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被父母罵沒出息!心理學家:別瞎折騰了,平凡才是生活常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大叔,我爺爺總是罵我沒有出息。」

當看到這條留言時,我有些心酸,因為好像很多人,都活在父母親人的各種期望中。而優秀、有出息,則是一種特別典型的期望。

所以有人說,父母的愛從來都是有條件的。這背後的潛臺詞便是,「如果你不優秀、沒有出息,那麼父母就不會愛你」。

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這些期望可能會激勵我們前行。但慢慢地,我們開始討厭這些期望。

帶著這些期望成長,我們也會在無意中期望自己能更加出色。因此,不僅僅是父母,我們也會越來越接受不了自己是個普通人,越來越不甘平凡地度過一生。

不瞞你說,我父母對我就有很高的期望,我之前也會覺得自己以後會過上驚天動地的生活。但大概 2014 年時,我無意中看了日本版的《人生七年》,才發現生活哪有那麼多的精彩橋段,無非是平凡、普通、無奈…… 打造了現在的你和我。

01

平凡,才是生活常態

我們最熟知的,可能是 BBC 拍攝的英國版《人生七年》,記錄了一群孩子的人生軌跡。說是記錄,實則是赤裸裸的社會實驗。

在日本版的《人生七年》中,共有 13 人參加了採訪,從 1992 年他們 7 歲時開始錄制,以後每隔七年錄制一次,主要採訪他們的家庭情況,日常生活和他們的夢想。上次錄制時是 2013 年,他們 28歲。[1]

前段時間,知乎上一個關於 「三十歲左右的你,正處於什麼狀態」 的問題火了,網友們眾說紛紜,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滿足有人不甘……

30 歲左右的年齡,之所以被廣泛關註,是因為在這而立之年,意味著很多人已經為自己曾經的目標或夢想努力奮鬥了 10 多年之久,開始成家立業,開始穩定發展,貌似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 來 「瞎折騰」。

在日本版的《人生七年》中,參加錄制的 13 個人,有人是農民的兒子,有人是旅館老板的女兒,有人是辦公室職員的孩子……

有人在小時候想成為稻農,有人想成為職業棒球員,也有人想繼承父母的衣缽,成為表演藝術家。

28 歲的他們,在父母的影響與期望下,在自己的人生追求過程中,成為了怎樣的模樣呢?

由於父母是稻農,健太在小時候也想成為一名稻農,種出更多的水稻,吃更多的飯,這樣才有力氣幹活。

然而,高中畢業後,健太早已不再想像父母那樣繼續種地了,他在當地一家工廠找到了工作,開始生產建材,比如家裡常用到的門。

前三年他還是臨時工,28 歲時已經成為了一名全職員工,收入也更加穩定。不過,健太對此似乎仍不是十分滿意,想要繼續奮鬥下去。

是呀,有些人只能通過不斷努力,但努力了10000次,才能過上看起來很平凡的生活。

與健太不同,三重出生在比較富裕的家庭,他從小就懷揣著一個大夢想 —— 成為一名職業棒球員。更加幸運的是,父母們都很支持他。

同時,三重是少有一直堅持夢想的人,在 7 歲、14歲、21歲時,他的夢想都是成為一名職業棒球員。用三重的話來說,「這是我的夢想,也是我父母的夢想」。

他在棒球這方面也頗有天賦,14 歲時就已經是一支成功的小聯盟棒球隊隊長。在 21 歲時,他在大學的棒球隊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投手。註:投手是棒球或壘球比賽中,防守方負責投球供進攻方擊球員打擊的球員,通常被視為主宰比賽勝負的靈魂人物。

然而,他 28 歲接受訪談時,說自己在大四那年退出了棒球隊。

???

看到這裡時,我覺得特別匪夷所思,所有的事情明明都按著自己的想法發展,為什麼突然放棄了堅持二十多年的夢想呢?

