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掃地機器人像個傻白甜一樣,只會說‘我被卡住啦’‘我被卡住啦’,地墊都過不去,使用感不是很好。」購買了某個品牌的掃地機器人之後,楊女士這樣形容。雖然,互聯網上不乏對掃地機這一智能單品漏掃、重復、不能回沖等問題的詬病,但這也才側面反映出了以掃地機為代表的智能家居正在飛入尋常百姓家。
事實上,記者就楊女士提到的某款掃地機不能過地墊的問題詢問了該品牌的客服人員,客服表示,該款產品確實不具備過地墊功能,但是另一升級款因為配有常用於無人機定位系統的OTS導航技術和常用於手機人臉識別和體感遊戲的TOF障礙物空間傳感器,可以識別地墊,智能感應能力更強。
然而,於消費者而言,無論是OTS還是TOF,非專業人士聽起來都會一頭霧水,此時,親身使用體驗則成為了消費者判斷某款智能家居產品非好即壞的直接依據。
技術是不斷衍進的,其節奏之快,遠遠大於消費者更新家居的速度,因此,消費者對於智能家居的認知會滯後於產品的更迭,加之用戶期待的是顛覆的黑科技,是徹底改變家庭生活場景的 新髮明、新創造,而現有的單單做到聯網或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幾個智能模塊的家電,這種微創新似乎還遠遠沒有達到消費者對於智慧生活的想像。
在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秘書長周軍看來,現今,智能家居行業面臨的最核心的問題,是消費者如何去認可產品的價值。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智能家居的風口已經湧現了眾多玩家。
最近,宜家宣布投資一個全新的「宜家家居智能(IkeaHomesmart)」業務部門,負責目前快速增長的智能設備組合的端到端業務,推動宜家系列產品的數字化轉型。以配電、工業和製造為主的施耐德電氣也於最近發布了全新的無線智能家居系統。前不久落幕的上海國際智能家居展更是匯聚了平台經營商、解決方案供應商、智能硬件企業等數百家國內外品牌,涵蓋物聯網 (IoT)、人工智能 (AI)、智慧家居、智慧社區等多個領域。
在智能家居中尋找新的增長點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對於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而言是承前啟後的一年,設備出貨量較2017年增長顯著。據統計,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65.32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但從市場滲透率來看,中國僅為4.9%,遠低於美國、挪威等的30%以上滲透率。
目前,中國智能家居市場正在逐漸形成的幾股勢力包括:以華為、小米等為代表的手機廠商;以格力、海爾、美的等為代表的傳統電器廠商;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平台。此外,還有以京東、蘇寧等為代表的電商平台;以恒大為代表的房地產開發商以及主推智能家居概念的初創公司等。
在這其中,頭部廠商優勢明顯。上述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前五位的廠商占有近半數的市場份額。其中小米依靠其打造的生態鏈位列第一;海爾和美的作為智能化布局的傳統家電企業分列第二、三位;阿里通過智能音箱和智能電視盒子兩個主要產品及自身管道優勢位列第四;百度入局較晚,但通過智能音箱這一爆款產品,僅三個季度便躋身前五。
周軍告訴記者,家電企業其實是最早一批涉足智能家居的,家電企業競爭到現在這個階段已經呈白熱化,而且連續多年家電的增長量都不是很高,因此需要尋求新的增長點,通過智能化的互聯,讓自己的家電組合能成套出售,同時激發出生態邊緣的力量,即開發出更多的場景,接進更多相關的設備。
目前家電企業布局智能家居,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完成傳統家電的升級改造,二是由於智能化是一個生態概念,這就要求所有的家電廠家都要完成智能化升級,連接成為智能化的生態企業。
