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01
關於追女孩子這件事,很多人會覺得是水到渠成的事,搞搞曖昧,情到深處,自然就在一起了。
你真的想多了!
我一個好哥們,喜歡一個女孩 3 年,就因為總相信所謂的 「水到渠成」,沒有很直接、清楚的表白,最後女孩子以為他不過是玩玩,就沒認真,遺憾錯過了。
而另外一哥們,好不容易追到自己喜歡的女生,結果在一起沒多久,就分了。原因是,在確定關係一周年時,他就簡簡單單快遞郵送了個禮物,沒有一起慶祝這特殊的日子。
…
問題出在哪裡?
今天大叔就送跟你們一個我珍藏多年的戀愛秘笈(驕傲臉)。
這一秘笈,可以解決戀愛發生前與開始後 99% 的問題(當然有些誇張啦):
它就是,儀式感。
儀式感這個詞其實已經被說爛了。
你可能會覺得儀式感不就是點個蠟燭,買個蛋糕,唱個生日歌,讓對方開心嗎?
絕對不是。我們對它的誤解太深了。
儀式感不是為了顯擺和吹牛的外在形式,而是內心的一份歸屬感和安全感。
《小王子》有一句話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這正是對儀式感最好的詮釋。
儀式感是親密關係得以長久維持的絕對秘籍,它需要內化到你心裡,這樣才會自然延伸到關係的每個角落。
02
我們愛情中的儀式感
上周,大叔跟大家征集了 「愛情中,你做過哪些很有儀式感的事情」。
一位叫 「土豆姑涼」 的女孩分享了他非常有儀式感的男友:
我和男朋友是 25 號在一起的。
之後的每個月 25 號,他都會寫一封信,再郵寄給我。
哪怕是我們面對面他寫完的這封信,也一定不要當場給我看,還是郵寄。從前車馬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現在如是,不變的是愛。
還有一位叫 「包」 的男孩留言說:
我的女朋友說有個小情懷,在立冬的時候想要喝烏雞湯。
我就覺得這樣的女生很可愛(可以去愛)。
於是後來每個立冬我都會給她想辦法弄烏雞湯,有一次自己煲,還放了剛好從好朋友那裡弄來的幾片花旗參片,香得很。
這些留言看得大叔的少女心爆棚了,太暖了。
原來,儀式感並不意味著隆重 + 費錢。生活中偶爾的小儀式,能讓我們的感情回憶起來不至於索然無味,而是充滿樂趣。
而每一次等待驚喜的過程,將讓我們在很喪很疲憊的生活中,依然有點小盼頭:
好比知道明天清晨你會出現在我眼前,我連睡覺都會笑;
知道周末要為你做一頓飯,所以連買番茄和雞蛋,我也挑得用心。
給愛情加點調料,這便是儀式感的意義。
…
03
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心理學家是怎麼看待儀式感的呢?下面大叔就為大家分享一些有關「儀式感」的心理學研究吧。
1. 感情沒有什麼水到渠成,儀式感是少不了的 「定心丸」
伊利諾伊州大學的研究發現,儀式行為能夠幫助人們增加對一段關係的歸屬感(Belonging)和信任感(Belief)。[1]
首先是提升歸屬感,這在感情初期尤其明顯。這種感覺就好比,新生入學的時候總會要隆重地辦一場開學典禮和歡迎晚會,這會讓這幫剛剛入學的孩子們感到自己是學校的一份子,歸屬感滿滿的。
談戀愛其實也一樣。
用心的表白、浪漫的求婚、周年日的慶祝,都是少不了的「定心丸」,讓彼此感覺完全屬於對方。
後臺一位叫 「知網的小蜘蛛」 的讀者,便回憶了這樣一次儀式感:
高三的時候,初戀迎來了她十八歲生日。我不太會搞驚喜,就想給她用心做點東西。我偷偷加了她朋友們的微信,讓她們每個人錄一個祝福小視訊。
平時上學很忙,晚自習也上到很晚,我就回宿舍剪視訊,特別幸福。
生日那天,我一直裝作沒有禮物送給她,其實已經托人悄悄放到她宿舍的櫃子裡啦。
雖然已經分手了,但現在想起還是很感激,她的開心帶給我那個時候難得的快樂。雖然她看不見這篇,我還是想偷偷道個歉,沒少讓她傷心失望,這麼久應該是原諒我了吧。祝她天天開心。
其次,儀式感可以增加對一段關心的信任感。[2]
當兩個在一起久了之後,難免會有些疲憊,甚至出現懷疑:這真的就是我要的愛情嗎?