三重表示想找一份工作。放棄了夢想的他,生活得有些渾渾噩噩,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現在,他在家裡的工廠工作,和哥哥一起,生產化妝品的包裝盒。

或許有的時候,我們會受到太多因素的影響,就像三重自己說的那樣,「放棄夢想我也很痛苦,但有些事,是沒有定數的」。

愛學習的人,現在生活得怎麼樣?

由美在小時候想成為一名鋼琴家。14 歲時,她已經在一所中學讀書,每天晚上會拿出兩個小時做作業,然後學習高中入學考試的內容。她學習成就優異,一直名列前茅。

夢想變化無常,14 歲時,她想以後去出版社工作。21 歲時,她已經成功進入大學讀書,並開始找工作。從小熱愛讀書的她,已經向 20 家出版社遞交了申請。但好像不是很順利,越想快點找到工作,越是在原地打轉。

最終,由美髮出的申請全部石沉大海。

為了生活,她不得不在一家自助餐廳當了一名營養師。

現實和理想的差距,時刻都在上演。

02

看起來幸福的人,也煩惱不斷

幸運的是,由美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在餐廳工作的同時,她不斷學習提升自己,不斷申請出版社的工作。

28 歲的她,如願以償進入到了一家不錯的出版社工作。

然而,由美又產生了新的不安。

「我慢不下來,一停下來就焦慮得不得了。我開始問自己,當初為什麼要來東京?」 她好像已經失去了剛開始實現夢想時的那種興奮。

28 歲的由美仍是單身,看到朋友們都結婚了,有了孩子和房子,她壓力更大。和很多人一樣,她從來不相信自己在這個年齡會處於這樣一種狀態。

相反,真希結婚特別早,高中畢業後,就和一位同歲的男孩結婚了,19 歲已經是一位孩子的媽媽。

然而,事情發生得有些太快了,在 21 歲,真希決定離婚,因為丈夫喜歡賭博,家裡的錢都拿去賭了,讓她感覺特別沒有安全感。

28 歲的她,獨自一人撫養女兒。作為單身媽媽,她不希望女兒受到影響,不希望女兒被人嘲笑,只希望女兒能夠茁壯成長。

真希在一家會計公司上班,最初是臨時雇員,28 歲時成為了全職員工。她沒有和前夫保持聯繫,前夫也沒有支付孩子的撫養費。

不管怎樣,生活始終不會停下腳步。

在這 13 個人中,貴子的家庭處境較為優渥。從小居住在東京的她,每周的生活都安排得滿滿的:星期一彈鋼琴,星期二遊泳,星期三練書法、上補習班和練劍道,星期五練劍道、上補習班,星期日練劍道……

她當時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有另外一個自己,來寫作業、參加課外活動,這樣自己就有充足的支配時間。

如今,28 歲的她,是日本航空的一名空姐。

貴子特別喜歡飛機,能上飛機就會感覺很有趣。她希望乘客們可以輕松地找她要東西,希望他們可以安心,可以隨時提出任何要求。

21 歲畢業時,她就收到了十分心怡的航空公司的工作邀請。她覺得那是人生中最成功的時刻,因為終於讓父母自豪了。

然而,工作三年後,公司宣布破產。當時想要通過納稅資金進行重組,卻遭到了普遍的反對。貴子不得不考慮自己所有的語言和行為,因為這些都可能會給公司帶來損失。

在那以後,貴子好像變了一個人 —— 總是很緊張,總是會想事情,即使已經下班了,還是在想著公司的一些事情。很困難,只要稍有疏忽,就會有人指著鼻子罵。困了想打個盹,都不敢。

生活,哪有看起來那樣風光。

03

期望美好,接受平凡

1. 期望美好是一種本能

說實話,無論是父母還是我們自己,都會期望能夠過上好日子,生活得美美的。

有人說,有期望就有實現的可能。在心理學史上,確實也有一項著名的實驗,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這個說法。

1968 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來到了一所小學。[3]

他從每個年級中選出了 3 個班,並對孩子們做了未來可能發展狀況的測試。然後,羅森塔爾把一份最有前途的學生名單,交到了校長和相應班級老師的手中,並告訴他們一定要對測驗結果進行保密。

但實際上,哪有什麼最有前途的學生,這份名單不過是羅森塔爾捏造的罷了。他想知道,老師們的期望是否會給學生帶來影響。

幾個月後,羅森塔爾開始對之前測試的學生進行復測,結果你猜怎樣?

