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
┐
#Nike #Jerry #Samuel ┼
本篇文章收錄於《Within》雜誌第二期 「The Art of Remake」 (可於文末通過掃描QRCode購買雜誌,了解完整內容)。
Jerry Lorenzo 與 Samuel Ross 有著完全不同的背景:Jerry 出生在美國,父親是棒球大聯盟選手,在青少年時期的 90 年代,運動與街頭文化扮演了影響他思維與生活方式的重要角色,那成為往後他的設計直覺。而同個時間點 Samuel Ross 則剛剛出生,成長在英國倫敦的工人階層家庭中,形塑他對社會與文化議題的觀點,企圖從設計中表現出強烈目的性。如此截然不同的背景催生出了兩個美學迥異的服裝品牌:Fear of God 與 A-COLD-WALL*。
但 Jerry Lorenzo 與 Samuel Ross 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未上過服裝學校,白手起家且自學成長地建立起兩個世界尖端水平與聲望的服裝品牌;兩人都曾經在 DONDA 這個備受討論的設計組織中,與全球優秀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合作;兩人的作品都在高級時裝與運動服裝、街頭服裝間來回遊走,擁有兩者的特性共性,卻又不被兩者所定義;兩人都與 Nike 有著長遠與緊密的關係——現在這個關係成為了為期數年的合作項目。他們兩人的設計歷程都有著 DIY 重要人員,並「將既存事物重新整理後提出創新」的理念。更甚,兩人都成為了世界時尚的開拓者, 企圖為奢侈品概念,帶來新時代視點的看待方式,貢獻於文化。
本次我們得到了十分難得的機會,和 Jerry Lorenzo 與 Samuel Ross 進行對談——或許是二人首次有正式紀錄的對談。企圖了解兩位業內先驅創意人物的思維哲學,共同談論 Nike 的項目、工藝對時尚的重要性和兩人所認為奢侈時尚的未來,以及何為「透過產品開啟對話」與「新的解決方案」。
了解世界正在變化,我們正共同培育這個業界是很棒的 —— Samuel Ross
Via 《Within》
(以下簡稱 Jerry Lorenzo 為 JL,Samuel Ross 為 SR)
首先恭喜二位與 Nike 的合作,你們和 Nike 的關係是如何開始的?在你們的過往印象或成長過程中,這是個什麼樣的品牌?
SR:我最早的記憶大概是11、12歲就經常穿 Nike,它一直跟我的成長生活緊密聯繫著,不管是每天穿著球鞋去打籃球,或者是到 14、15 歲的時候開始倒賣 Nike 的球衣,那樣的關係一直持續到現在,發展成了五雙鞋與一系列服裝的合作產品,我對此十分感激。它是關於文化沉浸,沉浸在倫敦這座城市以及現在身為英國人的意義,部分關於流行亞文化,它總是關於先進與進步的設計。它關於看著一雙鞋的輪廓與部件以及服裝材料,為它在本質上增加新的風味並重新定義,令這些素材能「呼吸」多一些。它關於平衡、關於建築學、關於粗野主義,它也關於情緒。
JL:我挺喜歡 Sam 的觀點,我可能得抄他的一部分回答。我與 Nike 關係的開始也遠遠早於聯名合作,我一直是一個「Nike Guy」。我對運動有不可分割的感情,很多我喜歡的運動員都穿著它們的鞋子,不論是 Michael Jordan 或者 Andre Agassi,這些人不僅形塑了我在高中的穿著方式,也形塑我現在一些設計上的看法。而我跟 Nike 開始合作大概在三年前左右,當時從品牌的角度我們並不是真的需要一個 Nike 的聯名,我也不覺得 Nike 需要另一個一般的 Fear of God 聯名產品,所以我挑戰 Nike,說:「你覺得有什麼新的東西,是現在世界上缺少的?什麼產品是可以透過我的才能跟你們的創新去共同打造的?」最終我們帶來了第一雙由外部設計師設計的籃球鞋,能夠兼顧場上功能性與場下造型。我們相互都以毫不妥協的態度創造了這個產品,我希望它展現了我們能做到的事情。
你們也以不同的處理方式展現了 Nike 的合作概念與作品,Jerry 創造了一個新的運動表現鞋型輪廓,而 Samuel 則是在既有的鞋型上做出很大的變化,你們的合作系列也都在服裝上有些著墨,多談談你們的合作項目吧。
JL:對這個項目,我很專註在如何讓場上運動鞋款跨出球場帶至生活,就像 Air Force 1 曾經做到的,或是像 80 至 90 年代的運動鞋不論在場上場下都很酷,對我而言,那有一個解決辦法,答案就是鞋型輪廓。我帶回了 Fear of God 之前的豪華鞋款在義大利制作的鞋楦,然後討論我們如何透過 Nike 的科技,在這個鞋型上做專業運動籃球鞋。我當時確信解決辦法不是顏色、不是布料,而更多是關於鞋型。然後自此開始,我們進行討論,最終做出產品。
