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被家暴了,過去的半年我仿佛活在噩夢里,關於家暴的這一切,我必須說出來」。
昨天,美妝博主宇芽在微博發布了一則視頻,講述自己被前男友 @沱沱的風魔教 長期家暴的遭遇。
視頻中,沱沱用力拉住宇芽的腿,試圖將她拖出電梯。整個過程中,宇芽拼命掙扎,電梯門反復關上了4次。最終,宇芽還是被從電梯里拖了出去。
沱沱把宇芽從電梯里拖出 | 宇芽微博的視頻截圖
@宇芽YUYAMIKA 是papi醬旗下公司美妝博主,此前曾憑模仿蒙娜麗莎妝容成名,目前擁有大約90萬微博粉絲。
@沱沱的風魔教,插畫師,目前在微博擁有12萬粉絲。
在長達12分鐘的視頻里,宇芽講述了自己去年與沱沱開始交往之後遭受的五次家暴,而沱沱的兩任前妻、學生與朋友也分別講述了自己的遭遇或所見。
宇芽與沱沱於2018年8月初識,9月正式開始交往。據宇芽所說,在一起後,沱沱開始因為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就對她貶低大罵,且不斷對她進行精神控制,否定她的工作和生活,不讓她有正常的社交。
宇芽開始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工作也變得艱難。
家暴發生前,沱沱看起來很完美 | 宇芽微博的視頻截圖
第一次家暴發生在兩人在一起半年後。2019年4月8日,沱沱單獨約了一位女孩去巴蜀中學玩,宇芽向他問起此事,他狠狠地扇了宇芽耳光,而且是很用力地連續打了十幾下。宇芽當時很震驚,但他道歉、示好,宇芽念在是初犯,便原諒了他。
然而,家暴並沒有就此停止。之後又發生了兩次以連續猛扇耳光方式的家暴,宇芽表示每次臉恢復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工作。
第4次家暴發生在2019年8月21日,也就是視頻里出現的那一次。據宇芽所說,她一人在新房子里刷牆後想要早點回家休息,而沱沱不想回去,在宇芽回家後他便以死威脅。「我不放心就過去看他,卻沒想到一進門他就打我,嚇得我想坐電梯逃跑,結果他追上來強行把我從電梯里拖出,用力掐我的脖子快要窒息,抓著我的頭使勁往牆上撞,不停地辱罵我,把所有的仇恨都發泄在我身上。」
宇芽微博截圖
此時,宇芽已經意識到暴力升級,決定分手,但他又甜言蜜語、發誓不會再動手,宇芽再次原諒了他。
沒想到一周之後,宇芽遭到了更嚴重的毆打。
第5次家暴是在2019年8月29日晚上。宇芽被使勁地摔在地上,撞到了尾椎,當時仿佛「腿都失去了知覺」,無法站起,只能癱在地上求他不要再打。但沱沱不僅視而不見,還用腳踩宇芽的臉,踹她的身體,宇芽感到了極大的侮辱。沱沱見宇芽癱在地上很久不動才知道事情嚴重了,打電話給他的朋友和學生,讓他們把她帶走。
他不停地警告宇芽:「你告我,你也告不贏」「你沒有證據」。
沱沱讓學生把受傷的宇芽帶走 | 宇芽微博的視頻截圖
宇芽不是沱沱的第一個施暴對象。沱沱的第一任前妻阿步在視頻里透露,在她懷孕幾周的時候曾被沱沱踹肚子,被打耳光到整個腦袋發暈,被掐脖子到無法呼吸,甚至他還拿菜刀說要砍死她。阿步非常害怕。第二任前妻金秋則表示,沱沱會把她的手反鎖起來,抓住頭往牆上撞,走開的時候還說著「你裝吧,你就繼續裝吧」。與對待宇芽的態度如出一轍。
沱沱和其前妻的共同朋友也講述了自己的親眼所見:
宇芽微博的視頻截圖
在宇芽發布了微博之後,沱沱沒有作出正面回應,只是若無其事地發了白斬雞的照片和朋友兒子的照片,並關閉了評論。
有不少網友以為照片里的是沱沱本人,其實是他朋友的兒子。| 微博截圖@沱沱的風魔教
假如描述屬實,宇芽所遭遇的家暴,很可能是家暴里最可怕的一種——「親密恐怖」型。
家庭暴力有三類,
「親密恐怖」型需警惕
從事女性研究超過三十年的賓州州立大學社會學榮休教授麥克·喬韓森(Michael Johnson),把親密關係里的暴力分為三類:
