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摘要:在小杜的回憶里,你可能會看見很多負面情緒:憤怒、暴力。這句話是說,雖然你需要負面情緒保護你,但這種保護方式其實會加劇你的創傷體驗。
作者:楊思遠一、
小陳是一個馬上就上研一的學生,在碩士導師的暑期實驗室里,他認識了一群師兄師姐。和大家在一起的時候,他多數時間都靦腆不語,也能感受到群體的和諧有趣。他一直以內向自居,以為上了研究生,就可以變得開朗一些了。可是有一天,當實驗室里只剩下他和另一位師兄的時候,人際中的焦慮、緊張感又馬上撲面而來,他覺得很尷尬,想要快點從實驗室離開。
麗麗是一位公司白領,總是幫助同事們做很多事情,比如幫忙定個盒飯,幫忙補錄打卡,幫忙寄個快遞什麼的……同事們好像都很喜歡她。她最開始很享受著大家的喜歡,但是慢慢地,她發現自己開始討厭同事、討厭去上班、討厭辦公室,她開始請假不工作了。是的,她抑鬱了。
玲玲最近遇見了一個讓她心動不已的男孩,對方好像對她也有好感,本來可以水到渠成的感情,在玲玲面前,卻變成了巨大的困難。她每次都不知道該怎麼聯繫對方,所以一條編輯好的簡訊刪來刪去好多遍,也不敢發給對方。好不容易硬著頭皮發一條過去之後,緊張得呼吸加速,在房間里走來走去,顯示出一絲非常驚恐的模樣。
以上三個場景里,你都看見什麼了?也許是三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也許是以他人為鏡後的自己,也許是三種不同的體驗和情緒,焦慮、抑鬱和恐懼……
我想,很多人都會被這樣的情緒困擾過,或者發現自己身邊的人,正經歷這樣的情緒困擾。
每每陷入到這樣的情境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逃跑,在他們眼里,負面情緒可能面目猙獰、威脅和危害巨大,所以要趕緊逃離。
小陳是用打遊戲的方式逃離他的焦慮、麗麗是用吃藥的方式逃離她的抑鬱、玲玲則是用拒絕和對方溝通的方式來逃離自己的恐懼……
逃開了,就萬事大吉了嗎?
不。事實恰恰相反,負面情緒仿佛洪水猛獸,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淹沒。在一次又一次的逃離失敗之後,很多人才開始領悟:哦,面對負面情緒,逃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啊。
是啊,你那麼急著想逃,從來都沒看清楚負面情緒是什麼,又怎麼可能解決問題呢,孫子兵法都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二、
那負面情緒到底是什麼呢?
我用一個來訪者的故事,來給這個問題找一個答案。
小杜是我的一位來訪者,和大多數的其他來訪者一樣,她也有一個非常糟糕的童年:父親從來不表揚她,母親脾氣也總是很暴躁,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但是在家庭權威的統治下,兄弟姐妹也都小心翼翼,彼此之間沒什麼情感交流。
小杜說起自己的家里,用了「慘不忍睹」這樣的字眼,她說家里習慣了用否定和暴力解決所有的問題。在回憶童年的過程中,她想起了一些畫面:在一個即將上學的清早,因為晚起了幾分鐘,剛到飯桌邊上坐下,父親二話沒說,一個嘴巴就扇了過來……小杜說,像這樣的事情很常見。而她的哥哥,遭遇的暴力,比她還要強烈十倍百倍,哥哥常常被父親打得不敢回家。
面對父母的暴力和否認,兄妹三個都以沉默和順從應對。
時光如水,三十年後的小杜因為覺得自己有太多問題,找我進行咨詢。
在咨詢的過程中,她除了回憶起不愉快的童年,還想起了一段讓自己覺得很恐怖的經歷:小杜說自己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欺負同班級的女同學,一不開心就對她們破口大罵。
不止於此,她在回家的路上,會經過一片田地,在田地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動物,比如蛤蟆、毛毛蟲等。「你知道嘛?看見這些動物,我一定要親手把它們抓住,並且一定要用非常殘忍的方式把它們弄死。現在想起來,我真的不敢相信,曾經的我,做出過這樣的事情」。
在小杜的回憶里,你可能會看見很多負面情緒:憤怒、暴力。
那這些負面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呢?
心理學上有一種防禦機制,叫做「置換」,就是把對A的情緒發泄到B上。小杜就使用了這樣的防禦機制。
想想看便知道,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每天見到的都是父母的暴力,還經常自己也體驗這種暴力,她的內心能不憤怒嗎?內心能不恐懼嗎?有憤怒、有恐懼、也有委屈,但是這些情緒不允許出現,她只能把它們壓抑下來。
可在壓抑的同時,她也會感到自己的崩潰,因為她感覺自己太弱小了,一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這也意味著她可能隨時會「死掉」。
為了抵抗這種死亡的恐懼,被她壓抑的情緒就通過「置換」的方式呈現出來了。她對同學表達憤怒,對昆蟲的殘害,都是在說:你看,我很強大,我有能力保護我自己。
所以,負面情緒是什麼呢?是對自我進行保護的一種機制。每一種負面情緒的發生,都是一個求救信號,它在用獨特的方式呼喊:救救我吧。
三、
創傷,是症狀的動力。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之所以會出現負面情緒,恰恰是因為你需要它。
就好像那個在導師辦公室感到焦慮的小陳,他為什麼會突然之間變得焦慮呢?是因為他體驗到危險了。
從小就不斷被批評被教育的小陳,從來沒有從母親那里體驗過自己被接納的感覺,所以他總是很謹小慎微地對待著母親,也非常恐懼和母親走得太近,因為走得太近,就很可能迎來批評和責罵。所以,在小陳的潛意識里:太近=危險。
一旦和誰的距離太近,危險信號就會亮燈,小陳也會直接體驗到焦慮的情緒。他在用焦慮的情緒保護自己,保護自己避免被人批評、被人責罵、不被接納。
所以,小陳,需要用焦慮來保證自己感覺安全。
同樣,麗麗、玲玲以及每一個都會常常遭遇負面情緒的人,其實他們都是在用負面情緒保護自己。
症狀,會加劇創傷體驗。
這句話是說,雖然你需要負面情緒保護你,但這種保護方式其實會加劇你的創傷體驗。
也就是說,當小陳用焦慮的方式隔離自己和別人走得太近,他就永遠不會真正地走近一個人,也就永遠不會體驗到自己被另外一個人接納,那麼內心那個不被接納的創傷,也將永遠不會得到療愈。
好像事情變得有點複雜:負面情緒既是保護我們的,又是傷害我們的,那我們到底該拿它怎麼辦呢?
其實很簡單,你不用感謝它,也不用恐懼它,你只需要臨危不亂地和它做朋友就好了。當它產生的時候,你不用急著趕走它,而是要知道,它在提醒你,危險來到了,接下來你和它一起待一會兒,體驗一下,那些危險是真實存在的嗎?
潛意識往往以一些非常零散的圖片儲存在我們的記憶里,當負面情緒來提醒你危險的時候,你都問問自己:我看見了什麼?
你可能看見父母糟糕地對待自己,這些事情,發生在過去;
你可能看見朋友/戀人不肯接納自己,這些事情,可能發生在未來。
無論過去,還是未來,都是虛幻。唯有當下,才是真實。
當下是什麼呢?當下是什麼都沒發生,你和負面情緒在一起玩個遊戲而已。
>負面情緒的出現,其實是一種求救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