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歷史 第1張

《知日 · 甲午海戰,再認識》

雙 12 年終狂歡 5 折發售中!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入手!

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歷史 第2張

△李鴻章

01一個身敗名裂的賭徒

1894年冬,天降大雪,滴水成冰。在東北,空氣中散發著雪的凜冽,也散發著血的腥味,整個戰場遍布著絕望。10月24日,日軍在遼東半島南岸的花園口登陸,清軍竟然毫無察覺。11月7日,大連陷落。黃昏時分,城內漫天大火,風雪之中,日軍把中國百姓不分老幼趕到城外進行報復性屠殺,鮮血將護城河上的薄冰融化。

同一天,60歲的慈禧在紫禁城慶祝她的「萬壽吉日」。後來的內務府帳本上記載著為慈禧過生日所花費的銀兩,總共在1000萬兩白銀之上。那一天早晨,慈禧心情無比之好,她身穿綴滿珠寶的禮服,顯得華美雍容,青春煥發。韶樂聲中,皇帝、皇后以及文武百官分別行跪拜大禮。李鴻章沒有參加這樣的盛典,仍在天津指揮著前方戰事,他心急如焚、焦頭爛額,24小時內竟發了16封電報!

可以說,在甲午戰爭中受打擊最大的就是李鴻章了。戰場的主力,幾乎都是他的淮軍嫡系。他的朋友吳汝綸曾經回憶說:「平壤之敗,李相國痛哭流涕,徹夜不寐⋯⋯及旅順失守,憤不欲生。」甲午戰爭結束,李鴻章就像一個身敗名裂的賭徒,將自己所有的家當和名聲輸得幹乾淨淨。

02 悲愴與恥辱的抉擇

朝廷向日本提出了議和的倡議。1895年2月1日,清政府派張蔭桓和邵友濂二人赴日談判。伊藤博文發現張蔭桓和邵友濂所攜帶的國書文字中有「一切事件,電達總理衙門轉奏裁決」內容,認定二人授權不足,拒絕與他們談判。

伊藤博文問清國使團隨員伍廷芳:「你方為什麼不派遣重臣來呢?請問恭親王為什麼不能來敝國?」伍廷芳答道:「恭親王位高權重,無法走開。」「那麼李鴻章中堂大人可以主持議和,貴國怎麼不派他來?」伍廷芳隨之反問:「我今天是和您閒談,那我順便問問,如果李中堂奉命前來議和,貴國願意訂約嗎?」伊藤博文自然能夠聽出伍廷芳的弦外之音,回答得也是滴水不漏:「如果中堂前來,大陸自然樂意接待,但還是得符合國際慣例,必須擁有全權。」

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歷史 第3張

△李鴻章與家人

1895年2月22日,李鴻章只好奉旨進京。進京次日,光緒帝在乾清宮召見李鴻章並諸大臣,圍繞是否割地問題,朝廷意見不一,亂作一團。翁同龢依舊信誓旦旦地空談,寧願賠款絕不割地。恭親王奕䜣為首的一乾大臣則認為,如果不答應割地,日本人恐怕不會與清廷議和。現在形勢危急,日本軍隊的鋒芒已指向北京,為保京師無恙,只能順從日本人的心願。

3月4日,光緒正式發出了全權證書,宣布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予以署名畫押之全權。14日,李鴻章等人乘坐德國輪船「禮裕」與「公義」,懸掛「中國頭等議和大臣」旗幟,帶著悲愴與恥辱,來到了日本馬關。

03步步緊逼

那段時間,位居太平洋當中的日本列島洋溢著節日的氣氛。日本報紙把這場戲劇性的勝利比喻成兩千多年前越王勾踐對吳王夫差「臥薪嘗膽」的復仇。馬關,這個無足輕重的小地方,更是狂歡的焦點。日本人從四面八方專程趕到這里,每天守候在清國使團來來往往的路上,舉著國旗,喊著口號。他們關心著談判的進展,關心著自己國家的命運,也關心著那個從清國來馬關的首席談判大臣的一言一行。

馬關議和之地春帆樓,地處高地,風景秀麗,附近有一家河豚料理店。伊藤博文選定「春帆樓」作為中日談判地點,顯然,他就是想在這個詩情畫意的地方,輕鬆地吃下清國這條鮮美的「河豚」。