情境性伴侶暴力(situational couple violence, SCV):最常見的一種伴侶家暴。某個特定爭執不斷升級,變成劇烈衝突,雙方都憤怒而失控。雙方都會使用暴力,但暴力級別一般比較輕,造成的傷害較輕,都不太可能出現致命攻擊。暴力是因為憤怒或沮喪,不是為了「控制另一方」。從性別比來看,情境性伴侶暴力的施暴者里,男女比例相差不多。
親密恐怖(intimate terrorism, IT):最需要警惕的一種伴侶家暴。一個伴侶有目的地使用暴力,以強迫控制另一方。在這樣的關係里,暴力不是衝突失控時的互毆,而是單方面施加的、反復發生的嚴重虐待。其中一方對另一方施加的暴力次數明顯要多得多,使用的暴力手段多種多樣(恐嚇,辱罵,毀壞物品,自殘,毆打對方,虐待孩子或寵物,限制對方與外界接觸,控制對方的錢財),控制著受害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親密恐怖型的暴力往往不斷升級,施暴者對伴侶造成的傷害越來越嚴重,有時甚至會危及對方的生命。從性別比來看,八成以上的親密恐怖施暴者是男性,女性僅占兩成,男性遠多於女性。
暴力抵抗(violent resistance,VR):最少見的一種伴侶家暴,屬於自衛反抗型。當遇到「親密恐怖」型家暴時,受害的伴侶有時會試著用暴力反抗。有時候,絕望的受害者甚至認為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殺死施暴者。但這種家暴十分少見,屬於家暴里最罕見的一種。從性別比來看,由於親密恐怖者里男性更多,所以暴力抵抗者里女性更多。
最需要警惕的是 「親密恐怖」型家暴 | 宇芽微博的視頻截圖
有人會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床頭打床尾和」,「過日子哪有不磕磕碰碰」,「勸和不勸分」,「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他們說的其實是「情境性伴侶暴力」。
「情境性伴侶暴力」當然也需要矯正,但和「親密恐怖」型家暴相比,無論是手段還是後果都相距甚遠,絕不可一概而論。
不幸的是,這種發言常常模糊了焦點,讓「親密恐怖」型的家暴者逃脫了應有的懲罰,也讓他的受害者得不到應有的支持。
還有的人會說「其實女人也家暴」,要記住這不能成為「不支持女性受害者逃離」的借口。
2015年《家庭暴力期刊》上的一個研究顯示,當我們談論「男女都會家庭暴力」時,需要看到兩性的暴力手段和程度是不同的。女性更可能向伴侶扔東西,咬,抓撓,踢打。男性更可能打,摔,勒,扼頸或窒息。此外,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發布的調查報告也顯示,男性更可能強暴或謀殺伴侶。總而言之,女性更可能被親密伴侶(或前任親密伴侶)家暴,而且男性施暴者更可能造成嚴重傷害。
家暴里的男性受害者固然存在,且不該被無視。但當一個女性受害者求助時,絕不該用「女性也會家暴」為理由漠視她的求助。
在「親密恐怖」型家暴里,受害者更需要來自外界的支持,尤其是醫療照護、經濟支持、法律援助和安全的庇護所,讓她們可以有機會逃離並重建自己的生活。
「親密恐怖」型家暴的特徵
「親密恐怖」型家暴,有六大特徵——
①身體虐待:身體暴力與虐待長期存在;
②孤立,隔離:用「深愛、嫉妒、安全」為借口,阻撓對方與外界接觸,嚴密監控對方的行動,禁止對方進行正常社交;
③經濟虐待:拿走對方的錢使對方陷入拮據,阻撓對方就業或賺錢,隱瞞自己的收入,不允許對方支配金錢;
④情感虐待:漠視,輕蔑,羞辱,責備,打壓對方,讓對方覺得自己糟糕且無能;
⑤威脅恐嚇:用暴怒的表情或動作來讓對方害怕,展示兇器,跟蹤騷擾,威脅要傷害對方,威脅要自殘,聲稱要傷害對方重視的人或動物,要毀壞對方的重要財物等;
⑥推脫自己的責任:否認虐待,轉移責任,誇大對方的「錯誤」,輕描淡寫自己的暴行,抹掉對自己不利的證據。
根據這些特徵,我們再回顧一下宇芽的微博自述,沱沱做了這些事——