那些出現在名單上的學生,不僅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變得更自信、更願意學習、更善於與他人打交道……

羅森塔爾認為,這就是期望的力量,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給予更多的培養與教導,稱讚、肯定孩子的進步。孩子進步了,老師也很受鼓舞,因而形成了良好的循環。

然而,現實中的期望總是會以另外一種方式表現出來。

還記得文章開頭的那條留言嗎?

「我爺爺總是罵我沒有出息」。

爺爺肯定希望自己的子孫生活好,但通過這種打擊的方式來表達期望,無疑會起到反作用。就像留言的女孩說:「我爸爸奶奶都說這是希望我更好,可是我太討厭這種激將法了,他越這樣說我就越不想努力了……」

期望美好是一種本能,但需要做出支持性的期望,例如稱讚、肯定孩子的進步,而不是經常打擊。

2. 接受平凡是一種勇氣

期望美好,就一定會得到美好嗎?

顯然不會。

經過現實的摩擦,很多人曾經的夢想都會發生變化。即使不斷堅持,也可能放棄。而就算實現了夢想,也會有一大堆煩心事兒在等著自己。這,就是生活。

我一直覺得,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家會越來越接受不了自己平凡、普通地度過一生。因為,網路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了。

抖音上靚男美女,

知乎上博士高知,

朋友圈各種成功人士……

在社會比較的影響下,我們會與朋友,與網紅的比較,進而很可能會認為自己生活得比較差。但在日本版的《人生七年》中,可以發現,大多數人都在平凡地生活,同時也在為工作發愁,為婚姻痛苦,為孩子掙紮,為房貸失眠……

期望美好生活,期望一帆風順,是一種本能;

接受自己平凡普通,則是一種莫大的勇氣。

然而,接受自己平凡並不容易,甚至會一度自我批評。這個時候,或許可以嘗試一下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2]

簡單來說,自我關懷是指像對待最愛的人和最好的朋友那樣,善意地對待自己,給自己支持和陪伴。

當你想要批評自己時,想一想是怎樣對待朋友的?

當朋友因為考試很差而傷心不已時,我們可能會告訴 ta 沒關係,這次已經很努力了,下次可以改善學習的方式,提高成就;

當朋友因為分手而不知所措時,我們可能會告訴 ta 不是你的錯,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彼此不適合時,可以選擇和平分手;

當朋友因為沒有提供幫助而深深自責時,我們可能會告訴 ta 這並不是不道德,只是你也有自己的事情,沒辦法一直幫助別人……

面對朋友,我們會更加寬容。從現在起,你可以把這種寬容分給自己一些,接受自己的平凡普通。

寫在最後

肺炎疫情仍在蔓延,有人說,在生死時刻,都是普通人救了普通人。

是呀,一位位普通的醫生,一位位普通的義工,一位位普通的捐贈者,一位位普通的施工者…… 是他們,堅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 「戰疫前線」,與病毒作鬥爭。

普通平凡,是大多數人的命運。但即使這樣,我們的人生,也會有閃光的時刻。

期望美好,接受平凡。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大叔參考的文獻資料:

[1] 日本版《人生七年》, 騰訊視訊.

[2] Neff, K. (2011). Self compassion. Hachette UK.

[3] Rosenthal, R., & Jacobson, L. (1968). 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The urban review, 3(1), 16-20.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30歲被父母罵沒出息!心理學家:別瞎折騰了,平凡才是生活常態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