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新朋友? 人類認識的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維認識觀和二維認識觀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人類認識的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維認識觀和二維認識觀

根據對人類認識的不同看法,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即一維認識觀和二維認識觀。上述兩種不同的觀念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哲學觀點,它們分別反映了人類對其所感應的世界的兩種不同的看法和視角。一維認識觀認為世界是本體、連續和宿命的,而二維認識觀則認為世界是相互作用、非連續和演化的

一維認識觀根據其對本體的看法不同,可以被進一步細分為唯物論、唯心論和二元論。

唯物論認為,世界是外在和永恒的,是人類感性的系統反映,這一反映完全是客觀和被動的。唯物論強調經驗與歸納,認為天底下沒有新事物。唯心論則認為,世界是內在的,是人類理性的系統集成,這一集成是主觀和能動的。唯心論強調邏輯和演繹,排斥經驗且不相信感性知覺,認為感覺是騙人和不確定的,唯有理性才是不變和本體的。

雖然,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出發點及其結論完全不同,但兩者都屬於一維認識觀。無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它們都認為世界是一維的,只有一個終極的本體,而另外一維則處於從屬或派生的地位。比如,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不僅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人的認識和理論也都是關於自然界的客觀反映與摹寫,它們在本質上與自然界完全相同,不存在任何質的差異;反之,唯心主義者則認為世界是意志的體現,是由主觀意志決定和派生的,它們也同樣不存在任何質的差別;二元論實際上是兩個一維認識觀機械的組合,二元論不僅仍強調本體,而且認為世界上存在著的兩個本體是絕對分立的,不存在相互間的作用和轉換。

綜上所述,上述三種典型的一維認識觀,既不承認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也不承認創新與質變,屬於人類認識與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較為初級的認識階段。

人類認識的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維認識觀和二維認識觀

一維認識觀是從人類具有抽象思維開始形成的,而人類的抽象思維據說是起源於3500年前出現的拼音文字。在當時,地中海一帶處於阿拉伯、古埃及和古希臘的交匯處,出現了大量的貿易和頻繁的人員交流。為了便於各國及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與溝通,人為地創造出了一種比較簡便易學的拼音文字。不同於以往的表象文字,拼音文字屬於表意文字,是人類最早產生的抽象概念系統。字母以及由字母組成的單詞在現實世界是不存在的,它們完全是為了交流的方便人為「杜撰」出來的。拼音文字的使用,對於人類的認識掙脫現象的束縛並產生抽象的意識,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並逐漸地從原來混沌的思維中形成了一維認識觀。

一維認識觀的產生,表明人類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使人類的眼光能夠透過現象世界,看到更為廣闊和深邃的概念世界,進而使人類的認識逐漸地產生出一個獨特的世界即理性世界。概念可以有許多種,凡是具有一定共性的事物,我們都可以從中提煉出相應的概念。然而,在眾多概念中,對人類認識影響最大和最為本質的概念,要數關於世界的本體概念。所謂本體概念,就是我們認識和生活的世界在本質上是什麼?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是完全客觀的外在世界,唯心主義者則認為世界是完全主觀的內在世界。

人類認識的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維認識觀和二維認識觀

巴門尼德於公元前5世紀首先提出了「存在」的概念,他認為真實的世界是「存在者」,它不僅是唯一和不可分的,而且是靜止和永恒的。巴門尼德的存在論,一方面使人類的認識開始擺脫現象的束縛,從模仿自然的圖騰階段進入一維認識的形而上學階段另一方面又由於強調存在的絕對性,從而使人類萌發出樸素的唯物意識,為日後樸素唯物論的產生奠定了哲學基礎。

德謨克利特是古希臘時期最早的唯物論集大成者,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較為完整的原子論。該原子論的基本思想是,世間萬物都是由堅實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原子)排列組合形成的。這種原子論的思想與泰勒斯等人提出的世界是由水或火組成的觀念,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在原子論中的原子,並不是一個具體的物質層次。在德謨克利特看來,原子是一個抽象概念,在現實中,並沒有一個具體的物質顯現出原子的性質。原子是德謨克利特根據對各種物質的認識和理解,認為在自然界應該存在這樣一種(抽象的)原子,而且只要該原子具有他所賦予的性質,就可以說明世間萬物的存在。與之相反,泰勒斯在提出水是萬物的始基時,並沒有賦予水任何新的性質,只是根據水的原有性質來建立他的理論。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兩種理論的差別是本質的,它們分別反映了人類的認識在不同階段的典型特徵,前者是構建的,而後者則是模仿的。

