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摘要:然而,在中國很多家庭中,沒有很好的處理自我與親戚之間的關係,雖然平常交際不多,但總是喜歡去打探他人的信息,造成尷尬的氛圍,這是沒有必要的。中國,作為一個集體主義社會,更多強調將家庭作為一個單位,同榮辱、共進退,家庭生活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三個方面關係的處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女冒險家卡羅琳·保羅(Caroline Paul)在TED的一次演講中分享了這樣一段經歷:
「我曾經是一名女消防員,身邊經常會有人問我,你不害怕大火嗎?然而,我從來沒有聽到過男消防員被問及這類問題。」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的勇敢似乎不抱期待,女人天生就沒有男人勇敢嗎?事實上,這種社會刻板印象的形成來源於我們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正如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女人比男人更需要幫助這個觀念。」
卡羅琳認為,女人社會地位的劣勢源於原生家庭的錯誤誘導、親子關係處理不當,我們從小到大都在接受著錯誤的信息——女人不夠勇敢,女人的劣勢在家庭教育中被擴大了。從心理學角度看,女人沒有男人勇敢,是一種被灌輸的概念。
其實,類似的問題在大陸社會同樣存在,且更為嚴重。2018年,一項社會學調查報告顯示,超過6成的中國家庭,都有沒有處理好三種關係。
心理學上認為,家庭關係(family relation)的和諧程度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感受和情緒狀態。
一方面,和諧的家庭關係能夠給我們提供社會支持,幫助我們走出困境。另一方面,扭曲的家庭關係,則會成為生活壓力,給我們的身心健康、生活狀態、甚至工作都帶來負面影響。
從個人的角度出發,如果把自我比作一個小圓圈,那麼家庭關係則是自我圓圈外的延伸。心理學家Aron(1986)曾提出,人類的核心動機是自我擴張,而做到自我擴張的方式就是建立親密關係。
在情侶關係的建立過程中,我們會將對方納入自我的范疇。進而從個體的”我”,變成了家庭的”我們”。但即便是在家庭中,關係也有親疏遠近之分,如果處理不好,這不僅不能建立起親密聯繫,反而會帶來很多心理壓力。
中國,作為一個集體主義社會,更多強調將家庭作為一個單位,同榮辱、共進退,家庭生活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三個方面關係的處理。
第一、夫妻關係
夫妻關係是家庭維系的核心,也是建立和諧家庭氛圍的保障。而在大多數中國家庭中,往往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對自己伴侶的需求與關心急劇減少。
久而久之,隨著這種對伴侶忽略,雙方的交流、互動自然也減少了。而在心理學的短期焦點解決”家庭療法”中認為,”溝通”是增進彼此的理解、化解矛盾的基礎,缺乏溝通會導致很多家庭問題。
然而對於那些經常爭吵的家庭而言,缺乏溝通是不和諧夫妻關係的首要原因。而只有當夫妻關係處理好了,才能更好的處理其他的家庭關係。
第二、親子關係
1、對於子女的壓迫
家庭這個概念中,最核心的便是由父母與孩子構成的小家庭,其次才是由長輩、親戚構成的大家庭。
“虎爸虎媽”、”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俗語都可以反映出中國大多數家庭中,對於子女都持有打壓式的教育態度,其中,男性受到的壓迫尤為嚴重,因為將面臨更大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另一方面,大陸社會,重男輕女思想依舊存在,女人不僅僅和弱小掛鉤,更會影響到整個家族的傳承,女人的社會地位進一步被弱化,由此也激發了各種社會矛盾。
2、對於子女的人生干預
中國家庭中,父母掌握著很大的管理權利,父母總是希望孩子的行為符合自己的期待,並拼命遏制自己可接納範圍外的行為。
因為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大腦前額葉皮層發育還未完善,難以做出理性的決策。因此父母的適度干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過度掌控與干預,在很多孩子成年之後仍然存在。
比如,選專業、找工作、找對象等人生的重大決策,都會受到父母的過度干涉。更有甚者,覺得自己的經驗更加豐富,於是幫孩子做決定、恨不得包辦孩子的人生,卻不知這些行為對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影響巨大。
第三、自己與親戚的關係
逢年過節,我們經常會見到這種景象,七大姑八大爺對自己一番盤問,打聽學習、工作、感情等方方面面的消息。
這種對於個人信息的過度窺探,是令人非常不舒適的,即便是親戚朋友之間,別人不願意主動說,就不要去借著關心的名義過分好奇。
然而,在中國很多家庭中,沒有很好的處理自我與親戚之間的關係,雖然平常交際不多,但總是喜歡去打探他人的信息,造成尷尬的氛圍,這是沒有必要的。
中國社會是典型的集體主義社會,各種關係的處理錯綜複雜,正確處理這三種關係對於個體生活壓力的釋放、社會焦慮的緩解,以及新時代社交價值體系的構建至關重要。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社會心理學》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心理學家:女人沒有男人勇敢,是一種被灌輸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