①身體虐待:連續猛扇耳光,強行從電梯里拖出,用力掐她脖子,抓著她頭往牆上撞,把她摔在地上,用腳踩她臉、踹她身體……
②孤立,隔離:「否定我的工作和生活,給我洗腦不讓我有正常的社交。他跟自己的母親斷絕了聯繫還要求我也要跟他一樣」。
③經濟虐待:「得聽候他隨時差遣,不僅精神上完全服從他,在錢財上也幾乎是有求必應,而他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④情感虐待:「因為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就對我各種貶低大罵」,「不停地辱罵我」,「要學他最喜歡的姐姐,學人家漂亮能幹情商高,會賺錢出手大方,容忍老公在外面瞎搞等等。」
⑤威脅恐嚇:「威脅我說:‘如果你去告了我,那我就自殺,自殺的時候我也會寫遺書是被你害死的’。」「簡訊騷擾」,「不斷威脅我和我的家人,找到我家並對我家車位進行毀壞」
⑥推脫責任:「為了撇清自己的關係,……把我身上已經被他撕爛的裙子扒下來,找了一件新的給我換上,但當時我已經動彈不了的情況下,他還不停的說‘你告我,你也告不贏’,‘你告我,你也沒有證據’。」
全中。
「親密恐怖」型家暴的施暴者
「親密恐怖」型家暴者,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可悲而無能,只能靠暴力和威脅來阻止伴侶離開的人。他們往往是失敗者,自尊低,缺乏地位與資源。有些人年幼時曾經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者接受了扭曲的性別教育,對女性既依賴又仇視。
第二類,是反社會且自戀,對傷害他人毫無愧疚感的人,這種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可以不擇手段,暴力就是手段之一。
沱沱表示,比他優秀的人全世界沒有幾個 | 宇芽微博的視頻截圖
不管是哪一種,他們都對家暴行為缺乏悔意。在他們心底的真實想法是——要不是伴侶激怒我,我怎麼會動手呢?再說我還留了手沒用全力呢,要不她還能活到現在?總之,他們根本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錯的,更不會有改變的動力。
對「親密恐怖」型家暴者而言,不能放棄的其實不是戀人,而是對戀人的控制與權力。
當他苦苦哀求,甜言蜜語,說自己絕對不能失去對方時,他其實是不能失去自己的「所有物」,不能失去對這個獵物的控制權。因此,他會死纏爛打,跟蹤騷擾,不準伴侶獨立,不準伴侶離開,不準伴侶自由生活,更不準伴侶和其他人在一起過上更好的生活——所有這一切,都會被他視為對自己的「羞辱」以及對自己「權力」的反抗。
他會勸說自己的獵物,自己深愛她,需要她,以此勾起受害者對「拋棄對方」的負疚感。
他會顛倒黑白,輕描淡寫自己的暴力行為,說都是受害者自私、犯錯、輕信……讓自己如此痛苦才會失控。他也會保證,只要受害者「不再惹怒他」,就絕不會再有家暴發生。
所有這些哄騙與哀求,這些勾起受害者的負疚與自責的策略,本身就是「家暴循環」的一部分。當一個人做出這些行為時,不是預示著「絕不會再有下次」,反而預示著「絕對會有下次家暴」——因為,他早就駕輕就熟。
施暴者早就駕輕就熟 | 宇芽微博的視頻截圖
有句話說,家暴只分兩種:零次,或無數次。
更準確點說,「親密恐怖」型暴力,一旦發生一次,就絕對會有下一次。即使這個受害者逃離了,還會有下一個受害者出現。只要施暴者還在不斷尋找獵物,暴力就會一次又一次地發生,無數次地發生。
直到施暴者被阻止。
如何阻止家庭暴力
2011年的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曾遭受過配偶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確表示遭受過配偶毆打的比例為5.5%,農村有7.8%,城鎮有3.1%。
有些人會問,真遇到家暴的話,受害者為什麼不離開呢?