A-COLD-WALL* 的合作作品,不僅僅展現創意意義上的進步設計,似乎也為市場上所欠缺的產品間隙帶來沖擊。
SR:我感覺我的貢獻——至少是我希望它能帶來改變的,是在市場區間上,你知道的,介於時尚和街頭服裝之間。將先進的設計結合對我有所啟發的事物,我的背景是工業產品設計師,經常觀察專業的建築師、 觀察社會差異、觀察社會上的緊張和焦慮,對我而言總是希望能將這些情緒轉換至服裝之中,帶來新的概念與想法。我期望那會為時裝業界帶來挑戰與改變。其實就是很直覺的事,沒有太多顧慮,只是跟隨自己覺得是對的與市場上缺失的東西,以及作為先進的思考者所應該做的。我覺得我們兩人都很幸運被提拔至業界優秀的位置,我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完全投入在開創先驅並傳遞自己的訊息中。堅持自身誠信且持續創作,了解到世界正在變化,我們正共同培育著這個業界,是很棒的事。
在這些項目上 Nike 給到什麼樣的自由度?是在既有的框架和範圍中去創造,或者是完全沒有限制的?
JL : 只有一個框架就是「籃球」,籃球運動和它相幹的生活方式。作為一位美國人,我覺得沒有一項運動是比籃球為球鞋文化帶來更大影響的。不管是從前 80、90 年代觀察球場上人們的穿著方式,快轉到現在我兒子也會看賽前通道的球員們在穿什麼(笑)。它不僅僅是運動的平臺,也是美國時尚的基礎,從 Allen Iverson 到現在的年輕球員們都是。所以對我而言,籃球這個主題的可創造性已經相當豐富而廣泛,就算僅僅是述說籃球, 我也能在其中提起許多必要元素與情緒,去說一個我能說的最好的故事。
SR:我的項目是幾乎沒有限制的,所以我才能夠專註在為過去鞋款上既存的部件做出劇烈的改變。在討論 Air Force 1 Low 的時候,我和 Nike 團隊討論如何能夠帶來進步的設計與目的意圖,而非只是在既定基礎上變換美學外觀而已。最終我們達成共識的是,你知道 Nike 一直致力在改善原料耗材與環境可持續、回收利用上,所以我們決定使用 Nike 當時推出的 Flyleather 技術——當然它已經研發超過五年了。這個原料技術基本上就是將廢棄皮革轉換成皮革纖維,在過程中減少碳足跡,也達到減少廢料與回收目的。那就是這雙 AF1 Low 的本意,也關於先進的設計。所以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框架,是基礎於對話討論再導向設計,不是就說「嘿,來做雙 Air Force 吧。」而在背後是有個清晰的目的性的,關於這雙鞋如何能夠給市場帶來沖擊。
因為過去沒有資源,所以對現在的工作如此在行 —— Jerry Lorenzo
Via 《Within》
Samuel 有著設計背景,不過你們二位都未受過時尚的專業教育,但同樣創造出了相當成功的服裝品牌,回看整個過程,這樣非服裝科班的背景對你們有什麼優勢或劣勢嗎?
SR:我想插個話,我覺得其實我們都是專業的。因為我們花了非常多時間在工廠裡、走遍世界,在優秀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底下工作,我認為那會讓你真正地了解服裝。我們經歷的都不是封閉的服裝創作方式,而是嵌入在現實的服裝制作過程與環節中。
JL:我覺得我們現在是處在這樣的現實中,不過在獲得如此深入了解的機會之前,我認為最簡單的答案是,所有的創意都來自於「沒有」。你沒有制作東西的資源、你沒有錢去買某個設計師的作品,你只能找自己衣櫃裡的東西,然後盡量做到最好。你只能找家洛杉磯市中心的工廠,去做奢侈品等級的服裝線。所以對於 Samuel 的觀點,是的,我們現在可能比任何創意總監都更了解並參與在整個過程中,因為我們是自有品牌的創辦人,我們必須知道所有環節,從工廠裡發生的事到構建一個點子,但我想現實是因為我們過去「沒有資源」,所以我們對現在的工作如此在行。我們的想法是自然原始且直接的,不被業界所框限。
SR:沒錯,另外設計是一種能夠全球共通的語言,我的背景在圖像設計與產品設計,那對我有很深刻的影響,對於工業設計也是如此,但是在設計中有一些我認為幾乎神聖的規則,不管是建築、產品或時尚設計, 那就是應用知識。你需要投入至不同領域後接著得出新的答案,或者透過產品開啟對話。
在品牌中,你們都身兼創立人與設計師的角色,需要兼顧商務和藝術創意性,這是一件難以把控的事嗎?
