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01
閨蜜跟我吐槽她的奇葩同事。
她說,她隔壁工位是個剛休完產假不久的同事,上班過程中總是特別煩躁,愛傳播負能量。
比如說,每隔幾秒鐘就咂嘴嘆氣一次,聲音大到整個辦公室都能聽見。
有時候可能只是因為電腦卡了,或網速慢了等微不足道的原因,她就在那摔滑鼠、拼命狂砸鍵盤。
還總是喜歡自言自語,對著電腦一個人嘀嘀咕咕,嘴裡念叨著:「煩死了」、「怎麼這麼煩」。
更要命的是,煩躁的時候她特別喜歡用長指甲敲擊桌面,一下、兩下,仿佛都敲在了閨蜜的心上。
閨蜜是個特別容易被負能量影響到的人,她常常跟我抱怨:「我覺得自己都快憂鬱了!」
…
我推薦她去買個降噪耳機,她上網一查,基本都要兩三千,舍不得,而且也不一定有用。
我又建議她上班時可以戴著耳機聽白噪音,或者純音樂,她無奈了:「你不知道她的聲音有多大,我戴著耳機都能聽到。」
我特別能理解閨蜜的苦惱。
在職場上遇到的無禮行為,後果輕則導致壓力升高、工作表現和創造力下降,重則成為離職裸辭的最後一根稻草。
根據去年雙十一某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降噪耳機銷量同比增長了231%。
地鐵外放神曲的中年大叔、合租的低素質舍友、愛傳播負能量的職場同事,無一不在挑戰著我們保持修養的底線。
就像前段時間,武漢一位大媽在地鐵上外放收音機,聲音特別大。
坐在她對面的另一位老人,好心勸阻大媽關掉收音機,或者把聲音關小點。
但沒想到,大媽直接沖著勸阻的乘客大吼:「你再講我跟你頂!」「你坐你的,我坐我的!」「我現在心裡不舒服!」
聽到這些話,勸阻的老人只好無可奈何地連聲道歉:「好好,對不起,對不起。」
…
這個魔幻的世界,不禁令人思索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我們要為別人的無禮買單?
02
其實,要解決生活中這類遇到看似無解的問題,我們需要學會正確歸因。
①層層追問自己,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為什麼我們的情緒會這麼容易受到無禮行為的影響?
組織心理學家Michael P.Leiter指出,無禮很容易令人心生沮喪,是因為人們傾向於把無禮當作是針對自己個人的一種「攻擊」。
它暗示自己不夠重要,因此得不到他人更好的對待。
但是,如果只是簡單地給遇到的無禮之人貼上標簽:「我的同事是個奇葩」,「我的室友就是沒素質」,「這屆老人真的不行」……
這樣的貼標簽行為並不會讓我們的處境更好過,反而會讓我們沉浸在遇人不淑、自怨自艾的壞情緒裡。
我們可以嘗試去思考,更深層的可能性。
不要拒絕溝通,畢竟溝通才是清除彼此誤解的有效渠道。而這,才是正確歸因的第一步。
…
②拒絕歸因偏差,用視角切換換位思考。
有些「無禮」,其實是因為「無意」和「無知」。
但我們在未了解事情真相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歸因偏差。
比如說,在早晨的車站,從後面跑過來一個人,我們差點被他撞到。
他連一句道歉都沒有,就頭也不回地跑了,我們可能會覺得,他是一個「隨意而且無禮的人」。
這是通過觀察者的視角,看到的情況。
如果從慌張跑走的人,即行為者的視角來看,他可能是因為,今早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快要遲到了,所以才跟平時不一樣,慌慌張張地跑走了。
不少觀察者,看到行動之後會說「這個人的性格就是這樣」,傾向於從性格上找原因。
反過來,行為者會說「由於現在的狀況,我只能採取這樣的行動」,傾向於從環境找原因。
如果行為者強制自己從觀察者角度思考,或是觀察者強制自己從行為者角度思考,就會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
③採取行動,注重反饋。
首先,我們可以採取臨時措施。
這個步驟,是以空間換時間。在這個階段,你可以問:臨時措施會充分緩解問題,直到治本措施實施嗎?
比如說,買降噪耳機、換工位,看能否緩解同事發出的噪音。
接著,我們可以採取治本措施。
在這個階段,你可以問:這個治本措施,真的能徹底解決問題嗎?
什麼是臨時措施?什麼是治本措施?有多個方案,各有利弊,要怎麼選擇?
比如說,跟同事進行一次非暴力溝通,真誠地對她訴說自己的想法,也許對方也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第三步,我們需要查驗施行效果。
在這個階段,你可以問:解決方案有效嗎?我怎麼確認?
如果效果差強人意,比如說問題重復出現,或者換一個面目出現,那麼,我們又要回到第一步,重新界定問題,開始新的一次歸因,如是循環。
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著許多無禮行為,但真正的高情商,也許不是沉浸在怨天尤人的情緒裡。
嘗試用正確歸因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也許會讓人與人之間,少點戾氣。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須活得swag一點。
>「我封鎖了我的奇葩同事」:有一種高情商,叫正確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