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導讀
有人把追星當成一場戀愛,也有人把戀愛談成一種追星,當然還有把追星當做「養孩子」的。
頭一種情況,在當下的青年群體中已司空見慣,畢竟有的明星戀愛,導致大面積脫粉,甚至有激進者憤而自殘;有的明星瘋狂助力「屠榜」,最終專輯下架,引得輿論嘩然。
盡管令人咋舌,卻並不使人感到意外。然而,若對「愛豆」如此瘋狂的迷戀和崇拜,出現在戀愛關係中,那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一起對戀愛中的追星心理進行一番探尋。
我和「愛豆」談戀愛
怎麼就不平等了
在戀愛關係中無法拋卻追星心理,把戀人當「愛豆」,關係的天平便會慢慢傾斜,久而久之,不平等的兩性關係也就隨之形成,貽害無窮。
一,形成「討好型人格」
不平等的關係中可以分為討好的一方和被討好的一方。「討好型人格」是個新近才出現的心理學概念,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都來源於一些節目,但實際上,許多心理學家已對它做了研究。
二,產生精神暴力
與此同時,也存在著「被動」去討好的情況,如感情中存在的暴力,迫使一方不得不去討好另一方。說起暴力,人民常常會想到武力等肉體可見的傷害。但其實在戀愛關係中,有時心理上的暴力更令人受傷,除了身體暴力外,家庭暴力中還存在著精神暴力及性暴力。精神暴力英文是moral harassment,也稱為軟暴力。這其中常包括的行為有,言語的威脅,污辱,誹謗中傷,無視,傷害自尊心等。
在明星的演唱會上粉絲尖叫甚至暈倒的情況不勝枚舉。許多人覺得這樣的粉絲過於瘋狂,歇斯底里,有精神方面的問題。
演唱會中,粉絲向明星投擲礦泉水瓶。圖片來源於網路
根據美國科普作家、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生喬丹•劉易斯的研究,我們的自主神經系統負責控制心跳、出汗、興奮、冷靜、流淚等,超出我們的主觀控制。當粉絲見到偶像時的現象,就是這種神經興奮的表現。比如血管擴張、心跳減慢,導致血壓突然下降,暈倒等。研究人員認為,追星狂熱可以滿足青少年特殊的情感需要。這種狂熱其實並未達到心理病態或者精神障礙的程度。
但有些粉絲深信偶像的任何一點暗示都是表達對自己的喜愛,這在精神科的症狀標準中,患者堅信某人深愛著自己,而事實上對方並無此意時,則屬於一種精神疾病「鍾情妄想」了,這則需要去醫院診斷了。
從心理角度而言,由於我們大部分人被日常生活中的瑣碎與小事包圍,所以會寄托自己的向往於另一個客體,如以比較光彩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明星,他們承載了粉絲對理想生活的期待。他們能幫助粉絲獲得替代性滿足,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與日常生活的心理落差。而將這種心理代入戀愛中,自然而然會將自己的伴侶理想化,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了自己的伴侶只是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焦慮不安和崩潰情緒隨時可能會來臨。
根據心理學中的自戀理論,弗洛伊德在1914年的《論自戀:導論》里提出 「原始自戀」的存在。「於是我們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存在一個對於自我的原始力比多貫註(original libidinal cathexis),隨後這個貫註的一部分投射到了對象之上,但其基礎部分依然保留了下來。它和對象貫註的關係,就像變形蟲的身體和它伸出去的偽足的關係一樣。」
粉絲傾註感情與財力在偶像身上,其實也是一種自我滿足的過程。一般個體的自戀並不是不健康的,只有個體過度自戀才是不健康的。正如適度的把偶像作為榜樣,向其學習能帶來積極的效果,但過度的沉迷則會讓人迷失自己,影響自我認知及個體發展。
愛並不等於需要。真正相愛的兩個人需要信任、尊重和接受對方。
這些東西很少出現在情感依賴型的伴侶關係中。真正的愛是了解自己、愛自己,然後把它給予另一個人。這就是兩個人共同創造幸福生活的方式。
如果你已經陷入了一種情感依賴的關係模式,你可能要花點時間去發現自我。這聽起來有點可怕,但如果你能做到,就會發現,學會了解自己、愛自己是你選擇做的最強大的事情。
往期精彩內容:
28歲小夥直播跳河,不幸身亡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絕對不吃檳榔
地球真的去流浪了,你的專業能幹什麼?
[青春湖北]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點讚,轉載務必標明來源
覺得不錯,請點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