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兩天剛喝完臘八粥,是我奶奶一大早上熬得,也沒有具體數數有什麼「料兒」。但我小時候可是每次都會認真的邊吃邊數,每年都有所不同,像打開寶藏一樣。像花生、大棗、栗子、核桃仁,也會放葡萄乾、松子仁、蓮子,然後我就把「料兒」都先挑出來吃了,再喝粥,一碗臘八粥被我吃的真複雜。還記得喝的時候我奶奶就在耳旁念叨一句:「過了臘八就是年」,我問:那到底還有幾天啊?奶奶就拉著我去老式掛歷上數,很薄的紙,根據不一樣的日子,印著紅的、綠的、黑的字兒,過一天撕下來一天,就掛在櫃子旁的牆上。自己想想,還有將近一個月才過年,就盼啊盼… 其實早就放假了,平常也是瘋玩,過年也是瘋玩,但感覺就是不一樣。
今年臘八粥也喝完了,年將近,和小時候還一樣麼?
臘月二十三,小年,是要買年貨的。我們小的就是逛商場,買零食買玩具,看著他們把大扇的排骨、成袋的雞翅、老大條的魚裝進車里,就亮著眼睛想這要吃好幾天內!大興有個 新髮地,菜和肉都倍兒新鮮,現在都還是開車專門兒去那兒買。回來之後,奶奶和我媽就把該醃的醃上,該過水焯的焯了,帶魚也要裹上面粉蛋清炸過。吃的時候現做就省事兒了,現在還能吃著奶奶炸的素丸子、排叉、裹糖面的驢打滾也是一種福分,連饅頭也蒸上幾屜。三十兒頭兩天還被大人們趕著一起打掃衛生。
三十兒早上,要先貼春聯、福字、門神…我太小了的時候,夠不著,就幫大人們看著貼的是否正。大門對面的鄰居家後牆上是「抬頭見喜」,大門上貼的是秦瓊與尉遲恭倆門神,每次春聯倒是不一樣;進入客廳的門上才會貼那種對稱的福字,以前會貼倒著的福,寓意「福到」,現在這種講究不太在意了;就連窗戶也得貼上帶有各種年畫的剪紙小福字,屋里固定位置也會貼上財神爺的畫。
除夕夜才是我們最盼著的,剛入夜的時候還好,我和表弟在屋里胡鬧玩,邊玩邊剝著橘子吃,淘氣的把瓜子皮撒了一地。奶奶拿著掃把追過來,那就趕緊跑唄。其實也不打我們,也就嚇唬嚇唬,媽媽們才嚴厲,奶奶就勸;「過年了,不許打孩子」。
面先和上,頭十二點要包餃子。然後準備豐盛的年夜飯,也就是之前準備好的,燉、蒸、煮。現在我還點著名要吃豬大腸、羊排骨、豬蹄,最多的時候十來樣兒的擺著,小時候,小手拿著筷子都不知道該吃哪個,基本上看見哪個就往碗里夾。我倒真覺得在家里吃年夜飯的熱鬧是現在去外面酒店訂一大桌不能比的。吃完飯就開始包餃子,一般肉的素的兩種,還是放在木質的pai da zi(實在不知道這個漢字是什麼哈哈)上面。
這時候已經快十二點了,我和表弟早就忍不住了——放鞭炮,我是不敢放有劇烈響聲的炮,但是成把的呲花還是可以隨便玩的。我爸在大門口擺上二踢腳,還有專門的圓柱形鐵架子以防傾倒,什麼三十六響七十二響禮花,還有一米多長的鞭炮幾條連在一起。不到十二點先放幾個意思意思。我和我弟就沿街可勁兒放小孩兒玩的炮,什麼摔炮、劃炮,那種最流行的竄天猴、蜻蜓、小地雷,有的還會旋轉!等十二點,我們站大門里邊,外面太危險了,指不定什麼時候炮仗皮子就砸下來。一般我媽拽著我脖領子,嚴令不許出去。我爸就開始挨個點,鄰居們也開始放,整條街劈了啪啦的響,還伴著DuangDuang的聲音,誰喊的什麼也聽不見,滿眼都五彩繽紛,還有煙霧彌漫整個街。那個特殊的煙火味,至今還留在鼻子的味道記憶里。放完炮,就回去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時候的小品真的是很好看,然後嗑著各種堅果,我媽說多喝點茶水,不然第二天嘴上準起泡。守夜說是要守,每次卻都是看著看著電視就睡著了,然後第二天大早上天剛亮又被鞭炮聲吵醒,大年初一了。
初一早上才吃昨兒晚上包的餃子,吃完就開始要串親戚,按照輩分、遠近挨家挨戶走,但是到現在有的輩分依然分不清。其他親戚也會來我家,都會帶著幾樣禮。隨後的幾天要去我二爺家、大爺家、大姑家…收紅包,小時候開心極了!
有空的時候才會逛個廟會,但我不太喜歡人多,湊不了那熱鬧。過了十五吃完元宵這個年算是過完,無奈只放七天假,這七天才是年。
打小兒生在北京,打小兒這麼過年。不知道你們的家鄉是如何過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