JL:非常困難(笑),那永遠沒有簡單的答案。我非常擅長透過服裝說故事,或者為型錄挑選模特,但我不是最好的 CEO、我不是最好的人力資源總監、我不是最好的會計,所以…擁有一個公司絕對有很多好的事情, 但另一邊你也背負了更重的現實責任,那真的很困難。
SR:我完全同意(笑),真的很難,你能做的只有盡量嘗試兼顧。那也牽扯到我們所建立的團隊、人們的互信關係等等,當然我們是最前面的箭頭,但我們也有著很優秀的團隊,能夠提升完善我們的想法並且幫助溝通,比如布料到貨點趕不長進店跟送貨時間等等這些問題,我一直嘗試在做到更好,建造團隊文化,因為這些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是令我們達到現在位置的一部分,兼顧 CEO 跟設計師不能缺少的是團隊的幫助。
Via 《Within》
你們二位在自己的品牌中都有原創的運動鞋作品,與 Nike 的合作項目比較,在制程或創造過程中最大的不同是什麼,難點又是什麼?
JL:我想不管是在做一雙舊款鞋——像我今天穿的 Skylon 或他穿的 Air Force 或者是做一雙新鞋時,Nike 都集中在功能和表現性上。而我們做的很多相幹時尚的產品只是建立在時尚的觀點上而已。那不一定會是世界上最舒服的鞋(笑),它不一定能穿著去運動,所以就是觀點本質上的不同,它必須建立在功能性上。而對於奢侈鞋履,你販售的是一個見解與主張 :「嘿,這是世界上廓形最棒的球鞋,用最棒的皮革制造。」 不過對於不相信或不知道時尚的人而言 :「嘿,這雙鞋能讓你跳更高。」 那就是事實。所以是完全不同的起始點。
SR:我在去年開始了品牌的鞋履系列,其實就像 Jerry 說的,是很不同的對話,起點和目的都不一樣,Nike 通常會討論我們如何改良既有的產品,有時會在技術面討論回收與永續議題,有時會將已經有著不錯成就的東西再重新創造。而在 A-COLD-WALL* 的鞋履作品,因為只是剛開始,所以是相對小型的系列作品,提出極簡的點子。我現在仍在嘗試 A-COLD-WALL* 的鞋款是否有市場可行性,而當你和 Nike 合作,它已是一個既存與龐大的存在,目的性可能是很明確與具體的,可以給予外界很多創意性的意見。
我嘗試爭取說:這不是街頭產品,這是美國奢侈品 —— Jerry Lorenzo
A-COLD-WALL* 和 Fear of God 都在去年推出了女裝,你們認為這個新的系列線會如何給品牌增色,背後的概念又是什麼?
JL:我沒發現這點耶,這很有趣。
SR:是的,我想那始於我們團隊裡女性購買 A-COLD-WALL* 的對話, 我覺得女性有時候在穿著上有著更前沿的想法與創意,也令我們有機會能將概念延伸到女性服裝中,不論是布料研究、剪裁廓形,傳達 A-COLD- WALL* 的概念,我覺得能灌輸更多新的想法進入品牌之中,透過不同的模樣和型態呈現。
JL:我對女性時裝的觀點是,我一直很喜歡女生穿男裝這件事,我們也一直在型錄宣傳頂用女性展現作品,對我而言更多還是從男性的視角去看待,我其實尚未發現現在女性在市場上所缺失的服裝,我現在還是熱愛女性穿著男裝這個概念。
你們兩人的品牌美學與設計語言大不相同,但如果要說相通的部分,就是把來自大眾街頭的服裝樣貌結合奢侈服裝的精湛工序,成為新時代的代表之一,這是你們在品牌最初就決定的視野嗎?
SR:應該是很自然的,對吧?