此外,作為樸素唯物論的代表人物,德謨克利特還提出了存在和非存在概念。他認為,存在是充實的原子以及由原子排列組合形成的各種物質,而非存在是存在尚未占據的虛空,類似經典力學中的絕對空間概念。在此基礎上,德謨克利特還進一步明確地提出:「世間的一切都是遵照它們的必然性而產生的。」 這既是關於自然界存在客觀規律最早的宣言,同時也標誌著唯物論及其唯物宇宙觀的產生。

普羅泰戈拉和德謨克利特是同鄉,他是古希臘第一位將人文研究引入認識范疇的哲學家。普羅泰戈拉強調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在其認識和感知過程中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比如,面對寒風,不同人的感受及其結果是不一樣的。如果是老弱病殘,會被凍死;如果是熱帶人,會被凍傷;而對於軍人或長期生活在寒帶的人,則不會有多大問題。

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標誌著在人類的認識過程中,已經明確地意識到應具有人的因素,人的認識不僅取決於作為認識客體的自然界,而且還取決於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即便是面對同一個認識對象,也會因人而異,產生不同的認識。普羅泰戈拉通過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將人類認識的視野由自然部分引向人文領域,為進一步推進關於認識主體的認識開辟了道路。

接著,阿那克薩戈拉提出了心靈說,該學說比普羅泰戈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向唯心論又邁進了一步。阿那克薩戈拉試圖用心靈來說明事物的發展與變化,從而第一次在哲學上提出了與物質形態相對立的精神形態,並認為後者決定前者。

稍後,蘇格拉底為解釋世間萬物的運動、變化和存在方式,提出了「真善美」的理性,認為該理性是世界的本質,使人類首次在哲學的意義上發現了「自己」。蘇格拉底提出了一句著名的口號:「認識你自己。」由此將人類認識的焦點,從外在的自然界轉向內在的自我。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他把老師「真善美」的理性進一步抽象為世界的理念,以此作為世界的本體。因此,柏拉圖把抽象的認識徹底地推向了唯心論,他提出了著名的唯實論。柏拉圖認為只有抽象的理念才具有實體的意義,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都只是由作為實體的理念派生或虛幻出來的。

接下來,亞里士多德明確提出了靈魂的概念,認為靈魂是獨立於肉體而存在的。此外,亞里士多德還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說,即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以此來解釋世間萬物的生成與變化。由此,作為一維認識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唯心論也隨著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而逐漸形成。

無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在一維認識階段對人類認識的發展都曾起過積極的作用。可以說,沒有唯物論和唯心論,人類就不可能產生二維認識觀。然而,根據自然哲學第二定律——凡具體的都是有限的,任何一個理論在人類的認識過程中,都有著一定的歷史使命和生命周期,一旦完成了認識的使命,其生命周期也就結束了,就應該退出歷史的舞台。作為哲學觀念的唯物論和唯心論也不例外,當人類的認識經歷了約2500年的形而上學階段,一維認識觀在19世紀末開始落下帷幕。以批判傳統的形而上學為契機,以近代物理學的發展為動力,人類的認識步入了一個更高級的階段即綜合時期。這一認識時期的主要特徵就是產生了二維認識觀。

人類認識的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維認識觀和二維認識觀

二維認識觀認為,世界是統一和有機的,其內部的各個部分是可以相互滲透、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在二維認識觀看來,爭論世界究竟是唯心還是唯物,是沒有認識意義的;就人類的思想和理論而言,它們都是人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結果,都是二維的。根據這種觀點,不同的人、不同時代的人類以及不同類型的高級生物,他們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結果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換句話說,盡管外在的客觀世界只有一個,但不同的認識主體,他們的頭腦中所獲得的關於世界的圖像卻是不同的。

人類認識的這種二維性,使人類的認識既具有創造性又具有實效性。於是,人類的認識,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概括關於自然界的各種信息,使信息的量最大化;另一方面又將這些信息按照最適合人類理解和掌握的方式進行加工和處理,使信息的存在方式最為人性化。只有信息量的最大化和信息存在方式的人性化,才能使人類的認識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需要強調的是,二維認識觀與二元論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二元論在本質上仍屬於一維認識觀,即認為本體比相互作用更為本質。二維認識觀則與之相反,它並不是指在認識的終端有兩極同時並存,而是強調產生結果的原因是相互作用,其結果是二維的。二維認識觀並不否認本體的存在,只是認為相互作用比本體具有更為現實的認識意義。人類的認識、人類的思想、人類的理論以及人類所理解的世界,在本質上都是人類與其所感應的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人類的認識是關於認識對象的同構系統,而不是認識對象本身的

任何試圖單純地發現認識對象的認識,都是徒勞和無益的。通過揭示認識所具有的構建性,二維認識觀不僅可以使我們在今後的認識過程中,更為有效地發揮人的認識功能,還可以使我們以一種全新的視野來重新考察人類的認識歷程。

.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