這時候,儀式感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讓你恢復對一段關係的信任感。
那種感覺就好比:
「Ta現在能這樣愛我,那以後也不會差吧~」
「生活雖累,但是每天清晨被吻醒的時候,我還是相信可以這樣到老的~」
這時候的儀式感不一定要很隆重,重要的是心意,讓對方感覺到未來還是明亮的,彼此還是有愛的。
從 「虎哥的媳婦」 的留言中,我們能感受到這種滿滿的信任和對未來的期盼:
結婚15年了,沒有特別浪漫的儀式,就是每天晚上很認真的說晚安(他說沒聽到我說晚安就感覺這一天還沒結束),有時說完晚安還會親親臉頰;
感受到他的細心體貼會摟著他的脖子貼著臉說「謝謝虎哥,好幸福啊!」
節日的時候他會偶爾發個大紅包給我(不是每一個節日哦),我也毫不掩飾的哈哈大笑,誇他 「虎哥真敞亮」……
就醬紫…… 感覺結婚很多年了,可能不像年輕的時候那麼浪漫有激情了。
但是一起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一起品嘗那麼多酸甜苦辣,感情比剛結婚的時候更深了許多許多……
…
2. 儀式感會把在一起的時間拉長,讓回憶變得更充實
回憶你們在一起的時光,你是覺得充實而浪漫,還是感覺好像空空的?
有人說,好的愛情,在一起一天就仿佛過了一年;敷衍的情感,在一起一年仿佛只有一天的記憶。
心理學家認為,重復而平淡的交往模式,會讓你覺得時間變得很快,過去回憶起來就像是 「缺了一塊」。[3]
但是,新鮮的事物卻會讓時間變慢,讓記憶變得充實,這也就是小時候我們感覺時間很慢的原因,因為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事物出現。
愛情也一樣,如果偶爾有一些小驚喜,會讓你們的感情回憶起來很有重量,感覺自己愛得很值。
一位叫「左左」的已婚朋友,在留言中便表達了對儀式感的強烈願望:
大叔,我覺得儀式感很重要,尤其是婚姻,雞毛蒜皮柴米油鹽的生活中,愛情容易被消磨殆盡,需要儀式感來改善來保護兩個人的愛情。
BUT!我的老公根本不在乎我所說的儀式感,覺得我哪那麼多事吶,難道婚後就任由愛情消失?就該甘於平淡?
怎麼才能讓另一半和自己一起做些有儀式感的事呢?如何來協調一方的不甘愛情消失,另一方的婚姻就要平淡過日子呢?