JL:是啊,我沒覺得自己有特別去做融合高級時裝和街頭的衣服,我只是認為當時缺少透過奢侈品去展現街頭觀點的產品,我覺得當時沒有一個奢侈時裝屋貼近我會想穿的服裝,於是我覺得自己應該去做。作為一個年輕、未受訓練、新到時尚世界的素人,我的產品可能會被認為是「街頭」的,但我嘗試爭取說 :「這不是街頭,這是美國奢侈品。」同時也不斷挑戰改變世界給我們既定的定義、期望和看法。
SR:對我而言,就是看見也了解市場上有一個間隙,而有整個世代的人們需要有這樣的對話:一個有著比傳統街頭服裝更激進的設計,但不陷入保守時尚的領域中。我覺得那來自於我在英國的成長背景,以及和許多人的對話與觀察中得到啟發,那是一個我覺得溝通起來更加舒服的交匯點,對很多人而言也是如此,了解英國的工人階層背景,大多數我們都穿著灰色的 Nike 運動套裝與機能外套,其中也有很多自我體驗, 比如融入建築與設計直覺在不同環境當中。找到兩者共存的交匯點,其實是與生俱來的,就是一個黑人成擅長英國的經歷,實際體驗與生活在其中,那就是 A-COLD-WALL* 應該填補的位置。
你們如何看待工藝之於服裝的重要性?
JL:我認為你的想法的基礎,應該建立在最高水準的制造工藝上。隨著服裝遺棄性的程度越來越高,人們也不斷更進一步審查品牌和設計師的創意,你還是應該尊敬自己為市場帶來的提案與主張,將你的創意用最高水平呈現出來。不論是 Sam 跟我,或是一些年輕設計師們,經常碰到的問題是:為什麼你們的衣服這麼貴,甚至賣到跟時裝屋一樣的價格?我們可以說「因為這個想法更好啊(笑)」,而且制作工藝還是相同的。不能只是因為我們是新來的,或是我們沒做過這些東西,所以就認定我們的主張就是無效的。我們必須要在工藝上達到比那樣更好的層級,因為有孩子在跟隨我們,他們也會觀察我們做事的方法,我們能夠體會這些孩子的想法…
SR:這其實也是個教育的過程,不是嗎?
JL:對,你必須教育他們,但同時,在文化上我們嘗試跨出自己的文化,去買一些昂貴的東西來認可自己的位置,所以對孩子而言,他們就很難透過買我們的東西,而得到一些提升或什麼類似的感覺,我說的是正確的嗎?
SR:是的,我想 Jerry 的意思是,我們在開拓一條新的道路,屬於奢侈品的新溝通方式。我們有堅實的生產制作背景,是時候去告訴現在的消費者,奢侈品概念不一定是那麼線性的,它可能是個鈍角三角形。要做這樣的事,一定會碰上很多反彈跟拒絕,而這是我們正在提出並開拓的,什麼是當代奢侈品的概念,以及人們可以如何看待它。不過回到你的觀點,制作工藝和生產之於時尚,就像是基石。然後你如何透過故事雕刻形塑它,並承擔起創造故事的責任,為奢侈品帶來目的性。
Via 《Within》
在作品制作時或發布前,你們會有預見「這件產品一定會成功」的直覺嗎?
JL:我不確定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直覺,不過我的心態是 :「不然我們還玩什麼呢?(笑)」你懂我意思嗎?我在進行一場比賽,一定要打出全壘打, 這是我在這裡的原因。我們在不停競爭,我覺得當練習過後上場,確實地打出全壘打,我會想「我一直在訓練,我本就應該能做到啊(笑)」, 而當你沒有打出全壘打,也不會像是我輸了比賽一樣…
SR:你就是再回去訓練而已。
JL:沒錯,就是更努力提升自己,繼續不停地練習揮棒。我們不是刻苦訓練然後只想打出普通的安打或滾地球而已(笑)。
SR:肯定不會,就是不斷改進、改進,拿出新的東西然後再改進、執行, 我很高興你提到這點。在設計中確實有很強的競爭關係與意識,那是很健康的,而很多時候,你競爭的對象更是自己。那就是主要的目的,我們不斷在最高的水平上競爭,是這一切的目的與目標。我們不是來渡過一段舒適的時間的,我們是來工作並給業界帶來新的想法的。
現在消費者的反應依然會對你們自身產生影響嗎?特別在這個快速的社交網路時代。
SR:你知道,我列印了一個 3D 雕塑放上球鞋,也把鞋上的外層拆掉,感覺都是市場所認為自己想要的東西的相反,但重點是進步並展現新的創意。幸運的是,市場對所有這些 Nike 鞋的回饋都很好,不過接受到的反應倒不是完全重要,而是拓寬界線,推進事物前進。
JL:我覺得看清一件事情的方法是你必須踏出去。所以如果你被社交網路包圍,或者隻沉浸在這個文化中發生的事上,你不會有任何東西能夠給予這個文化。對我而言,我最棒的想法來自於除去現在所發生的事。並不是我希望屏蔽它,而是我不想被任何東西影響。我希望我的想法盡可能地純粹與正直。
Via 《Within》
你們有機會跟世界上最頂尖的創意人士合作,不斷創造前沿與創新性的作品,你們認為人際關係是現在時尚品牌成功的關鍵之一嗎?
