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很多人之所以選擇單身,或因為喜歡自由,或因為害怕關係,或者是以前受過傷害。
對待愛情的態度不同罷了。
不過,很多時候一個人對愛情的態度,就是Ta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無論一個人以什麼理由拒絕親密關係,都掩蓋不了Ta潛意識深處對世界的失望與對親密的恐懼。
…
前幾年,單身的人還是「單身貴族」,而近些年,好像很久沒有聽到這個詞了。
「狗」取代了「貴族」,成為了單身群體的代名詞。
物以稀為貴,用詞的變化從側面證明了單身的人越來越多了。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未婚人口為1.7億人,2017年約在2.4億人左右,大致占到總人口的15%。
2018年,我國單身人口數量達到了2.6億人,也就是說,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單身,我國的「單身狗」數量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是英國總人口的4倍!
為什麼這些人選擇單身?
…
有的人為情所傷,不敢再次陷入愛河,有的人從來沒有戀愛過。
對於這部分人,我們可以從他的原生家庭裡尋找答案。
他們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父母對於婚姻態度的影響。
發展心理學認為,人的性格在6歲以前形成,如果一個人童年時期在爭吵甚至暴力的環境中成長,他長大以後也會脾氣暴躁,有暴力傾向。
更為可怕的是,很多離異的家庭,家長總會給孩子灌輸:「你爸爸(媽媽)是個混蛋。」這種思想。
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本能的對婚姻產生恐懼,進而拒絕親密關係。
而關係,是世界的本質
心理學家Kelly認為,關係是指二個人彼此能互相影響對方,並且互相依賴。
哲學家馬丁·布伯認為:世界的本體不是宇宙萬物,也不是我們自身,我是「我」與「你」之間的關係。
在眾多關係中,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在生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客體關係理論(object-relations theory)是精神分析發展的第二階段,其核心思想是:
性格,在關係中形成;
性格,在關係中展現;
性格,在關係中改變。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他的命運。
現代心理學普遍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是在6歲前形成,而0~3歲是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
性格一旦形成,將很難改變,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現在,親密關係給了我們一個改變命運的法寶。
劉強東因為與龔曉京相戀而創立京東;俞敏洪因為楊桂青的嘮叨而創立了新東方。
當兩個人親密無間的生活在一起,我們過往的慣性思維和行為就會被打破,因為我們必須去照顧另一個的感受,否則關係無法長久維持。
打破意味著改變,改變意味著奇跡的發生。
那些拒絕親密關係,恐懼婚姻的人,你們錯失了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
人,可以做到孤獨嗎?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認為歷史上那些「超凡脫俗」的人物都是孤獨的。
正如達摩祖師也曾面壁九年,修煉得悟大道。
我們會本能的認為:孤獨,是優秀之人的特質。
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些優秀之人在成功之前的那份飽滿的關係。
王陽明的轉折在於龍場悟道,不過如果沒有之前數十年對真理的追尋,對人性的發覺,龍場悟道也不會發生。
在王陽明的前半生,凡是博學之人皆是他結交的對象,他的朋友遍布天下,而據史料記載:王陽明也是很疼愛老婆的。
可見,孤獨並不是成功之人的特質,成大事者一定是在關係中磨煉,一定有著柔情的一面。
因為一個人必須在關係中,才能釋放自己的創造力和激情。
精神分析學認為,人的最基本動力是,性和攻擊性。
而這些都是在關係中表達的。
…
你真的知道愛情嗎?
現在,很多看起來事業有成的人一直維持著單身狀態,但是不知午夜醒來,面對空空的房間,他們是否會感到一種恐懼。
電影《心靈捕手》中有一段精彩的對話:
「如果我問關於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數家珍,你可能上過幾次床,但你沒法說出在女人身旁醒來時,那份內心真正的喜悅。
如果我問你何為愛情,你可能會吟風弄月,但你未試過全情投入真心傾倒,四目交投時彼此了解對方的心。
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隻獻給你,把你從地獄深淵拯救出來。
對她百般關懷的感受你也從未試過,你從未試過對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廝守,
明知她患了絕症也在所不惜,你從未嘗試過痛失摯愛的感受……」
沒有體驗過愛情的人,即使積累再多的財富,也終究不能達到人性的圓滿。
當你認為自己不需要愛情時,你真的了解什麼是愛情嗎?
…
–END–
關註小侃,帶你看盡天下故事
>中國單身人口突破2.6億,不結婚的代價究竟是什麼?