解決辦法就是,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你老公吧!!大叔幫你監督他。
具體行動可以參考 「小兔子」 的老公的做法:
突然有天刷抖音看到 「情侶之間的一百件小事」,看到別人為愛情努力的樣子,覺得自己也可以擁有。於是隨口和老公提了一下,兩分鐘之後他就告訴我已經下單了。
拿到快遞後,我們開始對照著這個清單,細數我們曾做過哪些,還有哪些沒做,還有哪些可以做。
後來的日子裡,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回憶一下當天,如果有 100 件事的其中一件,就會把它撕下來,寫下時間地點,按上手指印。
看著慢慢減少的清單,還是很有成績感的。
…
3. 如果選擇了分開,也要好好告別
儀式感只是在一起的時候很重要嗎?這個問題大叔之前其實沒想過。
但是在看大家的故事時,發現不少讀者都提到了 「分開」 的儀式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名叫 leap 的朋友留言道:
印象最深的儀式感,就是告別初戀的時候,在這段不成熟的戀愛反反覆復要分不分,最後終於下定了心去面對,互相發個長長一段告別的話後。
我讓自己放肆地去哭,然後給自己用心地煮了一碗面做晚餐(自己平時極少做菜,煮面都是他教我的)從此往後不再依賴他,想要什麼自己去嘗試。
一邊哭一邊吃(不是因為不好吃)對我來說這碗面是在宣告:往後,我自己可以。
這段話特別觸動我,或許最好的儀式感,就是在一起的日子要好好珍惜,如果註定要分開,也別忘了好好告別。
心理學的研究確實發現,告別儀式能夠有效幫助人們疏導和宣泄負面情緒,減少分離帶來的情感障礙。[4]
把該說的話說完,把心底的感情表達出來,不留遺憾,而不是一句話也沒留下,從此如陌生人。
恰到好處的告別,就是感恩過去有你,但將來也不賴!
而另外一位讀者分享了愛情之外的另外一個告別的話題,令人深思:
不好意思想寫一個不切題的,以前根本不理解儀式感,也會覺得很多辦喪事,給老人燒香磕頭都是封建迷信,直到大二沒有趕上奶奶的最後一面。
假期回家的時候奶奶的東西都收拾完了,遺體告別也舉行過了,我隻參與了一點兒奶奶離世的儀式,根本沒有時間和機會消化奶奶離世的事實。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經常會看見一個吃的,就想這個要給奶奶帶回去,然後才突然意識到奶奶已經不在了……
後來在心理咨詢師的引導下完成了一些紀念和告別奶奶的儀式,才真正的接納了這個事實。
從此開始對燒香、遺體告別這些所謂的「迷信」有了改觀,它們其實有著重要的心理意義。
非常感謝這位讀者的分享,你讓我們對儀式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不僅是愛情,世間所有的告別,都值得我們用心去面對。
…
寫在最後
看完了大家的留言和心理學家們的研究,大叔來做一個總結:
- 如果你正在追求一個女孩子,請不要吝嗇你的表白,給她一個踏實的確據,讓她對未來充滿期待;
- 如果你正在戀愛中,別忘了偶爾設計一些」約定」,一起去完成,一起去讓回憶變得更充實;(參考抖音 「情侶之間的一百件小事」)
- 如果你已經步入婚姻,不要以「平淡就是真」為借口,放棄任何浪漫的機會;每天醒來,試著像第一眼見到對方那樣,去欣賞對方,你會發現甜蜜越來越多;
- 如果你正面臨分開,那也別忘了好好告別,把該說的話說完,不要留遺憾。
正如村上春樹說的:
「有儀式感的人生,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
希望我們都能夠創造有儀式感的愛情、過有味道的生活。
…
– The End –
References / 大叔參考的文獻資料:
[1] Marshall, D. A. (2002). Behavior, belonging, and belief: A theory of ritual practice.Sociological Theory, 20(3), 360-380.
[2] Hoffmann, J. P. (2013). The ritual production of belonging and belief: Darwinian flesh for Durkheimian bones. In Understanding Religious Ritual (pp. 45-67). Routledge.
[3] Zauberman, G., Levav, J., Diehl, K., & Bhargave, R. (2010). 1995 feels so close yet so far: The effect of event markers on subjective feelings of elapsed tim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1), 133-139.
[4] Castle, J., &Phillips, W. L. (2003). Grief rituals: Aspects that facilitate adjustment tobereavement. Journal of Loss &Trauma, 8(1), 41-71.
>心理學研究:儀式感是愛情保鮮的必需品,專家稱分手也要好好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