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木舒
1.
23歲的我大學畢業留在了大城市,父母都在老家,托父親的福,一家人日子過得清閒而又舒適。
我是一個獨生女,臨近畢業時對於去留糾結了很長時間,家里的親戚都會跟我說,家里就你一個孩子,還是個女孩,留在外面幹什麼。回來在父母身邊,住著大房子,吃著做好的飯,每個月賺多少自己花多少,以後找一個好老公,帶帶孩子逛逛街不是挺好的麼。
因為你是獨生女,難道連自由選擇未來的權利都沒有嗎?
不過好在,很多獨生子女父母身上的通病在我父母身上都沒有出現,從小到大,從選擇哪所中學,到高中時選擇去學習美術,再到大學的選擇、工作的選擇他們只會給我建議而不會去干涉我。
獨自在外的孤獨感和巨大壓力會讓你突然的情緒陷入低谷,接通父母的電話也慢慢的開始報喜不報憂,記得最深的就是我爸說的:沒關係,大不了就回來,爸爸養你一輩子。
是啊,大多是獨生子女都是從小被寵大的,在家中常常感到自己是被人熱愛和歡迎的,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2.
對於獨生子女來說獨立生活是最大的挑戰。
大學是我第一次離家,也是父母第一次離開我,母親自我出生就沒有工作專心的照顧家庭,所以這二十幾年里,我沒有做過什麼家務。這也使得我產生了極大的不安感,曾經覺得做菜很簡單,但自己嘗試了就只能手忙腳亂。發現自己根本不認識有些菜沒煮之前的樣子。生病了沒有人端水送藥,沒有人深夜陪著你去醫院。
這時候巨大的落差感真的很容易的擊垮一個人。
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那從父母方看呢?
有句話叫做「父母在不遠遊」,每個獨自在外的獨生子女應該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父母永遠報喜不報憂,最擔心的就是出了什麼事自己沒法立刻趕到身邊。
母親身體一直不好,一直都在喝中藥調理,醫生建議做手術一勞永逸,一直都拖著,因為不願意麻煩家里其他的親戚,想要等我假期的時候做手術。選了個十一假期的時候手術,我在醫院陪床陪了一周。那時候想,如果要是有個兄弟姐妹,是否母親的手術就能早一點,是否自己的負擔會小一點。
想想等父母老去,失去了經濟來源,所有的壓力都承擔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人去分擔,只能自己一個人去抗,我突然想到,比孤獨更可怕的可能就是這種感覺,無助卻又不能放棄,
從小就只享受來自爸媽的照顧,卻從未想過,爸媽也會老,也會病。自己也成長為了他們的依靠。
3.
大家都說獨生子女比較懶,自私自大,多事,不懂得尊重別人。可是作為一個獨生子女,他所需要承受的苦有多少?
從出生起,父母寄予了最大的希望,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必須很努力很努力,仿佛一個獨生子女就必定就要成功,成功是理所當然,而失敗就是不應該的。為什麼獨生子女要求的標準必須要這麼高,為什麼就一定要把獨生子女當成自己希望的寄托?
有的時候很羨慕非獨生子家的孩子,最羨慕的就是朋友有個哥哥。有人陪著你一起玩耍,有人陪著你說話,開心的時候有人分享,被欺負的時候也有個人幫你出頭。而我從小我在家和電視機為伴,現在長大了,和手機電腦為伴。
所以最終我們好像真的變成了陳奕迅歌中的孤獨患者。承擔著巨大壓力的孤獨患者,必須要比別人更加努力才能保證自己、父母、孩子以後無憂的生活。
以後人家有家人,我只有自己。
父母有時候打電話過來的時候會說:沒事,我們現在多賺錢,以後給你減輕壓力。不知為何心里有點難過,其實父母的關愛才是最大的壓力。
養育之恩,讓人無以為報,只能更加努力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