將智能家居視為新的增長點的還有手機廠商。周軍認為,在智慧型手機的增量市場慢慢下降的情況下,手機廠家希望找到下一個類手機這樣的IoT(物聯網)產品帶動手機的銷售、用戶的增長,因此當手機廠商在布局整個智能家居生態的時候,中間總會有手機的痕跡,例如預裝在手機里的智能家居的APP等。再者,IoT的設備能夠把用戶的數據實時傳送出來,通過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模擬人群畫像,增加用戶的黏度。
同樣地還有互聯網平台,在流量紅利觸及天花板的當下,互聯網企業也在尋求其他的流量入口。以阿里體系為例,周軍認為,阿里入局智能家居,除了智能音箱天貓精靈,更為重要的是阿里具備自己的雲能力,那麼在未來的物聯網時代到來之前,則需要收集很多硬件設備的數據信息,打造生態,而智能家居是目前最先落地的應用。
外冷內熱的現狀
在施耐德電氣深圳研發中心副總裁馬思韜看來,智能無非就是傳感,即感知、傳遞,然後進行分析,分析之後做決策,決策之後去表現、去執行的過程。「以前這些過程都是由人自己來完成,我們講的智能概念就是把原來人要乾的事情,用技術的手段來完成,解放人。」
誠然,掃地機、智能門鎖、智能插座這些爆款產品已經為消費者帶來了「智能」的便利,而現今各類產品正逐步走向場景聯動。
馬思韜表示,原來的智能單品確實能夠在某一個場景里面去滿足一些要求,「我們不能否認智能單品帶來的價值,但是如果我們要更進一步地考慮人在家居里面需要什麼:一是我希望我的家能夠隨心所欲,二是替我分擔某一種擔憂,在這個基礎上,不可否認全屋的智能是一個我們想追求的終極方向」。
全屋智能下,單個產品「智能孤島」的現象如何解決?對於消費者而言,是不是意味著將來要放棄單品智能家居的組合,變成某一品牌的一整套打包購買?
馬思韜認為,協同方面的技術壁壘正逐步縮小,因為不管是ZigBee(低速短距離傳輸的無線網上協議)還是wifi、藍牙,各大廠商連接的協議都在努力地完善成熟度。「現在的壁壘主要還是在生態上面,大家怎麼去協同,才能在互聯互通所產生的數據基礎上,結合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來提供一個全屋、全場景的智能方案。」
正如杭州雅觀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薛國棟在公開演講中所闡述的,現在很難有一個用戶家里面所有的東西都用一個品牌。羅格朗中國戰略市場總監王鳳也曾公開表示,全屋智能的發展會非常漫長。在這其中需要不同廠家的產品和設備進行集成、聯動,即便是ZigBee走到今天,各個廠家之間協議的還沒有真正做到互聯互通。
目前以雅觀科技為例的經營平台正在做的,就是把不同的智能家居品牌廠商的產品連接起來,組合成一個為用戶服務的場景,再通過這樣的場景把用戶吃、穿、住、行和他所需要的社區內部、外部的服務對接起來,將硬件和軟件連接貫通。
行業內部,企業間摩拳擦掌,在風口處加緊布局,然而從外部來看,智能家居還未深入老百姓,市場還未感知到。中低端產品雖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但對於全屋智能解決方案等較高端的應用,消費者仍持觀望態度。
在周軍看來,這是智能家居行業如今要面臨的首要問題。「面對消費者,如何讓用戶更好地覺得我們這些產品能帶來便利性,如何找到有效點,讓消費者去認可產品的價值。」歐瑞博創始人王雄輝就曾表示,過去智能家居廠商都很努力了,但是智能家居從產業來看,銷售端的效率還是非常低,原因在於設計安裝的整個鏈條非常傳統,不夠標準,也不夠統一。
此外,周軍還提到,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目前國內所有的連接協議的集成都是國外的,包括ZigBee、wifi、藍牙,周軍認為,民族企業要花功夫,沉下心去開發物聯網的晶片,做一些互聯網真正底層的工作。「正是因為上遊層沒有這樣的企業,所以導致我們在國外的協議基礎和晶片技術上做開發的工作量極其之大。」
>企業搶風口,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