JL:是的,Sam 剛才也提過,關於他的團隊和一起工作的人。對我而言, 與 Nike 一些和我能共享觀點與熱情的設計師一同工作,跟產品的成果有著直接的聯繫。說到最後,就是人與人的合作——寫的是 Fear of God 與 Nike 的聯名,但其實是 Jerry 和設計師們,還有市場團隊,是我們共享與創造的共通性成果,人際關係就是一切。
SR:你提到了這一點很棒,其實全是關於人與人實際的連結。不是發幾封 Email,而是實際去到波特蘭和團隊合作,建立這些深層的討論。有些很難、有些很棒,確實溝通很重要,並了解我們都站在同一陣線上。並不只是呈現產品而已,真的是溝通與人際關係。我對此十分有熱情,每個在業界曾經和我合作的人,我們都相互尊敬,好的創意由此而來。
你們如何看待現在的時尚世界,有什麼希望它能有所改變的地方嗎?
JL:我不知道耶,我其實不太去想這些,我比較關註自己在做的事。還是之前說的,希望改變越多盲目的看法越好。我很開心看到像 Virgil 在 Louis Vuitton,這樣具有文化影響力的人有機會影響產品,我覺得那是相當有力量的事。就像我和 Sam 以及其他的設計師與 Nike 合作,有機會透過產品發散影響,以最高水平的創新與產品呈現。那是十分有力的主張,當你有具備文化影響的強力人物,給予最高水平的資源,你所帶來的將會是不同類型且前所未見的產品。
SR:我非常關心這個業界,我希望能持續提出精彩的作品,能夠打開關於時尚現實的更多層面,我相信那是令人暢快的。但另一方面我也試著不去研究或看待現在發生的事,像是社交網路等等,希望能專註並理清思緒在制作產品上。我認為現在的時尚世界是正在進步的,那很好。我覺得讓這樣的進步持續保持開放,一部分也是我們的責任。包含有色人種被新的方式帶進產業中,看到更多不同種族的設計師進入市場是非常健康的。我認為那描繪了更加真實的世界,是很正面積極的。
最後,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對方嗎?
JL:我剛才問了他一個問題,因為我討厭不對稱的設計,但又我很喜歡他的作品。我只是想知道他如何把這些繁復的想法完美帶進不對稱設計中?我覺得這很棒,是他獨有的見解並且是在市場上特殊的存在,也是我們都試著做到,但卻相當困難的,因為那是許多靈感的匯合,這些不同的想法與個體肯定會相互沖突,我知道那不只是不對稱設計,但很明顯的,他做得很好。
SR:我的問題是,老哥,你花了多長時間才找到運動服裝和時尚的最佳交匯點?因為那是很難精通的,而你總是把這兩者結合得很好,這樣宏觀的看法是你在做衣服以前就建立的嗎?
JL:其實就只是做我想要的東西,比如有一條運動褲,大概是這兩年被仿得最厲害的褲子,我當時只是想 :「我想要一條可以穿去夜店,也可以穿去健身房的褲子。」就是一個解決方案而已。
SR:對對對,就是一個市場缺失的間隙。
JL :我只是想怎麼能夠穿同一件褲子幹兩件事而已,我不知道…(笑)
SR:不過老哥,你確實做得很棒,幹得漂亮!
JL:十分感謝。
此外,《Within》雜誌第二期「The Art of Remake」還收錄了藤原浩、Hender Scheme、DRx Romanelli、Readymade 等等專訪內容,了解相幹完整內容,可掃描下方QRCode購買本期雜誌。
WRITERWithin
熱門內容
找工作嗎?加入 NOWRE 那種
穿各種 Supreme 和球鞋,為何玩家總喜歡在遊戲中「打扮得潮流」?
打開 UNIQLO 的免費雜誌給你看看…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