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歷史 第4張

△現今之春帆樓,右側建物為附設之「日清議和紀念館」

1895年3月20日午後2時半,李鴻章一行登上春帆樓。春帆樓上,放著一長方形會議桌,旁邊擺放著十多把椅子。伊藤博文為談判頒布了四條規定:除談判人員外,任何人不得進入會場;各報報導必須要經新聞檢查後方可付梓;除官廳外,任何人不得攜帶武器;旅客出入,均需由官廳稽查。此外,伊藤博文還特別宣布:清政府議和專使的密碼密電,均可拍發,公私函牘概不檢查。從表面看上去,好像日本人對李鴻章和清國使團非常客氣,其實,日本人已成功破譯清廷的密碼,在談判過程中甚至了解到清國使團此次來日本的賠款底線是2億兩白銀,因此早就成竹在胸。

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歷史 第5張

△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等會面

3月21日,在與李鴻章的首次談判中,伊藤博文向李鴻章提出的停戰條件是:日軍占領大沽、天津、山海關一線所有城池和堡壘,駐紮在上述地區的清朝軍隊要將一切軍需用品交與日本軍隊;天津至山海關的鐵路由日本軍官管理;停戰期間日本軍隊一切駐紮費用開支由清政府負擔等等。伊藤博文明白,山海關、天津一線如果被日軍占領,將直接危及北京安全。這個停戰條件是清政府萬萬不會答應的。如果這一條件被清政府駁回,日本正好就此再戰。尤其狡猾的是,伊藤博文此時隱藏了日軍正向台灣開進的事實,企圖在日軍占領台灣既成事實後,再逼李鴻章就范。

04此血可以報國矣!

春帆樓上,中日兩國代表唇槍舌劍,談判僵持不下。恰在此時,一樁突發事件改變了談判的進程。3月24日下午4時,中日第三輪談判結束後,滿腹心事的李鴻章乘坐轎車返回驛館。誰知,人群中突然躥出一名日本男子,在衛兵未及反應之時,朝李鴻章臉上就是一槍。李鴻章左頰中彈,倒在血泊之中。隨員們趕快將其抬回驛館進行急救。幸好子彈沒有擊中要害。過了一會兒,李鴻章蘇醒過來,他顯得異常鎮靜,除了安慰隨行外,不忘叮囑隨員將換下來的血衣保存下來,不要洗掉血跡。面對斑斑血跡的官服,73歲的李鴻章算是找到了一點安慰,他一聲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

李鴻章在日本遇刺引起了國際輿論對日本的強烈譴責,日本國內一時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伊藤博文聞訊後發怒道:這一事件的發生比戰場上一兩個師團的潰敗還要嚴重!他最擔心的是虎視眈眈的西洋各國借機挑起對日本的戰爭,趁火打劫,坐收漁人之利。

警方很快抓到了兇手。經審訊,此人名叫小山豐太郎(又名小山六之介),21歲,是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的成員。他不願意看到中日議和,一心希望將戰爭進行下去,所以決定借刺殺李鴻章,挑起中日之間的進一步矛盾,將戰爭進行到底。小山豐太郎的想法與日本政府此時的意圖大相徑庭。日本政府本來擬就的談判方略是,借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然後見好就收。畢竟,日本也在甲午戰爭中耗盡了力量,小山豐太郎的行為恰恰無異於授人以柄。

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歷史 第6張

△《馬關條約》談判

4月10日,李鴻章傷勢稍好轉之後,面纏繃帶,又回到了談判桌前,中日雙方就甲午戰爭展開第五次談判。由於李鴻章受了槍傷,日方做出了一億兩白銀的讓步。李鴻章苦笑,這一槍挨得值了。

1895年4月17日,日清雙方全權代表在日本馬關春帆樓舉行簽約儀式,李鴻章與日本代表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朝鮮「獨立自主」;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增開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開辟內河新航線;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歷史 第7張

△《馬關條約》日文本

李鴻章在這份條約上簽字的手,一定是顫抖無力的。在草約上簽字的時候,李鴻章突然想起了他臨行前,恭親王率領全體軍機入奏皇帝的奏折上有這樣一句話: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故。聽著這句話,李鴻章當時差一點老淚縱橫。當李鴻章踏上回國船只的甲板,他發誓不再踏上日本國土。兩年後,李鴻章旅歐美歸來,路過日本需要換船時,他仍堅持自己的誓言,讓隨從在兩船之間搭上板橋,直接從這只船走到另一只船,堅持不踏上那片土地。

趙焰✎text

Google✎ photo

本文節選自《知日・甲午海戰,再認識》特集

「一場戰爭讓兩國國運大轉,125年前的海戰里,到底發生了什麼?

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歷史 第8張

雙 12 年終狂歡發售中!

點擊「下方鏈接小程序」

5 折極速現貨入手!

《知日·甲午海戰,再認識》特集

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歷史 第9張

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歷史 第10張

李鴻章是晚清的「裱糊匠」嗎? 歷史 第1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