原因很複雜。
有些受害者出於天真、無知、留戀或羞恥感而保持了沉默。她們相信了家暴者的指責,以為是自己的「錯誤」引發了暴力。她們為了家庭或孩子努力原諒伴侶,假裝那些暴力只是「小衝突」,說服自己忍耐,幻想伴侶改變。
有些受害者已經被打壓和恐嚇到不相信自己還有出路,不相信自己值得別人的幫助,或者不相信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家人、財物)能從這段關係里全身而退。她們因為施暴者的控制而缺乏親友支持,缺少可支配的金錢,看不到出路,害怕得無法動彈。
還有些受害者由於過往的心理創傷而習慣被虐待,甚至會主動尋找有虐待傾向的伴侶。
……
離開一個施虐者並不容易,沒有一個施虐者樂意放走自己的「所有物」。他們會竭盡全力阻撓。
而受害者的不離開,更多的是一種「無力」和「無奈」。一個斷腿的人無法逃過暴徒追打,不是因為「不夠堅強」。一個在親密關係里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暫時走不出來,也不是因為「不夠自立」。外界要做的,應該是更好地支持她們,讓她們獲得逃離甚至對抗的力量。
宇芽微博的視頻截圖
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能勇敢出來發聲的受害者與見證者,都是極其珍貴、值得激賞的。
真正的勇敢,其實來自善良。在宇芽事件里,除了宇芽,還有許多勇敢站出來發聲的人,有些曾經也是受害者,有些則見證了沱沱的暴力行為。見證者出來作證並無好處,還要冒著被污蔑被反撲的風險。而曾經的受害者已經逃離了火坑,但還是反身回來拉宇芽一把,甚至自責「要是我當初就發聲,是不是就不會有下一個受害者」……
不要自責,你們真的已經做得很棒了。
曾經的受害者之一 | 微博@goldenjo
現在,輪到所有的旁觀者出來聲援,輪到當地婦聯、公安以及其他有關部門介入了。
當地婦聯 | 微博@重慶市婦聯
與其問「受害者為什麼不離開」,不如問「加害者為什麼還沒被阻止」?施暴者需要承擔責任,接受懲罰,矯正錯誤觀念,學習憤怒管理技能等等——這些,需要公權力的介入,也需要大環境里存在足夠的反暴力與性別平等的聲音。
世界衛生組織在《理解並處理暴力侵害婦女行為》報告里提到,要減少對女性的暴力,除了在個人層面進行干預,還有其他有效的具體方法比如——
組織媒體宣傳,讓更多人知曉現行的反家暴法律;
提升女性在離婚、財產、子女撫養和監護等方面的權利;
社區為家暴受害者提供綜合服務;
性健康與生殖健康的醫療機構,要關注可能遭受暴力侵害的女性;
在學校里教授暴力識別與預防課程,影響青年人的認知、態度與行為;
鼓勵男性參與推廣非暴力與性別平等;
早期識別並介入干預那些高暴力風險的家庭;
……
家庭暴力不是私事,不是不可外揚的家醜,而是全社會要聯合起來對抗並干預的暴行。既要鼓勵受害者站出來報警存證,也要給予受害者足夠的救助與保護。面對來自家庭里的微弱哭聲,讓我們說一聲「我聽到了」,還有「我們在你身後,是你的堅強後盾」。
參考文獻 [1] R. S. Miller,Intimate relationships. New York, NY: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8. [2] Johnson, M. P. (2008). A typology of domestic violence: Intimate terrorism, violent resistance, and situational couple violence. Bost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3] Johnson, M. P. (2011). Gender and types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 response to an anti-feminist literature review.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16(4), 289–296. doi: 10.1016/j.avb.2011.04.006 [4] Hamberger, L. K., & Larsen, S. E. (2015). Men’s and women’s experience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A review of ten years of comparative studies in clinical samples; Part 1. 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30, 699–717. [5] Holtzworth-Munroe, A., & Meehan, J. C. (2005). Partner violence and men: A focus on the male perpetrator.In W. M. Pinsof & J. Lebow (Eds.), Family psychology: The art of the science (pp. 167–190).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Chan, K. L. (2011).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s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 review.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16(2), 167–175. doi: 10.1016/j.avb.2011.02.008 [7] Fowler, K. A., & Westen, D. (2011). Subtyping male perpetrators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Journal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26, 607–639. [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Global and regional estimates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Retrievedfrom http://www.who.int/reproductivehealth/publications/violence/9789241564625/en/# [9] WHO |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violence against women. (2019, Nov. 2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trieved from [10]https://www.who.int/reproductivehealth/topics/violence/vaw_series/en [11] T. R. Howe,Marriages and families in the 21st century: a bioecological approach. Oxford: Wiley-Blackwell, 2012. [12] 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主要數據報告_中國網. (2011). Retrieved from http://www.china.com.cn/zhibo/zhuanti/ch-xinwen/2011-10/21/content_23687810.htm
作者:遊識猷、八雲
編輯:Cloud
一個AI
家暴不是家務事,而是犯罪。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除了肢體上的暴力行為以外,親密關係中還有情感暴力、語言暴力、性暴力、經濟控制等。親密關係中你經歷過(抱抱你)或見過哪些暴力行為?掃描這個二維碼,來群落和大家來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