媽了。」
把人生愛好全部放在兒子身上的劉若瑜已經八年沒有回國了,她滿心期待老公能去美國、一家團聚,結果等來的卻是一紙離婚協議。
心有不甘的她歇斯底里地兒子哭訴:「我是為了你才到今天這步的!」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那些看似偉大的「犧牲」,成為自己放棄自我成長的借口,也成為了我們理直氣壯要求孩子的籌碼。
螢幕之外的劉敏濤,同樣是位母親,但她卻深知,當媽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恰如其分的自我中心」。
劉敏濤曾在《人物》和「每日人物」聯合舉辦的女性力量年度盛典上的演講中,提到了自己的「中年叛逆」。
她坦言——
[43歲的自己,不相信疲憊和麻木是中年的底色,在不惑之年嘗試叛逆,坦然享受生活的開闊與自由。
無論是作為女人還是媽媽,善待自己和善待生活,都需要一點理想主義,加上「恰如其分的自我中心」。]
只顧著「追求自我」的媽媽不愛孩子嗎?當然不!
外出拍戲時,劉敏濤會把女兒的照片帶在身邊。
不外出拍戲時,劉敏濤會像大多數平凡的媽媽一樣,孩子上學她會親自接送,也會與孩子的老師保持密切交流,關注孩子的成長。
正是因為深知父母與孩子的人生是獨立的,孩子要成長,父母也要成長。
劉敏濤更希望給女兒樹立榜樣:活得漂亮的父母,孩子也不會太差。
爸媽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歲家庭教育新知識,是媽媽的教育筆記,是爸爸的帶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長能量站。
遇到靈魂伴侶是什麼體驗?暖哭400萬網友的愛情故事
愛一個人往往始於五官,終於三觀
「我都是為了你好」:破壞一段關係,這句話就夠了
宋仲基宋慧喬:把彼此歸還人海,只願未來一生珍重
一圖秒懂朋友圈眾生相
在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