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許多姑娘說,愛情不能沒有儀式感。
在婚姻里,更是需要有儀式感來捍衛我們家庭的幸福。
因為有儀式感,你才記得那天的陽光和白雲,還有他身旁的微風和眼中的光芒。
在第三季《唐頓莊園》中有一次因為爐子壞了,唐頓第一次放棄了繁文縟節。
他和別人談論此事時,顯得對生活中的儀式感非常著迷。
他說:你厭倦了生活中的格調,就是厭倦了生活。
鄧超和孫儷作為娛樂圈的模範夫妻,也有自己婚姻的一套保鮮法則。最顯而易見的,無非就是微博上的甜蜜互動了。
有一部分人會覺得,這不過就是公關,是作秀。
於是,嗤之以鼻。
但是,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日復一日地忙碌著,焦慮著,往往就忘記了,生活不全是苦難,也會有甜蜜。
我們需要生活富有一種儀式感,來增加生活的質量,給予我們繼續向前的動力。
9月份,孫儷過生日,鄧超發了一條簡單的祝福微博。
細看配圖,卻溫情滿滿、儀式感十足。
從1月到9月,每當鄧超手機上的時間是9點26分時,他都會截屏保存。
因為,9月26日,正是孫儷的生日。
結婚7年,這對夫妻一直保持著足夠的婚姻儀式感。這種幸福互動也影響著他們的孩子。
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家庭里最好的儀式感。
父母相愛的儀式感,就是每個孩子的終身安全感。
他們也有矛盾,但會盡快和好,畢竟肯花時間和心思取悅的人,又怎麼會不願意耐心解決爭端?
出門時,心愛的人給對方一個深情的擁吻,是儀式
走路時,心愛的人為自己蹲下身幫忙系好鞋帶,是儀式
逛街時,心愛的人記得我喜歡的商品買來送給我,是儀式
節日時,心愛的人買來讓我驚喜的小禮物,是儀式
儀式感才是愛情最好的春藥,能讓你們一直有宛如初戀般的心動。
不至於讓生活過得平平淡淡,也不會讓愛情在平淡中消失。
說起來,父母的關係也讓我的婚姻受益頗多。
如果爸爸加班,會帶我媽最愛的鴨脖兒給她;如果他出差,行李箱一定是她幫他收拾。
每當媽媽跟爸爸嬉笑打鬧的時候,旁邊的我也會特別放鬆、開心。
有人說,父母相愛,就是孩子最大的安心和幸福源泉。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放心地去學習、去成長,才能擁有積極生活的心理能量。
於是,長大後,他們會將父母間的儀式感「搬運」到自己的戀愛和婚姻里,擇良人,懂恩愛,復制幸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三觀的培養上也至關重要。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小王子》里有一段經典對白:
狐貍說:「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
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 」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 」狐貍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生活呀,還是要多點儀式感。
畢竟生活比不上白開水那樣,不加糖也會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